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第二讲 机械波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知识点一 机械波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1)振源;(2) .
2.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可分为 和纵波两种.前者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 ,后者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介质
横波
垂直
----
幻灯片 5λf
振动
迁移
振动形式
波源
介质
----
幻灯片 64.机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
一切波都能发生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其中衍射、干涉是波特有的性质.
(1)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 或相差不多.
(2)干涉: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 .在稳定的干涉区域内,振动加强点始终 ,振动减弱点始终 .
小
相同
加强
减弱
----
幻灯片 7
波峰和波峰叠加得到振动 点,波谷和波谷叠加也得到振动 点,波峰和波谷叠加得到振动 点.
5.多普勒效应:波源 运动时,观察者观察到的频率高于或低于波的实际频率的现象.
加强
加强
减弱
相对观察者
----
幻灯片 8
1.机械波的特点
(1)介质依存性:机械波离不开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机械波.
(2)能量信息性: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因此机械波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3)传播不移性: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定向迁移.Zxx k
----
幻灯片 9(4)时空重复性:时间上的重复性——周期;空间上的重复性——波长.
(5)周期、频率同源性:介质(包括在不同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等于振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保持稳定.
(6)起振同向性: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
幻灯片 102.振动与波动的区别与联系
----
幻灯片 11----
幻灯片 12----
幻灯片 13
(1)加强区振动加强只是振幅变大,并不是质点一直处于位移最大值.
(2)只有符合干涉条件的两列波相遇时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3)任何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而发生明显的衍射需要一定的条件.
----
幻灯片 14
1.下列关于纵波与横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源上下振动形成的波是横波
B.振源上下振动形成的波是纵波
C.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质点上下振动,这类波是横波
D.质点沿水平方向振动,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这类波是纵波
----
幻灯片 15
解析:横波与纵波是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关系来分类的,横波中的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纵波中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故A、B、D均错误.Zx x k
答案:C
----
幻灯片 16
2.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
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
C.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
D.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
----
幻灯片 17解析: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是有波源和介质.由于介质中的质点依次带动由近及远传播而形成波,所以选项A和B正确.
波的传播速度是波形由波源向外伸展的速度,在均匀介质中其速度大小不变;而质点振动的速度和方向都随时间周期性地发生变化.选项C错误.
波源一旦将振动传给了介质,振动就会在介质中向远处传播;当波源停止振动时,介质仍然继续传播波源振动的运动形式,不会随波源停止振动而停止传播,即波不会停止传播.选项D错误.
答案:AB
----
幻灯片 183.如图所示为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幻灯片 19
A.此时能明显地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
----
幻灯片 20答案:D
----
幻灯片 214.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S1、S2相距6 m,它们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幻灯片 22
A.两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不相同
B.虚线一定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
C.两列波的波长都为2 m
D.两列波的波长都为1 m
----
幻灯片 23答案:C
----
幻灯片 24知识点二 波的图象
1.图象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 ;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 ,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即为波的图象,简谐波的图象是 (或余弦)曲线.
2.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 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平衡位置
位移
正弦
各质点
----
幻灯片 25
1.两种图象的比较
----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2.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关系的判断方法
(1)带动法.由波的形成传播原理可知,后振动的质点总是重复先振动质点的运动,且波总是由前面先振动的点向后面振动的点传播的,即前带动后.
----
幻灯片 28(2)微平移法.所谓微平移法,将波形曲线沿波的传播方向做微小平移,如图1所示的P(Q)点,移动后它比原来的位置高(低)了,说明经过极短的一段时间它向上(下)运动了.这种方法叫微平移法.这种方法可以由波的传播方向判断某质点的振动方向,也可以由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
幻灯片 29(3)上下坡法.如图2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看去,“上坡”处的质点向下振动;“下坡”处的质点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
----
幻灯片 30(4)同侧法.在波的图上的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的振动方向,并在同一点沿水平方向画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在曲线的同侧.如图3所示.
----
幻灯片 31
(1)波的图象表示波中各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表示某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区分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关键是看横轴表示位移x还是时间t,如果是位移x则为波的图象,如果是时间t则为振动图象.
----
幻灯片 32
5.如图所示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已知f质点在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向左传播
B.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
C.质点c和f的振幅相同
D.质点c在此时刻的加速度为零
----
幻灯片 33
解析:由波的传播特点知,当f质点向下运动时,波由右向左传播,质点c已到达最大位移处,之后c将移向平衡位置,而质点b却正向最大位置处移动,因此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尽管此时c、f的位置不同,但它们的振幅是相同的.质点c此时处在最大位移处,加速度最大.
答案:ABC
----
幻灯片 34----
幻灯片 35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甲是波传播到x=5 m的M点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质点N(x=3 m)从此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Q是位于x=10 m处的质点,则:
----
幻灯片 36(1)Q点开始振动时,振动方向如何?
(2)经过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
幻灯片 37答案:(1)振动方向向下 (2)8 s
----
幻灯片 38
掌握波传播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介质中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波形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由振动图象可以判断出周期;由波的图象可以得出波长.
----
幻灯片 39【变式训练】1.(2012·福建高考)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
----
幻灯片 40A.沿x轴负方向,60 m/s
B.沿x轴正方向,60 m/s
C.沿x轴负方向,30 m/s
D.沿x轴正方向,30 m/s
解析:由波的图象和P点的振动图象可知,该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负方向;该波波长为λ=24 m,周期T=0.4 s,波速v=λ/T=60 m/s.选项A正确.
答案:A
----
幻灯片 41
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t2=0.5 s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T符合:3T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