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十一讲 妙用论证佳作成 ——学会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 幻灯片 2写作议论文,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就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这是议论文写作的一大重点。在日常写作训练中,经常见到学生不会论证,常常是提出论点后,堆砌三四则材料,结尾进行简单的总结。这样的“议论文”,因为缺失了论证这个环节,肯定得不到阅卷老师的赏识。那么,如何进行论证呢?最简单的方法是掌握一些论证的方法,如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等。 ---- 幻灯片 3一、事实论证 又叫例证法,是指运用典型的事实做论据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用得好,可以彰显写作者广泛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语文素养。当然,一定要避免以“例”代“证”的弊端,做到少叙多议,揭示事物、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 幻灯片 4如2012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迎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还记得好莱坞金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高声欢呼“我是世界之王”吗?纵观他的电影生涯,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导演成长到今天最具票房影响的导演,我们是否也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填充我们的电影界呢?张艺谋、冯小刚的电影固然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我们需要有鲜活的生命力注入到电影中去,让观看的人感受到新时代的气息。电影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化交流,她也是经济、科技的一场较量。 ---- 幻灯片 5这段文字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詹姆斯·卡梅隆这一事例,巧妙地论证了时代是发展的,我们要与时俱进这一论点,显得有根有据,很有说服力。当然,运用例证法的时候还要注意:作为事实的论据必须与论点相统一,论证中必须防止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 幻灯片 6二、理论论证 又叫引证法,是指引用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定义、定律、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成语、俗语以及尽人皆知的常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个别性的论点的论证方法。引证法又可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就是一字不差地引用原文原话,在文章中用引号标注明白。间接引用是指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之下,在字句上稍有变动,引用时不在引文上加引号。 ---- 幻灯片 7如2011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无愧铸就人生之乐》: 俯,无愧于良心,亦人生之乐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似乎对财富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他们常常批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象。孔子也曾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孔子所批判的“于我如浮云”的“富贵”是“不义”而来的。如果“富贵”是正当手段而来的,我们该怎样对待呢?孔子又有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财富是很多人所希望得到的,关键是如何去获得。 ---- 幻灯片 8网坛名将李娜在接受采访时就坦然地说:“我打比赛就是为了奖金。”她对财富的追求,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非议,相反,大家却更欣赏、佩服她,因为她的直爽,更因为她的钱财来得问心无愧。反观那些高官巨贪,他们在临刑前也许会忏悔说:“我这一生没有过过一天快乐的日子。”是啊,他们的钱财来得问心有愧,这样的人生何来快乐? 短短的文字中,先后引用了孔子、李娜等人的言论作为论据,并且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 幻灯片 9三、比喻论证 又叫喻证法,是指在说理时,借用人们比较熟悉的通俗易懂的事物或故事作比喻,来论证人们比较生疏、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能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并使枯燥的议论文显得生动、形象。 ---- 幻灯片 10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就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论证。在第九段中,作者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不用它来宴大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而这“烟枪和烟灯”与“一群姨太太”,显然都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以上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巧妙运用比喻论证能使文章论述深刻、透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化和具体化,收到好的表达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幻灯片 11四、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将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对照,以阐明论点的正确性。