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哲思短章 有所敬畏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 ---- 幻灯片 2格。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 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 幻灯片 3修身名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赏读: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愚公移山,感动了玉帝;程门立雪,感动了老师;韦唯唱一曲《爱的奉献》,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程门立雪:指尊师重道。程:程颐,宋朝著名的学者。他本不愿收徒弟,一次,被两位站立在雪中苦苦等待的求学者所感动而答应收他们为徒。 ---- 幻灯片 4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赏读:不记过去的旧仇,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很少。 ---- 幻灯片 5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赏读:不把自己不良的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不重犯同一种错误。 ---- 幻灯片 6志尚夷简,澹于荣利。 ——《北史·韦敻传》 赏读:崇尚平易简朴,无心于功名利禄。 ---- 幻灯片 7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伽斯那,天竺(古印度)高僧,佛教经典《百喻经》的编纂者。译者是求那毗地,天竺(古印度)僧人,是伽斯那的弟子。 ---- 幻灯片 8 二、文体常识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写,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是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 幻灯片 9 百喻经,以百个左右之故事以喻经理。如不造一楼而得二层喻,即是一富家见别人家楼阁好,二楼更甚,是以造楼,却谓工匠“不做一楼,只作二层”,夫有不造一而得二者乎?又如蹋长者口喻。某富家有奴欲谄主人,每次主人唾出口落地,都被他人抢而蹋去,心下郁闷。某次主人唾欲出口,此奴举脚蹋之,正中主人口鼻,旁人问其故,回曰“每常不及,犹是之故,是以先蹋”。 ---- 幻灯片 10适宜,得当  能够 得意,满足 得到 心得,收获 实现,达到 ---- 幻灯片 11年幼的  年长的 长度 时间长 广阔  数量少,不多 稍微,略微 缺少 一会儿 年轻 ---- 幻灯片 12结构助词,的 像,似 比得上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如此 表假设,如果,假如 和“夫”连用,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论,像那,至于那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代词,代骆驼头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意 动词,到 代词,此 ---- 幻灯片 13动词,增加 名词,好处 名词,好处 副词,更加 动词,祸害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 名词,祸患 名词,灾祸 动词,担忧 ---- 幻灯片 14二、词类活用 1.汝当斩头,自得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复杀驼,而复破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来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 幻灯片 15三、古今异义 1.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清爽可口 2.傍人语言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话语 告诉(他)说 败坏了口味 ---- 幻灯片 16四、文言句式 1.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________ 2.汝马本黑 ________ 3.若但尝一,何以可知 ________ 4.诈现死相,卧死人中 ________ 5.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________ 6.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________ 7.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________ 8.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________ 被动句 判断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 幻灯片 17五、课文翻译 愚人食盐 从前有个思维迟钝的人到别人家去串门。当主人与他一起吃饭时,由于饭菜放盐少而很淡,这个人就对他的朋友说:“饭菜没有什么味道。”主人听后,就多放了点盐。多加了点盐后饭菜味道就好多了,这个人就在心中想:“原来饭菜好吃,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啊,就多放那么一点就这么好吃,如果放的更多不就更好了吗?”愚人无知,便大口大口吃盐。最后终因吃盐过多,反而被其败坏了口味,引起口腔疾病。这就如同现在流行的外道邪说一样,说什么少吃东西可以得道成仙,于是便开始尽量少吃或不吃,有的甚至持续七天或十五天的时 ---- 幻灯片 18间,这只不过是白白地折磨自己的身体,并无益于修行啊。这和故事中的愚人是一样的,因为盐可以使饭菜味美而多吃盐,最后导致口腔疾病,听信外道邪说并依此修行是和这位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的。 ---- 幻灯片 19渴见水 过去有这样的一个人,痴呆而无智慧。在路上走得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来,以解除这个苦痛。看到远处热雾,当做是水,于是追逐行走到印度河。到了河边,这个人却只是呆望着,并不喝水。别人对他说:“你因为口渴找水喝,现在找到了水,为什么又不喝呢?”这人回答说:“如果喝得完这么多的水,我就喝。这里的水太多不能全部喝尽,所以我不去喝了。”大家听了他说的话,都笑他。 ---- 幻灯片 20入海取沉水 从前有一个有声望的人的儿子,到海里去采取沉香。 经过了好几年,方才得到一车沉香运回家来。于是他拿到市场上去卖。因为价格太高,始终没有买主。过了很多天也没有卖出去。这样,他心里疲惫厌烦,因为这而非常苦恼。他看到市场上有很多人挑着炭卖,总是一挑到就能够快速卖掉,他心里想:不如把沉香烧成了炭,就可以很快地卖出去了。于是他就立刻把沉香烧成了炭,果然一到市上就卖出去了,可是一车的沉香,(烧成炭再卖)还得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 幻灯片 21尝庵婆罗果 曾有一位有声望的人,派人拿了钱到他人果园中去买庵婆罗果,吩咐道:“很甜美的,你就买来。”