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 竹的典故 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 刘伶、王戎及阮咸这七个人相与友善,游 于竹林,世称________。宋代苏东坡曾说: “可使食无肉,________;无肉令人瘦,________。” 郑板桥在题画诗《竹石》中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郑板桥《画竹别潍县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竿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体现了什么主题? ---- 幻灯片 3答案 竹林七贤 不可居无竹 无竹令人俗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上一枝清竹来比喻自己的节操,以江边垂钓喻指归隐。 ---- 幻灯片 4(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寂寞出学问 ——《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 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 幻灯片 5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敬意,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 幻灯片 6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的确是宝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 ---- 幻灯片 7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而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 幻灯片 8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也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 幻灯片 9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秦:应当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 记者: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 ---- 幻灯片 10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者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者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 幻灯片 111.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做了倡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中的合理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整合。这篇访谈在记者的提问和总结的带动下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绍德对“寂寞出学问”不同方面的认识,由此分别列出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①做学问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②对学问要有兴趣,热爱学术,才能耐得住寂寞。③媒体与学者之间应形成良性关系。 ---- 幻灯片 122.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可从文章的最后一段找到根据,然后分层分析概括即可,注意分析要准确,概括要全面。本题在采访之初即提及,在采访末段专门讨论媒体与学者应有的关系,答题区域可以确定主要在末段,但是也不能忽视前文,媒体作为外部环境对学者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这个影响点在于出学问必须“静”,如果媒体过分关注,无疑会打扰学者做学问。 ---- 幻灯片 13答案 ①媒体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会影响学者专心治学;②在传播学术成果时,一些学者将名利和传播挂钩,成为“媒体学者”,失去学术界限,降低学术影响,暴露自身不足。 ---- 幻灯片 143.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联系文本,结合现实进行分析。要分两层进行分析:一是“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二是“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回答问题时要角度恰当,内容全面,术语准确,表述清晰。 ---- 幻灯片 15答案 ①秦绍德针对目前学界普遍存在的浮躁学风,倡导“寂寞出学问”的传统治学精神。这个倡议不仅适用于复旦大学,也适用于其他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所以说“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 ②文中提到的浮躁现象,不仅是学术界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都普遍存在而应重视的问题。静心求实的作风,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也是社会其他领域的从业者应学习的,所以说“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 幻灯片 16限定时间: 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 方法指导: 做题前,你应关注以下几点: 1.了解被访者的身份; 2.把握访问者提出了哪些主要问题,被访者作出了怎样的回答; 3.通过问答,研究访谈的深层内蕴。 ---- 幻灯片 17新闻属于实用类文本的一种,理解语句含义、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考点和其他文体类似,不再赘述。但鉴于新闻的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形式,我们从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和“新闻语言”两方面来复习新闻;又由于访谈文本的特殊性,我们又专门安排了对访谈的相关知识的讲述。 ---- 幻灯片 18【示例1】 (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她只能活七小时”①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考点分解一 新闻的语言 ---- 幻灯片 19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 幻灯片 20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 幻灯片 21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 幻灯片 22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 幻灯片 23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 幻灯片 24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 ①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 幻灯片 25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新闻语言特色的能力。本题的题干其实已经给予了我们答题的启示: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本文的语言则不是客观平实的,也就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结合画线句中具体词语去分析其中感情倾向,即可完成此题。 