对比论证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纵比,横比,自比。 如2012年高考江西优秀作文《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知足是针对物质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是针对名利、私欲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满足则是针对理想、事业、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这两方面的知足和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 幻灯片 12作者将知足和不知足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我们对两者观点有了一个更明确的认识,为我们正确生活处理知足与不满有了理论上的认识。对比论证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 幻灯片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的美丽,让人心荡神驰,大自然的神奇,让人叹为观止。大自然赐给我们生命与灵感,它是美的源泉,它是生命的象征。让我们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韵,领悟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设计】 ---- 幻灯片 14本篇作文写作的重点应该明确“自然神韵”指什么,这也是写作的对象,这个对象应该是一种美好境界。写作的难点是“领悟”,为什么要领悟?如何去领悟?这是写作的两个方向。提示语中说“领悟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启示”,这句话就是写作的一个重点要求,也就是要求我们从自然启示中阐发对人生、对人类种种行为的理解。从自然到人生,这才是这个命题立意的本质性要求。 【写作导引】 ---- 幻灯片 15从文体上看,写记叙文可以选择叙写某种自然现象或者行为给予自己的启示、启发,而这种启示、启发应该是对美的一种追求;写议论文可以论述某种自然现象,可以从正反两个不同方面来写作人类对于自然美好境界的行为,是欣赏、保护还是破坏、掠夺,都可以。 ---- 幻灯片 16领悟自然神韵 自然是春的轻盈,夏的灵动,秋的沉稳,冬的凝练。感悟自然,领略神韵,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充实。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是陶潜对于自然的感悟。顺应自然的变化,归向生命的尽头,快乐地听从天命,还有什么犹疑呢?很显然陶渊明通晓什么是自然,并懂得顺应自然,他便是领略到了自然的神韵。 【原文在线】 ---- 幻灯片 17自然拥有无穷的力量,正如李白所描述的那样: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从中不难看出李白明晓了自然的无穷和人生的短暂,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自然的神韵。 陶潜与李白从自然中领略到了两种不同的神韵,并指引了他们的生活,他们都取得了各自领域的成功,为后人所铭记。 现代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使得自然一次次发出怒吼。人类突然发现大自然好像在惩罚着人类,无尽的掠夺最终导致了大自然的反抗。 ---- 幻灯片 18请看:一片片森林迅速地消失,一条条河流被污染,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地球的自净能力在减弱,这都是因为我们没能停下来领略一下什么是自然,而绝非是物质的享受。夕阳如画的九寨沟如今已不堪重负,巍巍泰山之上到处是白色垃圾,昔日美丽的天池也一再遭到破坏污染…… 领略自然不等于参观拍照。我们需要的是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美丽,去领悟自然的神韵。我想,如果真的是要去亲近自然,哪怕房前屋后的池塘树木也能让用心的人感悟到自然吧! ---- 幻灯片 19苏轼说“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们所做的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又有什么影响呢?那是他忘记了去领悟,他只是活在追逐之中,却不曾停下来看看外界的变化,当他静下心来时会发现“物与我皆无尽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代书圣王羲之写下的千古名帖正是由于他对人的感悟,对于人所生存的自然的感悟造就了他名垂千古的盛绩。 人生需要感悟,而这片神奇的土地更需要感悟。领悟大自然的真谛、神韵,并用之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 幻灯片 20 这是一篇得42分的考场作文。文章能够很好地把握命题意图,审题立意准确,但在论证等一些方面还有升格的必要: 1.论据宜精不宜多,重在典型。“兵贵精不在多”,论据也是如此。议论文中的论据需要典型、有公信力,同类型的论据再多也不能形成较大的合力。选择议论文的论据可以从正反、古今、中外等不同角度和层面来选择,通过典型论据以点带面即可。 ---- 幻灯片 212.论证宜深不宜浅,重在挖掘。议论文的论证主要是论点阐释和论据分析,这两者都需要纵深挖掘,不可流于表面,否则议论文只能是一篇幼稚的、呆板的、毫无生气的说教文。论点的阐释和论据的分析可以通过假设法、追问法等技巧来进行纵深挖掘,探寻本质。 3.语言宜谨不宜泛,重在严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逻辑性比记叙文要求更高,议论文的语言太随意、浮泛会严重削弱论证力度,甚至起到反作用。 ---- 幻灯片 22领悟自然神韵 自然是春的轻盈,夏的灵动,秋的沉稳,冬的凝练。感悟自然,领略神韵,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充实。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是陶潜对于自然的感悟。