这个人就拿钱去买果了。果园主说:“我这树的果都很好,没有一个坏的,你尝一个,就知道了。”买果人说:“我要一个一个都尝了,才买。若是只尝了一个,怎知好坏呢?”接着就取果都一一尝过,拿回家来。长者见了,觉得厌恶,就不吃,便都扔了。 ---- 幻灯片 22诈言马死 从前有个人,骑着一匹黑马进入敌阵击打敌人。由于胆小害怕,不敢作战。就把血涂在脸上,装死躺在死人堆中。他骑的马也被敌人夺走。军士们撤离战场后,他想回家,就割了别人所骑白马的一截马尾回家。已经回到住处后,有人问他:“你骑的马呢,现在在哪里?为什么不骑呢?”他回答说:“我的马已经死了,只好带着它的尾巴回来。”旁边的人听后说:“你的马本来是黑的,尾巴怎么变成白的了?”他无话可答,为人们所嘲笑。 ---- 幻灯片 23驼瓮俱失 从前有个人,先是在瓮中装了谷子。骆驼把头伸进瓮中吃谷子,过后头在瓮中出不来了。骆驼头出不来,这人很是忧愁烦恼。有一位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愁,我教你(怎样把骆驼头)弄出来,你听我的话,必定能快快弄出来。你应斩掉骆驼的头,自然就能使它出来了。”这人就采纳了老人的话,用刀砍了骆驼的头。既杀了骆驼,而又把瓮弄破了。如此愚人,为世人所嘲笑。 ---- 幻灯片 24主旨归纳 《百喻经》是汉译佛经,作者为天竺僧人伽斯那(活动期约4世纪),南朝萧齐永明十年(492)由求那毗地译出。以近百(实为98)个比喻故事,说明佛教基本义理如因果报应之类,极富文学特色。 《百喻经》的第一个故事《愚人食盐》。实际上这是一个聪明人,只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显得蠢笨。经文的本旨是在于外道修持中过分强调“断食”而带来的弊端,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超过适度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 幻灯片 25《入海取沉水》这故事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心,如若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尝庵婆罗果》中的小故事比喻说明了为人处世不可一错再错的道理。 《诈言马死》比喻有这种人,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肯老老实实坦白认错,总以为别人不一定知道,于是,信口雌黄,编造谎言,结果,弄得自己下不了台! 《驼瓮俱失》比喻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做事时起到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一样赔了骆驼又折了瓮。 ---- 幻灯片 26重点突破 《愚人食盐》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提示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和盐一样,适当地添加,可以使生活充满滋味,但太多了就会变得苦涩。比如有人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但对工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愚人之所以可笑,在于他的思维出了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盐毕竟是调味品,它必须依托食物才能起作用,只看到盐能使食物鲜美,就误以为盐是鲜美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 幻灯片 27 《入海取沉水》的故事。除去宗教这层意思,这则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 故事中的主人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辛苦打捞得到的珍贵香料,烧成木炭卖掉,使珍贵稀少的东西变成了廉价普通的东西,原因在于心情急躁,缺乏恒心和耐心,从而失去了理性的价值判断。它告诉我们: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 幻灯片 28《尝庵婆罗果》的故事。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知。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我们认识现实世界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另外也可以这样认识: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的实践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 ---- 幻灯片 29 《驼瓮俱失》的故事在今天一定不会出现,那么这则故事还有没有寓意?请举例说明。 提示 骆驼的头插进了瓮中出不来,要拯救骆驼,势必要打破瓮,而要保全瓮,势必要搭上骆驼,二者必居其一,顾此必然失彼。故事中的人却采取了一个愚蠢的办法,结果两者俱失。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自然不会出现,但我们也常常面临这种类似的两难局面,由于处理不当,结果也就两者俱失了。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侥幸过关,但人格上也就有了一份缺憾,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就会受到处分,影响学业。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如果铤而走险,选择了作弊,那么人格的完善和学业就可能两者俱失。这样我们和那个愚人有什么分别呢? ---- 幻灯片 30 《渴见水》这则故事原来用来说明什么?今天,它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 这个故事原来是用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以为佛教戒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就索性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怜也是很可笑的! 今天,我们可以撇去“道”的说教不管了。那么除此之外,它还能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呢?愚人因为河里的水太多了,而自己一时又喝不了那么多,于是与河对视而不饮。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愚人最后只有被渴死。其实,我们 ---- 幻灯片 31没有必要去管河水的多与少,渴了就喝,能喝多少是多少。偏偏在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不懂得做好眼前事情的重要性,不知道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他们往往制定出很长远的目标,或树立很远大的理想,但往往又因目标的过于长远和理想的过于高远而放弃一切努力。如果这样,那就是跟“渴见水”一样的人了。 ---- 幻灯片 32见Word版活页训练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