答案 画线部分运用了“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鲜明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关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 幻灯片 26“让事实说话”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遵循的基本原则,所以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少主观评价,这就对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考生若在答题时把握了所给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含意,注意了遣词造句上的准确精炼性,则极易夺得高分。 【命题揭秘】 ---- 幻灯片 27高考中“新闻语言”类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新闻语言要求准确,请结合×××部分简要分析。 2.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本文是否也这样,请举例分析。 3.这篇新闻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 幻灯片 28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考虑语言的特点; 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考虑新闻语言的严密性; 3.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考虑语言的细微处; 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考虑语言传达出的情感。 “真题探究示例1”中画线句子中的“仁慈”“奄奄 一息”“焦急”等词语,就传达出对小女孩的关心和人道主义情怀。这就需要从传达感情的角度来分析。 【答题方法】 见“专项再练”第一大题。 ---- 幻灯片 29【示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考点分解二 新闻的文体特征 ---- 幻灯片 30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百米的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次世界锦标赛、4届奥运会,但还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到更多的莫明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 幻灯片 31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 幻灯片 32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 幻灯片 33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 幻灯片 34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 幻灯片 35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掌握新闻的文体特征的能力。新闻文体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导语,一般是消息的开始部分,起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幻灯片 36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掌握新闻的文体特征的能力。背景是新闻的构成要素之一,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可以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新闻的主题。在理解背景一般作用的前提下,结合文本分析本文中背景的具体作用。 答案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梦圆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幻灯片 37新闻类文本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时评等体裁,其共同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近年来在对新闻类文本考查时,新闻文体特征的考查成了一个热点。 高考中“新闻文体特征”类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新闻真实性的? 2.×××段有什么作用? 3.本部分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何作用? 【命题揭秘】 ---- 幻灯片 381.一般和具体结合。我们在对文本的一般性特征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富有个性的“具体”的特征。如“真题探究示例2”就考查到了新闻中的导语和背景的作用,在作答时就要联系导语和背景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文本谈其具体作用。 【答题方法】 ---- 幻灯片 392.尊重自我感觉。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时,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都必须学会选择重点作答点,这个点固然应该是文本体现得最突出、最充分的,另一方面也应该是我们自己最有感觉的那个点,只有自己最有感觉的,才是自己认识最充分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题目提供给我们的自主选择空间,尊重自我感觉,只有把文本体现得最充分的与自我感觉最良好的那个点选出来进行分析,才能保证自己的分析充分到位。 ---- 幻灯片 403.注意效果解读。分析文体特征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辨别认知的层面上,都必须懂得去对它们作“效果”分析。对“效果”的分析不外乎从这样的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这个方面去考虑,看他这样做对他的表达会带来怎样的方便;一是从阅读者这个方面考虑,看他这样做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的效果。 见“专项再练”第一大题。 ---- 幻灯片 41【示例3】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面的题目。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考点分解三 访谈的内容 ---- 幻灯片 42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 幻灯片 43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 幻灯片 44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 幻灯片 45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 幻灯片 46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 幻灯片 47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 幻灯片 48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 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49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访谈内容的理解。本访谈中一共提出了七个问题:①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吗?