顺应自然的变化,归向生命的尽头,快乐地听从天命,还有什么犹疑呢?很显然陶潜明晓什么是自然,并懂得顺应自然。于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欣然辞官归田。他明白在那样黑暗的社会,自己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陶潜从自然中领略到了要顺应变化,不要逆天而行。于是,后世看到的是一个淡然的陶潜,是一个睿智的五柳先生。 【升格之作】 ---- 幻灯片 23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从中不难看出,李白认识到自然的无穷和人生的短暂,于是他领悟到的人生真谛是应该奋发进取,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后世看到的是一个表面潇洒狂放,内心却火一般热的李白,是一个可以不顾年已六十毅然从军报国的李白。 陶潜与李白从自然中领略到了两种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神韵,他们的人生一出一入,却都为后世赞赏、膜拜。那么我们又究竟该如何去领略呢? ---- 幻灯片 24我们应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未来。现代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使得自然一次次发出怒吼。人类突然发现大自然好像是在惩罚着人类——无尽的掠夺最终导致了大自然的反抗。 人类不能再这样发展。看,一片片森林迅速地消失,一条条河流被污染,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地球的自净能力在减弱……夕阳如画的九寨沟如今已不堪重负,巍巍泰山之上到处是白色垃圾,昔日美丽的天池也一再遭到破坏污染…… ---- 幻灯片 25领略自然不应该只是参观拍照,不应该是以欣赏的借口去破坏自然,更不应该是以开发的名义去人工化自然。我们需要的是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美丽,去领略自然的神韵。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是九寨沟、泰山和天池?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些自然的遗迹上面平添人为制造的痕迹?我想,如果真的是要去亲近自然,哪怕房前屋后的池塘树木也能让用心的人感悟到自然吧?我想如果真的是要走近自然,那么远远地欣赏也是可以领悟到自然的真正神韵吧?就像人生,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必非要去尝试才会知道最后的恶果吧?对自然的领悟,应该是我们人生的一种修行与克制,而不应该是没有任何敬畏之心、肆无忌惮地掠夺与占有! 用心去领略自然,应该用心灵去感受和欣赏,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理解、去发现。 ---- 幻灯片 26 经过升格之后,本文成为一篇非常成功的议论文。与原文相比,升格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论点更具体、深刻、清晰,便于后文的论证。原文的中心论点是“感悟自然,领略神韵,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充实”,进而说我们需要“用心去感悟自然”。这个论点有点大而无当,不够清晰,也有点流于表面。升格文则改为“感悟自然,领略神韵,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睿智、更积极”,然后举例说明领略自然神韵的意义,接着说明“我们应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未来,人类不能再这样发展”,进而阐发了“用心去领悟自然,应该用心灵去感受和欣赏,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理解、去发现”的观点,应该说这样的论点更加具体也更有深度了,层次上也更为清晰、显豁。 ---- 幻灯片 272.论据分析更有目的性。原文的论据分析有点马虎了事,显得仓促乏力。如文章一开始写了陶渊明和李白这两个论据,但在分析上却没有扣住题目,似是而非,草草带过,这样论据的指向性和论证力度都大打折扣了。而升格文抓住“自然”对陶渊明和李白二人的人生启示来深刻分析,“陶潜从自然中领略到了要顺应变化,不要逆天而行。于是,后世看到的是一个淡然的陶潜,是一个睿智的五柳先生。”写李白:“于是他领悟到的人生真谛是应该奋发进取”,“后世看到的是一个表面潇洒放狂,内心却火一般热的李白,是一个可以不顾年已六十毅然从军报国的李白”。这样就揭示了领悟自然神韵的重要意义,这样的论据分析才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指向性,论证才会有力,而且也使得论据更加充实。 评分:58分。 ---- 幻灯片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设计】 ---- 幻灯片 29本题为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只有短短13个字,理解“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是审题的关键:“贴在地面”,则踏实,沉稳,具有现实感;“立于云端”,则易浮躁,轻率,过于理想化。所谓“步行”,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稳健;“云端跳舞”,则手舞足蹈,放肆随意。“贴地步行”和“云端跳舞”,其实就是人生的两种态度,前者务实勤恳,后者恣情妄为,相比之下优劣自现。人生在世,多后者而缺前者,惰性使然。殊不知,前者虽苦,没有后者的光鲜诱人,却真正是每个人经营一生的必需给养。考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有感而发,这样可以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写作导引】 ---- 幻灯片 30如果考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积累,也可以运用来自其他方面的事例,只要恰切就行。特别要注意的是:考生不能只针对材料就事论事,要有一定的拓展和升华。再者,还要注意文句间的过渡和衔接,让文章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这样才能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