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 ---- 幻灯片 2哲思短章 论读书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 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 读书太慢的人弛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 幻灯片 3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 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 幻灯片 4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识,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敏锐。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 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 幻灯片 5修身名句   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  赏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赏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 幻灯片 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赏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它;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赏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 幻灯片 7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梁遇春(1904-1932),福建闽侯人。 1924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8年 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北京 大学。 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 有译作二十余种,其中《英国小 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 时青年读者喜爱。同时写作散文,结集 出版有《春醪集》《泪与笑》。 ---- 幻灯片 8史铁生(1951-2010),1951年生 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 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 延安插队,二十岁时因病双腿瘫 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 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 回家。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 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等,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幻灯片 9二、写作背景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在追怀诗人徐志摩的作品中,梁遇春的散文《吻火》是最精粹、最有情趣、最富于哲理意味的一篇佳作。应该说,梁遇春与徐志摩并无深交,梁遇春还在读书的时候,徐志摩已经是闻名遐迩的大诗人了,但梁遇春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九年间在 《新月》杂志写的近二十篇作品,正是徐志摩在上海担任《新月》第一任主编期间的事,说明梁遇春对徐志摩还是有所了解的。 梁遇春对“火”有着一种独特的迷恋,他写给徐志摩的悼文题目即为“吻火”,他本人也经常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间万变的火焰。他希望自己来生能做一个波斯人,因为“他们是真真的智者,他们晓得拜火”。而即使是没有钱买烟,他也会拿一盒的火柴一根根擦燃来解这“火瘾”,可见其对火的痴迷。 ---- 幻灯片 10《合欢树》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压迫着人们的心灵,改变着人生的轨迹。爱,特别是母爱,对于史铁生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份沉甸甸的记忆卵石,它无时无刻不在,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生活、他对人生的感悟、乃至他人生的独特航程……这篇散文就相当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 幻灯片 11 三、审美视窗 吻火者梁遇春 死是一堆灰,生是一团火。 1928年,徐志摩拿着一根香烟向一位朋友取火,说:“Kissing the Fire(吻火)”,1931年,他就在半空中对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了。 璀璨短暂,惊鸿一瞥。人们却没有瞥见同时代的另一位吻火者——梁遇春。 梁遇春有一个“迟起观”,说他那灵活的思想多半是早上懒洋洋赖在床上想出来的;他有一个“赞流浪汉观”,向往流浪汉那样无拘无束、热情随兴的生活;他有一个“天真观”,认为人们追求的应该是“超然物外的天真”。 ---- 幻灯片 12梁遇春写文章时,真是把自由随性发挥到极致了。在谈“做文章同力气”时,他引用一个记不清姓名的英国作者的话,直接打个括号说:“名字却记不清了。”在《醉中梦话(二)》中第四篇干脆就以“这篇是顺笔写去,信口开河,所以没有题目”为题,尽显其率性而为的做文态度。 这个梁遇春常坐在火炉边,看着火焰沉思,“火焰的万千形态正好和你心中古怪的想象携手同舞,倘然你心中是枯干到生不出什么黄金幻梦,那么体态轻盈的火焰可以给你许多暗示,使你自然而然地想入非非”。 他在吻火呢。 梁遇春一生仅留下两薄本散文集,总共才60余篇作品。28岁,他就因为猩红热而去世,临死前他说:“青年时候死去在他人的记忆里,永远是年青的。”他的同门好友废名挽他的联是“此人只好彩笔成梦,为君应是昙华招魂”,可谓一语中的。 ---- 幻灯片 13答案 suǒ ɡū qiànɡ kuà fū jiǔ ---- 幻灯片 14答案 摩擦 磨蹭 亲吻 刎颈之交 侥幸 围绕 针灸 炙烤 ---- 幻灯片 15三、近义辨析 1.消逝·消失 消逝:消失,重在过程。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例句:①数十年的光阴就在计算怎么样才会不上当里面________去了,结果上了个大当。 ②当年使用效率比较高的两个罪名“流氓罪”和“投机倒把罪”现在已经________了,这恰恰反映出中国法制的进程。 答案 ①消逝 ②消失 ---- 幻灯片 162.暗淡·黯淡 暗淡:(光线)昏暗,不明亮;(色彩)不鲜明;(前途)不光明,没有希望。黯淡:暗淡,如色彩黯淡。二者大部分语境中可通用,“黯淡”多修饰抽象事物。 例句:①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过个________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的光辉。 ②他弹奏着,人流穿梭着。也许是他的衣着________,也许是他的音乐________,他的陶醉,无人理会。 答案 ①暗淡 ②暗淡 黯淡 ---- 幻灯片 17四、词语解释 答案 1.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委靡不振的样子。 2.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3.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4.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摆弄,修理。 ---- 幻灯片 18主旨归纳 《Kissing the Fire(吻火)》 本文是一篇精彩而独特的怀人散文。文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灵魂世界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之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合欢树》 本文是一篇表现母爱的优美散文。它主要由两大部分组 成,前面部分写母亲生前的事,后面部分写母亲去世后的 事;前者以写“人”为主,后者以写“树”为主。而“树”并不是一棵平常的树,它牵系着母子之间的深情,真可 谓:“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两大部分有机融合,作者正是借“合欢树”寄托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 憾,从而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无私母爱的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沉重的内疚之感。 ---- 幻灯片 19 在《Kissing the Fire(吻火)》一文中课文列举了两种对待“火”的态度,它们有什么区别?结果如何?作者认为徐志摩属于哪种态度? ---- 幻灯片 20提示  ---- 幻灯片 21 可悼念徐志摩的内容有许多,但作者只选取了“银灰色的眸子”和“吻火”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银灰色的眸子”表现出诗人“惊奇”的态度,这一态度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惊奇”是“吻火”的原动力,“吻火”则是“惊奇”最彻底的表现。正如文中所写:“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是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没有充满“惊奇”的“银灰色的眸子”,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 ---- 幻灯片 22 《合欢树》这篇文章为何以“合欢树”为题? 提示 “合欢树”在作者心中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合欢树曾经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文章写道,第二年没有发芽的合欢树第三年竟长出茂盛的枝叶,为此“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并因而更加精心地照顾它,“不敢再大意”。合欢树的“死而复生”使母亲似乎看到了希望。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文章以“合欢树”为题颇有深意。 ---- 幻灯片 23 《合欢树》这篇文章行文有什么特色? 提示 文章行文简洁,表现力强。文章前面部分采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对“我”10岁时、20岁时、30岁时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进行概括性描述,突出重点,略去枝节,选择富有包孕性时刻的精彩画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文章写合欢树的部分行文也很简洁。通过“那年”“第二年”“第三年”“又过一年”“再过一年”几个镜头迅速勾勒出合欢树的成长“历程”,突出地展示了合欢树“变化”之大。 ---- 幻灯片 24 高考考点链接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文学作品的标题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标题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作者常常借助标题提出主题,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内容。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阅读这篇作品的兴趣,读完以后,给人以启发,还可以从标题获得一个概括的认识,加强对作品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般来说这种考题的主要题型有: 类型一:①直接让考生给文章拟标题。②为什么用这个标题?③标题的含义是什么?④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 幻灯片 25对策:①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②核心人物;③核心事物;④核心事件;⑤作者情感。 类型二:①判断已有标题是否正确,并另拟几个合适的标题。②也有从谈看法上来考的,考查你对作品的理解的深度。 对策:从多角度拟题,但要紧扣中心。要强化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提炼文章的内 涵。文章的标题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的,而文章中的点题句又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文章的标题与主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①有的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②有的形象地暗示主题。