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 幻灯片 2哲思短章 穿过生命的眼睛 简 默 最美的还是这双眼睛。浅浅眯起,明亮而清澈,像庄子的一点点秋水。我奇怪她有这样的眼睛,在我的经验里,只有孩子才有类似的眼睛。上帝给了孩子一颗童心,让他去触摸善良,又给了他一双眼睛,让他去发现美好。这双眼睛纯净闪亮,没有一丝儿杂质,像草尖上的露珠,又像被双眼皮夹住的黑葡萄仁,到了最黑的夜也同样扑闪流转,像没有皱纹的天空中一颗最亮的星星。而我印象中老人的眼睛是混浊模糊的,那里面储满了太多的记忆与经验。 ---- 幻灯片 3一个人的老去,是从心和眼睛开始的。心,我们轻易看不见,它像果仁儿被包裹在了黑暗的壳里。但,眼睛可以。一个有着这样一双眼睛的人,她是不会老的,透过她的眼睛我从她的心得到了求证。 我也渴望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因为我不想老。但借助别人的眼睛,我看到圆滑与世故浸染了我的眼睛,它们像硫酸腐蚀我的眼睛,让它逐渐地混浊黯淡,流不出清亮的泪水。我悲哀地认识到自己正在一天天地变老。 老人平静地说:我不喜欢名片。我一直注视着她,她说这话时眼睛洒脱地眨了眨,像是在强调。这双眼睛阅尽沧桑,包括人和事,一个国家一百年的记忆都可以在这儿找得到。但她偏偏说到了一张纸片,一张可以随意涂鸦传递假与空的纸片,谁能相信这双眼睛容不下一张纸片呢?但,一张纸片有时就像一粒沙子,以尖锐的虚假揉痛了眼睛。 ---- 幻灯片 4修身名句·爱国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呻吟语》 赏读: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赏读:表示自己临危不惧的豪情,用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之志和勇于战斗的激情。 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忠经·天地神明章》 赏读:只要有利于国家社会的事,做起来可以不顾自身。 ---- 幻灯片 5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 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 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 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 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作品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 幻灯片 6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 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 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 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 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 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作品:《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 幻灯片 72.写作背景 《蜀相》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零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 幻灯片 8《书愤》 陆游出生后第三年的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 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虏北去,北宋灭亡。五月,当时在河北的赵构幸免于难,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这个重建的小朝廷就是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但可悲的是,赵构虽为皇帝,却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领,他惧怕与金朝打仗,所信用的汪伯彦、黄潜善等人,也都是些主张逃跑和屈膝投降的人。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桧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给他专 办,其他大臣不得参与。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气,于绍兴九年正月不顾一切,同金朝订立和议,向金称臣纳贡。宋高宗所求的只是制止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做金的属国也就心满意足 了。 ---- 幻灯片 93.审美视窗 “诗圣”杜甫 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 幻灯片 10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 ---- 幻灯片 11答案 ①bǎi ②sēn ③lí ④cí ⑤pín ⑥bìn ---- 幻灯片 12答案 ①祠堂 祭祀 ②衣襟 噤口 ③频繁 濒临 ---- 幻灯片 133.词语解释 ---- 幻灯片 14答案 ①空 ②白白的 ③多次地烦劳 ④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⑤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犹如山岳 ⑥指陆游主张抗金的抱负不能实现 ⑦名传后世 ⑧可以相提并论 ---- 幻灯片 154.名句默写 ①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 ②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⑤_____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 ⑥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 ⑦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答案 ①锦官城外柏森森 ②隔叶黄鹂空好音 ③两朝开济老臣心 ④出师未捷身先死 ⑤早岁那知世事艰 ⑥铁马秋风大散关 ⑦镜中衰鬓已先斑 ⑧出师一表真名世 ---- 幻灯片 16主旨归纳 《蜀相》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书愤》 诗人一方面表现了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表达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诗人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诗人的悲愤也愈是强烈。从而抒发了诗人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豪情壮志和报国无门的深沉愤慨。 ---- 幻灯片 17 诗题为《蜀相》,诗歌首联、颔联却从祠堂写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谈谈你们的见解。 提示 人物千古风流已去,而祠庙长存,虽今犹在,正可由丞相祠堂想见丞相功业。若不从祠庙写起,颈、尾两联的议论就成了无本之木了。写祠堂实为伤情,为下文写心志作铺垫。祠堂冷落荒凉的环境,表现了诗人追怀诸葛亮的寂寞之心。 ---- 幻灯片 1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是怎样的?这里的“英雄”指的是谁? 提示 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 幻灯片 19这里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得以施展。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地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他“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 幻灯片 20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提示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了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 卷。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 幻灯片 21 试分析《书愤》一诗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提示 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以实写虚,“北望中原气如山”,用有形的“山”来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轩昂。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处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 幻灯片 22 高考考点链接 虚实相生 解读:“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 幻灯片 23指津: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2)想象和回忆。例如《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 幻灯片 24(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 情,写出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 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起到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 突出诗歌的中心;有时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 的中心。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活页规范训练]中第15 题。 ---- 幻灯片 251.文本审美 《蜀相》 (1)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 (2)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 《书愤》 (1)感情复杂,起伏跌宕。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愤” 字,书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又抱有期待。 ---- 幻灯片 26(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3)用典明志,抒发情怀。这首诗在颈联尾联中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人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 2.写作迁移 【角度】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句形象地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了中国多少仁人志士慷慨前行。 请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题,歌颂一个让你崇敬的伟人。 ---- 幻灯片 27 【写作示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10年2月27日下午3时许,温总理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说:“看到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常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我还想当一个人为多数人所信任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他已经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了。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我是带着真心、真意、真情来同网友们交流的。” 想着温总理的伟大,我们不禁联想到一些领导干部的渺小与卑劣。近日,因贿赂、生活腐化等问题被双开的贵州政协原主席黄瑶、宁夏原副主席李堂堂,就位于卑劣之列。哪些领导干部位居渺小与卑劣之列?诸如严重背弃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宗旨者;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者;个人利益永远高于群众利益者;享乐在前、奉献在后者。在现实生活中,渺小、卑劣者为数不少。 ---- 幻灯片 28---- 幻灯片 29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 幻灯片 30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 幻灯片 31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 幻灯片 32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 幻灯片 33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 幻灯片 34见Word版活页训练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