②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③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④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⑤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⑥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⑦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这七个问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第①个提问,可以归纳为:被访者学琴的经历/被访者的基本情况;第二方面,是②③④⑦等四个提问:对音乐的认识与追求;第三方面,是⑤⑥⑦等三个提问: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 ---- 幻灯片 50答案 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 ---- 幻灯片 51访谈内容包括提问者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回答内容。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采访者是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的? 2.这篇访谈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3.通观全文,某某的回答涵盖了哪几个方面内容? 【命题揭秘】 ---- 幻灯片 52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3.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答题方法】 ---- 幻灯片 534.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解读分析方法一样。“真题探究示例3”中就把访问者的问题单独剥离出来,然后结合访谈对象的回答,把访问者的问题进行分类整合,从而把访谈的主要内容归纳了出来。 见“专项再练”第二大题。 ---- 幻灯片 54【示例4】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面的题目。 范曾与杨澜的对话 杨澜(以下简称“Y”):很多人非常想找到您画风中发生了哪些改变,就从这里面现有的几幅画里来看,我觉得,您的画比过去更简约了,而且人物的表情和传达出来的神韵,不像过去那种非常张扬的,现在有了一点沉静、沉淀的味道在里面。您是非常自觉地、主动地去改变风格,还是说这只是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 考点分解四 访谈的技巧 ---- 幻灯片 55范曾(以下简称“F”):艺术家都是当局者迷,自己到底什么面貌,这个可能你们旁观的人看得更清楚。你们已间隔了好多年没看我现在的作品,因此你们可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是就我个人来讲,并不着意地去追求这种风格的变化,不在形式上花很多的脑筋去琢磨,而是自己在整个的创作时间里,抒发心灵过程里的一种不自觉的流露。 ---- 幻灯片 56 (如今在西方,人们对于如何欣赏中国画还有点摸不着门道。有人认为这与中国画,特别是中国人物画本身缺乏透视和光影的变化的局限性有关,那么范曾本人又怎么看呢?) F:其实中国画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表现纵深的三维空间,仅仅是语言和西方不一样。西方可以用光、色,我们用线条。中国画家在画画的时候,他是有种情绪的,有感而发的,激动的。他这种情绪使他的用笔有种速度,有种气势,有种派头,而这种东西却是有时间的因素在里面。所谓至高的中国画,不仅有三维空间,还有一种四维的运动感,一种时间的感觉,这种感觉我认为就是西方绘画所达不到的。 ---- 幻灯片 57Y:我们今天一直在考虑能不能够借鉴西方的东西,然后来一个中西合璧。于是在很多手法上、技巧上,也作了很多的借鉴,您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F:我看到一些提倡熔东西方为一炉的这些作品,大体上是一种皮毛外向的物理性的组合,而并没有达到一个化学的组合。如果仅仅是皮毛外向的那种学习和临摹的话,中国人学西方人不行,外国人学中国人也不行。中国画现在有些人提倡吸收西洋的东西,可是它没有在艺术本质跟内核上思考,因此就难免人为,庄子书里面所谈到的“邯郸学步”。 ---- 幻灯片 58Y:所以您觉得中国的国画要想取得更大的前途,实际上应该拉开和西方绘画的距离,而不是缩短这样的距离。要建立一个非常独特的具有自己风格的这种艺术,才能够有一个生存的空间。 F:对。一个有强大文化的民族,它是不容易消失的。你比方清朝入关以后,它建立了二百七十年江山,可是它最可悲的一点,连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全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因为汉族文化强大。 ---- 幻灯片 59Y:有一些人说您比较恃才自傲,不知道您自己怎么看的? F:也就是说我狂。其实能做到狂,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做到狂这是很不容易的,李太白讲:“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蒲松龄也讲:“遄飞逸性,狂固难辞。”这样的人才够称上狂,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 Y:作为一个画家,您觉得二十一世纪中国画的前景在哪里? ---- 幻灯片 60F:中国画能够前进,并不要借助外力,不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定要用西化的方法来改造中国画,或者中国人一定要在皮毛外向上学习西方的东西。我觉得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里吸取那些最精华的东西,它所带给文艺创作的可以讲是功德无量。从刘勰《文心雕龙》到近代的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强调一个以真为美的原则。中国的绘画又应该是文学的,因为中国的文学在中国古典的文艺传统里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所以一切画论都受文论的影响。还有,中国画一定要强调它是书法的,如果没有雄厚的书法基础,你很难画出一张优秀的中国画。那么,哲学、文学、书法我们都可以在古典中复归的精神这个总原则之下,吸取最优秀的东西。 ---- 幻灯片 61简要分析杨澜在这篇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访谈技巧的理解。访谈的目的是获取新闻素材,了解客观情况,因此提问的技巧相当重要,如: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的观念和宗旨;抓住事件和人物的特点;体现平民化的视角,能吸引观众;对敏感问题敢于提问、巧于提问;提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等。了解了这些知识,结合文本内容即可正确作答。 ---- 幻灯片 62答案 (1)特点:非常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围绕绘画和人物的特点进行提问,针对性强;提问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性强;提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2)作用:有针对的提问,拉近了自己与被采访对象间的距离,使访谈能够顺利进行。或:针对受众群体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能吸引观众。 ---- 幻灯片 63访谈文本从形式上看是一问一答一直循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因此,访谈文本的主要技巧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本的提问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往往要着重关注提问者问的艺术技巧。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记者是怎样提问的? 2.本文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访谈的提问非常有技巧,请就本文简要分析。 