③有的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 幻灯片 26见Word版活页训练 ---- 幻灯片 27一、文本审美 《Kissing the Fire(吻火)》 1.抒情克制而内敛 可以肯定,徐志摩的意外死亡对作者的震撼也是很强烈的,但作者在文章中却仿佛要做“冷血动物”,并没有放任内心的情感自由流淌,只是以朴素无华的笔墨“不动声色”地刻画了徐志摩的眼睛和动作,并以此来透视诗人的个性风采和精神灵魂,实现了与诗人心灵的共鸣和深层次沟通,表现了一位精神知音对徐志摩的特殊情感。 ---- 幻灯片 282.结构严谨,构思严密 简言之,文章前两节主要写诗人的眼睛,后两节主要写“吻火”的动作。对诗人徐志摩而言,“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的,对人生的“惊奇”是“吻火”的动力,“吻火”的行动是“惊奇”最彻底的表现。没有“惊奇”的眼睛,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文章前后两部分在“人生态度”的层面上实现了有机“对接”。 ---- 幻灯片 29《合欢树》 1.运用象征,抒发情感 文中的合欢树具有象征意义。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运用象征手法,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无私母爱的赞美之情。 2.对比鲜明,凸显母爱 对比手法是本文的重要特色。通过儿子与母亲的对比来表现母爱。如“我”双腿残废之后心情沮丧,对母亲四处奔波的辛苦不仅不予理解,反而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 举。当发生危险之后,“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却“惊惶了几个月”,差点发疯。这种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母爱的博大、深厚与无私。 ---- 幻灯片 30二、写作迁移 本课的两篇文章虽然艺术风格和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色,“一粒沙里见世界”。即通过“小”事物展示“大”境界,或通过“灰色”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来表现徐志摩的个性风采,或通过合欢树来表现深厚的母爱。 请你以“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为话题,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 幻灯片 31示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活就像无限拉长的链条,细节就如链条上的链扣,没有链扣,哪有链条?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封存于记忆,但许多生命花开的细节却依然那样清晰,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是那样璀璨,那样芬芳。 “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生活中,细微之中的美往往也是人生路途中的至美,细微之中的帮助和关爱,往往是人类道德中的闪光之处。 ---- 幻灯片 32生活中,人们逐渐发现,真正感动自己的往往不是一些事物的本身,而是点缀在这些事物之中的一些不可或缺的细节。这些细小的环节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常常就构成了“美”的因子,比如妈妈的某一根白发,运动场上的某一次搀扶,医疗院里的某一个微笑,地铁车站的某一个招手,剧场里的某一次掌声,名著里人物的某一次邂逅,艺术殿堂里的某一处神来之笔…… ----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曾极度自信,我引以为荣的华 夏文化! 你的一袭长衫,历经千载风尘, 坚守着“谦谦君子”的信念, 履行着“非礼勿动”的公约, 终落得“礼仪之邦”的声誉! 然而有一天,鲁迅以尖刻的语调讲述了一幕闹剧:电车里,几个儒生谦和有礼,为一个空位揖首相让。开车时,这些依旧站立的“君子”在谦让中摔倒。鲁迅的指责,刺入千百年不曾治愈的沉疴! 渠清如许 ---- 幻灯片 35你的一纸锦绣,唱出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缠绵,吟出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凄,终熏陶出精通音律、擅长书画的后主,断送了一国江山。直到有一天,苏轼以“大江东去”扑面而来,洗涤了词曲中酸涩的腐朽,开辟了雄浑豪迈的新天地。这才是华夏摄人心魄的大气。 你的精美八股,沿袭数朝淘出精英无数,他们满腹经纶,妙笔生花。面对前来朝拜的洋人,他们以“异类”相待;面对精良的炮舰,他们不屑一顾。终于有一天,喷火的枪器击落了他们 的花翎,这才生出“洋务救国”的念头。近代的耻辱,在无上的自信里拉开帷幕。 ---- 幻灯片 36你近乎固执地坚持,近乎盲目的雍蔽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你广开言路,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接纳着各式外来文化——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里露出鲜红的檀木。一位老人颓然蹲下,用手抚摸着花纹精致的砖瓦,用哽咽的语调讲述着关于老屋的故事,和历史一样绵长,和画檐一样精美的故事。你的勇气,是否来自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城市规划图? 你坚决地将发黄的古籍投入烈火,似乎要焚烧掉这百年的耻辱。你取下黑山白水的丹青,换成印刷考究的广告;你合上沉重的史书,转而品玩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所以,孩子们不知“孔融让梨”的典故,愈加骄纵,愈加顽劣。你的取舍,是否源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参考说明? ---- 幻灯片 37你仍然错了。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种文化若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得吐故纳新;一种文化若要延绵不绝,更需要坚守自己。 过分相信自己使你腐朽,盲目追随他人使你迷失。渠清如许,我深爱的华夏文化,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你能否清澈如许流淌依旧呢?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