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二 当仁,不让于师
哲思短章
情感和理智
人是情感动物,也是理智动物,二者不可缺一。
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制动器,有时是执行者。或者说,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做出取舍,进行加工。世上决不存在单凭理智就能够成就的事业。
所以,无论哪一领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种强烈情感的人。区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对那作为原材料的情感,我们从其产品上或者容易认出,或者不容易认出罢了。
----
幻灯片 2情感和理智是一对合作伙伴,如同一切合作伙伴一样,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冲突。有几种不同情况:
其一,两者都弱,冲突也就弱,其表现是平庸。
其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情感强烈而理智薄弱,或理智发达而情感贫乏。在这两种情形下,冲突都不会严重,因为一方稳占支配地位。这样的人可能一事无成,也可能成为杰出的偏才。
其三,两者皆强,因而冲突异常激烈。然而,倘若深邃的理智终于能驾驭磅礴的情感,从最激烈的冲突中便能产生最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
----
幻灯片 3修身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述而》
赏读: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长处值得学习,而短处又可引以借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赏读: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现的是一种豁达淡然的心灵境界。
----
幻灯片 4
“知”通“智”,智慧
“道”通“导”,引导
“说”通“悦”,高兴
“矢”通“誓”,发誓
“以”通“已”,停止
“希”通“稀”,稀疏
“莫”通“暮”,晚
“与”同“欤”,呢
—————————————
—————————————
—————————————
—————————————
—————————————
—————————————
—————————————
—————————————
----
幻灯片 5断绝
绝交
停止
绝命
横渡
陡峭的
----
幻灯片 6越发、更加
满
整
弥补
通“暮”
没有(谁)
表否定,不
表测度,或许
----
幻灯片 7病、重病、恶疾
忧患
痛心
强、猛烈
锐利
----
幻灯片 8治理
作为
做
给、替
因为
被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
幻灯片 9代词,他
代词,那样的
代词,那
代词,他们的
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
----
幻灯片 103.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攀着梯子
唱歌
穿上礼服
陈述
吹风
----
幻灯片 11(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小相
使……广博
----
幻灯片 124.文言句式
①他人之贤者,丘陵也________________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小人学道则易使也________________
⑤如之何其可及也________________
⑥不吾知也________________
⑦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
⑧仲尼岂贤于子乎________________
⑨博我以文,约我以礼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句
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
省略句,“舍瑟”前省略
主语“曾点”。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主谓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
幻灯片 136.文白对照
----
幻灯片 14----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困
----
幻灯片 21----
幻灯片 22----
幻灯片 23----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5----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
幻灯片 28----
幻灯片 29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
幻灯片 30重点突破
孔子说“吾与点也”,曾皙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到孔子的赞同呢?
提示 当曾皙谈到自己的理想时说:“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种和谐社会与民同乐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表现出了曾皙仁爱的思想和他治理国家的一种远大理想。
而孔子是主张“仁”“恕”的,曾皙的这番描述正好合乎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自然就引起了赞同,所以才有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幻灯片 31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表现了孔子思想的哪一方面?
提示 从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也是一个宿命论者,即他相信命运之说,但对命运的不公平提出了自己的抗议,用反复的语句,强烈地表达出了这种感情。在他认为,像冉耕这样德行优秀的人应该长命百岁,享受健康的生活,却得了将亡的疾病,即使探望,也只能“自牗执其手”,这是命运的不公平。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挚爱之情,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控诉之情。
----
幻灯片 32 文章中孔子与弟子的讨论、闲谈在全篇中俯拾皆是,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文章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讨论和闲谈,主要体现了孔子作为一个成功教育家的重要的教育思想。以师生平等的心态来从事教育工作,并且以一种真诚、深厚的情感来对待学生,才能在学生中形成一个高大的形象。这样以生活的日常交往、言谈来体现文章的主旨,使文章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真实可信。
----
幻灯片 33 如何理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提示 这是颜渊赞叹老师孔子及其学说的话。意思是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得深邃。后常用以表达对伟人或某种学说的赞叹、仰慕之情。
做学问者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以学问来充实,但此心总有不满足的时候,想要停止都做不到,于是不停地进取。
----
幻灯片 34 作为老师,孔子的师德体现在什么地方?
提示 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平等——平等对待一切学生。这种平等又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不以“圣者”和“仁者”自居,而是把自己放在和弟子平等的位置上。其二,尊重学生人格,主张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提倡学生“当仁不让”,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其三,与学生相处,坦诚相待,毫不隐瞒,知错必改,包容学生的误解和不满,并作耐心委婉的开解。第四,招收学徒不问出身,唯重才德。无门第观念,不分贫富贵贱,兼收并蓄,一视同仁。其五,与学生交流,不论高下贤愚,从不阻止任何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其六,对弟子充满关爱,视徒如子。
----
幻灯片 35
文本审美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段很好的文学作品,或者说是一幕生动的话剧。
剧中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如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求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尤其是曾点的高雅宁静,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于孔子,既像是老师,又像是导演。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更是体现得出神入化,异常生动。
----
幻灯片 36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四位性格各异的弟子中,孔子对胸怀治国大志的三个弟子子路、冉求和公西华或哂或颔,不赞一词,而对只谈风月、游玩而不谈国事的曾皙却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吾与点也!”这似乎与孔子积极入世的主张格格不入,因而不能不令人费解。
原来,“汲汲于仕进”只是孔子人生追求的表象,实际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才是他更高的追求和最终的理想。即让老有所乐,中有所为,幼有所养,社会安定,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和境界。而曾皙所描绘的那一幅优哉游哉、老少同乐的“清明上河图”,正是这样一种境界的生动形象的写照。
----
幻灯片 37所以,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远较子路等人的志向高远的境界。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世界了。这就叫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明乎此,我们便不难理解:难怪孔子要脱口而出,由衷地发出赞叹了。
----
幻灯片 38见Word版活页训练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