幻灯片 1群落的动态——演替 ---- 幻灯片 2 ---- 幻灯片 3喀拉喀托火山的爆发 以1883年8月7日的大爆发最猛烈。 喷出大量石英安山岩质浮石及火山灰,使原有75 平方千米的海岛(火山所在地)崩毁2/3。火山灰直达80多千米的高空,长时间飘荡全球,使此后整整一年在地平线上的日照呈现奇妙的红晖。火山爆发时,3500千米以外可闻爆炸声,而8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布满了下落的火山灰。火山爆发时强烈的气流甚至摧毁了1300千米以外位于马来半岛吉兰丹与丁加奴两州的部分森林。这次火山爆发还引起强烈的地震和海啸,海浪高达30~40米,摧毁了附近许多城镇和村庄,死亡3万多人。环抱的火口湖深达 274 米。在残余的岛屿之上覆盖了厚达100米的火山灰及浮石层。 ---- 幻灯片 42.有可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吗? ---- 幻灯片 5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 幻灯片 6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 群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地壳运动、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 幻灯片 7裸 岩 阶 段 裸岩上的演替 ---- 幻灯片 8地 衣 阶 段 ---- 幻灯片 9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地衣由真菌与蓝菌或绿藻所组成,其中真菌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首先是真菌提供一个保护层,这样藻类不至被晒或干死,藻类以其光合作用所获糖分除自用外还提供给真菌. ---- 幻灯片 10地衣首先能在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生存下来并改造那儿的生存条件,为其它生物的进驻提供基础。 地衣的这一特性有重大的生物学理论价值和生态学上的实际意义. 有时人们将地衣称之为陆地生态环境的开路先锋 ---- 幻灯片 11裸岩上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 幻灯片 12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相同? ---- 幻灯片 13农  田 ---- 幻灯片 14  弃  耕 ---- 幻灯片 15树 林 ---- 幻灯片 16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树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类型 ---- 幻灯片 17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所有弃耕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 幻灯片 18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过程 森林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弃耕农田上的 演替过程 乔木蔚然成林 荒芜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丛  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 幻灯片 19群落的演替类型  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火烧演替、弃耕演替、放牧演替等。 ---- 幻灯片 20初生演替 ---- 幻灯片 21次生演替 ---- 幻灯片 2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 幻灯片 23 内因 外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洪水、干旱等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建造水库等 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 幻灯片 24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的景象吗? ---- 幻灯片 25----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 幻灯片 28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幻灯片 29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原来并没有该物种的存在,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物种。 (一)自然入侵 (二)无意引进 (三)有意引进 ---- 幻灯片 30生物入侵 加拿大一枝黄花 ---- 幻灯片 31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非常大,素有“黄花开处百花杀”的说法 ---- 幻灯片 32生物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 幻灯片 33生物入侵 福寿螺 ---- 幻灯片 34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 幻灯片 35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 幻灯片 36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 幻灯片 37退耕还林   1999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18×106 hm2,荒山造林3.25×106 hm2,中央累计投入达232亿元。规划在2010年前退耕还林1.47×107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 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8.67×107 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03×108 hm2。这是50多年来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大、农民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 幻灯片 38退田还湖   1998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国家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5年来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由3950 km2“长”到了5100 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增长了35%,恢复到60年前的4 350 km2。两大湖区为此搬迁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的1.4倍。两大湖泊的扩容,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目前,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 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积1.3×1010 m3。这是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第一次从围湖造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 ---- 幻灯片 39退牧还草      从2003年起,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 hm2,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还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三种形式进行,实行草场围栏封育,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力争五年内,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 ---- 幻灯片 40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 A.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 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D 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 优势的群落类型( ) A.极地苔原 B.温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B ---- 幻灯片 41苔 藓 阶 段 ---- 幻灯片 42草本植物阶段 ---- 幻灯片 43灌 木 阶 段 ---- 幻灯片 44森 林 阶 段 ---- 幻灯片 45水生演替系列 ①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浮游生物残体、湖岸雨水带来的泥沙,湖底抬高) ②沉水植物阶段 (轮藻属首先在湖底裸地上生长,加快有机物的积累) ③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湖底变浅,出现浮叶根生植物,如莲。) ④挺水植物阶段 (水体继续变浅,出现挺水植物,如芦苇。) ⑤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湖底露出地面,挺水植物被草本植物替代) ⑥木本植物阶段(水分继续蒸发,出现木本植物) ---- 幻灯片 46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