【命题揭秘】 ---- 幻灯片 64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真题探究示例4”中访问者的提问就是直问,富有针对性。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答题方法】 ---- 幻灯片 65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提问: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③对比提问:有时候,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见“专项再练”第二大题。 ---- 幻灯片 66一、新闻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有上百种之多。参考众多说法,总结如下: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知识精要】 ---- 幻灯片 67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超广义、广义和狭义三种概念。 超广义的新闻是指人与人交往中传播的各种最新信息的综合,比如人们通过电话、信箱、及时通讯工具、信件等传告的信息,街头巷尾的交谈,看到的某则具有新鲜内容的告示、广告等。 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超广义的新闻高考中不会出现,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 ---- 幻灯片 68 (三)新闻的基本特征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准确 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2)全面 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 幻灯片 69(3)深刻 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受众性 要面对受众,通过公开的传播途径发布出来。 ---- 幻灯片 70 (四)新闻的阅读要求 首先,新闻的内涵比较丰富,所以考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1.消息 (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它一般具有六要素。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2)基本特征:用事实说话,及时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消息强调及时、快、新、语言简明。 ---- 幻灯片 71 (3)要素: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4)结构: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合式、自由式等。 ---- 幻灯片 72①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形式有三种,就是单行标题、双行标题、三行标题。 完整的消息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引题放在正题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 幻灯片 73两行标题的形式有:“正题+副题”、“引题+正题”。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实结合,“实”是指包含有具体新闻事实内容;“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 一般来说,单行标题必须是实题,双行标题中,必须有一个实题,而“正题+副题”的标题,副题必须是虚题。 ---- 幻灯片 74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通常要包含五个“w”和一个“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常见的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③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 幻灯片 75④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一般说,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消息背景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 ⑤结尾:即结语,紧扣主题的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练。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 幻灯片 762.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从内容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从内容上看,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从时效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好的通讯要涉及到主题、选料、结构、细节描写等。一般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 幻灯片 77主题:准确、鲜明、集中、深刻。 选料:严格、精心挑选能突出主题、具有典型性的材料。 结构:较灵活,做到完整、严谨、巧妙、和谐,情节要有些起伏,有点波澜。 细节描写:使通讯中的人物“立”起来,感染和打动读者。 人物通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人物资料,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 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 幻灯片 783.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强烈新闻性,又具有浓郁文学性的独特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的特点是时代性、新闻性、文学性、说理性。报告文学的分类大体有以下几种:从篇幅上分,有长篇报告文学、中篇报告文学、短篇报告文学、微型报告文学;从表现手法上分,有记录性报告文学、概括性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小说;从作品表现的着重点来分,有写人为主的人物报告文学和记事为主的事件报告文学。 ---- 幻灯片 79人物报告文学:以人物作为重点,展开描述,以人带事,事因人生。以写先进人物和光明面为主,用意在树立榜样,激励斗志,但也有揭露阴暗面,写落后人物、反面人物的。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重点突出写一个人的,或是为人物“立传”,写一个人的全貌,表现他的光辉一生,或是写一个人物的片断,或一个侧面,反映他有意义或不寻常的经历;二是写人物“群像”的。 ---- 幻灯片 80事件报告文学:以事件作为重点,行文中,以事带人,人因事显。以写先进人物的事迹为主,但也不乏暴露反面人物的反面事件的,用意在于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危险性,发人深思,促人警醒。可以分为三类:写重大事件的,写生活中有代表性事件的,写社会上、自然界中突发性事件的。 ---- 幻灯片 814.特写 特写就是作者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断,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印象的新闻体裁。 特写一般用于再现重大事件的一个片断或者变化中的一个场景。文学手法运用较多。感情比较充沛,爱憎分明。 ---- 幻灯片 82二、访谈 (一)访谈的概念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二)访谈的三要素 采访对象(专家或知情者)、采访人(记者)和现场。 ---- 幻灯片 83 (三)访谈的要求 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3)结尾: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 幻灯片 84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 幻灯片 85【典例】 阅读《“她只能活七小时”》(见本单元“考点透析”的“真题探究示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 ---- 幻灯片 86问题诊断1——不明文体特征, 作用回答不清 ---- 幻灯片 87---- 幻灯片 882.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 ---- 幻灯片 89问题诊断2——没抓住关键词,内涵不具体 ---- 幻灯片 90---- 幻灯片 91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4分) ---- 幻灯片 92问题诊断3——不懂术语,要点模糊 ---- 幻灯片 93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本文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 幻灯片 94问题诊断4——探究不深,没有结新闻背景 ---- 幻灯片 95---- 幻灯片 9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 春节以后,一场始料未及的“民工荒”波及浙江乃至我国沿海地区,并继续在各地发酵、漫延。企业招不到足够工人,部分生产线停开;一些老板开着小轿车,到车站“抢人”……农民工,似乎一下子变得紧俏起来。 温州中小型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每天都在为当地招工难发愁担忧: ---- 幻灯片 97 【出录音】在未来2到3年,温州用工缺口大致有70万,所以这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也成了制约温州民营企业、中小 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录音止】 企业招不到人的原因何在呢?原本岗位上的农民工又去了哪里呢? 在杭州劳动力市场,原来在杭州“阿普科技”开卡车的安徽人余飞刚刚辞职,想找个条件优厚的新工作。 【出录音】我才拿1800块钱还吃自己的,大家住的是高低铺,就是简铺,甚至我们现在用那么点电费都是自己出的。始终没给我加工资,像我们驾驶员,一个安全奖都没有,所以说我才不干了嘛。【录音止】 ---- 幻灯片 98 据浙江省社科院最新调查:最近5年,在浙江的农民工,绝大部分年收入只有1万多一点,并且大都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他们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低廉的收入、狭小的蜗居;年年追薪年年欠;医疗和保障无处可寻;身份得不到认同,被看作是边缘人…… 来自河南商丘的祝令坤,谈起打工的遭遇,心有不平。 ---- 幻灯片 99 【出录音】我们跟杭州市民,干的是一样的工种,户口不一样,工资要差很多的,这一点太不公平了。【录音止】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教授认为,“民工荒”的背后,萌发着农民工尊严和维权意识的觉醒,昭示了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 【出录音】目前的用工荒、招工难,真正的荒,真正的难,还是我们农民工的社会权利荒,难就难在我们的农民工的合理的相应的社会权利没有得到基本的保障。所以对这次用工荒,对我们相应的地方政府、相应的企业都是一个警醒。我们如何来善待农民工?【录音止】 ---- 幻灯片 100 毋庸讳言,农民工不尽如人意的生存状态,是造成“民工荒”的直接原因。 面对民工荒,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纷纷采取措施,“留人留心”。在一些用工稳定的企业,工资稳步增长、配备夫妻房、开放娱乐室、帮民工解决子女入学等,已经成为企业“留人留心”的举措,成效明显。民工们过年回家,企业更是“迎来送往”。如果能够这般善待民工,何愁民工离弃企业而去? 此外,这些年来,二代农民工越来越多地走进城市,他们跟肩挑手提蛇皮袋的父辈相比,文化程度更高,维权意识更强,找工作越来越挑剔,对报酬和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 ---- 幻灯片 101 这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很少愿意留在农村,更渴望融入城市,更加注重自身发展,更加渴望得到尊重。然而,想要成为“新城市人”的障碍实在是太多。 现实表明,要缓解“民工荒”,企业和社会必须告别劳动力低成本,不断提升农民工生存质量,实行制度创新,让农民工沉淀下来,成为城市的主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教授说: ---- 幻灯片 102 【出录音】我们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而新型的城市化首先要化人。你要农民工真正跨进城市,应该降低门槛,提供制度安排,让他们愿意留在这个城市工作就业、生活,融入到城市。如果真这样子,就不太会出现每年都会出现的招工难、用工荒。【录音止】 想要留得住人,留得久人,善待民工的同时,还要把重点放在民工身上,需要社会注重对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 ---- 幻灯片 103 【出录音】从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我们共同来推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发行动。通过几年下来,使他们无论在教育文化、技能方面有大的提高,很多农民工真正能够融入城市。【录音止】 (引自2012年3月24日浙江之声“浙广早新闻”) ---- 幻灯片 104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从当前农民工的工作、生活、诉求等方面着手,探求农民工的现实遭遇跟“民工荒”的内在联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农民工在城里的工作和收入不对等,身份得不到认同,而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所以新一代农民工更愿意留在家乡。 C.不少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善待农民工,劳动者和企业主之间形成良好关系,没有发生“民工荒”,这篇广播评论客观反映了这一事实。 ---- 幻灯片 105D.只有等待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推进和建立新兴城市,降低门槛,加强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才能改变农民工的现状。 E.写作手法上,这篇广播评论从小角度切入,从小人物入手,情真意切又不乏深度,既让普通百姓认同,又能引发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反思。 解析 B项,“农村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新一代农民工很少愿意留在农村;D项,“只有等待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错,滥用条件关系。 答案 BD ---- 幻灯片 1062.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薪酬能否解决“用工荒”的难题?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薪酬固然必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重要的是要善待农民工,为他们解决子女入学、夫妻分居等实际困难,“留住他们的心”;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 ---- 幻灯片 1073.这篇广播评论多处穿插录音,请结合全文阐述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播出采访对象的原声,凸显广播评论的特点,使报道更加真实可信;②播出农民工、企业主、专家学者等的采访录音,展现多方观点,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报道更具说服力。 ---- 幻灯片 108见Word版活页训练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