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沙田山居 余光中 ---- 幻灯片 2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2、口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讲授式、谈话式、讨论式等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 幻灯片 3作者简介 余光中,诗人,作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22岁迁台,因眷念故乡,神游古典,亦自命江南人。 他在海内外文学界享有盛名,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方面成就卓越。他的诗《乡愁》及散文《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十分闻名。乡愁,是余光中先生文学创作反复咏叹的主题。 ---- 幻灯片 4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朗诵 ---- 幻灯片 5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和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18个月了。18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 1. 找出选段中对偶句式,并说说好处在哪里。 “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任风吹,任鹰飞”, “忽焉似有,再顾若无”, 整齐对称的句式能增加文采,读起来朗朗上口。 ---- 幻灯片 62、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有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这一句是写远景, 实际上是写淡淡的乡愁(情景交融)。 比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点绛唇》) ---- 幻灯片 73、18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 既用典又有意象。 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典,而这“菊”这“月”不是一般的菊和月了,是一种具有特殊意味的意象了。 这两个典故,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作者是沉醉于陶令东篱下的“悠然”,还是牵萦着苏子月明“千里共婵娟”的梦幻?(韵味绵长) 由于巧妙的用典,使精彩的描写充满了浓郁的趣味,渲染了动人的氛围。 ---- 幻灯片 8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浦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德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 幻灯片 91.第二段写景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举例说明这样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拟人手法, 如:“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这样把山当人写,把景物写活了,似乎有了人的七情六欲,就更有自然亲切的感受。 ---- 幻灯片 102.“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这句话中“心血来潮”怎么理解? 这是海潮引发心潮, 这是乡愁之潮。 借海水的潮汐写内心的心潮起伏。 ---- 幻灯片 11 3、文中有句话,如下,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大家分析其表达效果。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 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 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 ---- 幻灯片 12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 1、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这一句好在哪里? 这句话化用了李白《山中问答》的诗句:“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营造出“鸟鸣山更静”的意境,表达了山景的幽美(大山的静谧)和作者对幽美山景的喜爱。 ---- 幻灯片 13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 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尘世的纷扰, 于是境由心生,在“我”眼里的山也就像“禅机深藏的高僧”,看透世间万物的沉浮,静观万物变化而不语,超凡脱俗, 但又有像李白与敬亭山一样“相看两不厌”的相知相契。 ---- 幻灯片 14 答案:在山中人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清风明月做伴,山水撩人心怀。 2.“问余何事棲碧山”,“我”不回答,你来回答原因。 3. “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用了什么修辞?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意思? 答案:比喻, 是指山谷容易有回音。 ---- 幻灯片 15 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山下的铁轨向北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恒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 1、练习二 ---- 幻灯片 16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说说理由 (1)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2)突出主题(或衬托、照应) 理由: “成了山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 常理应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 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 重点揣摩 含蓄深沉地吐露了思国怀乡的情怀 备注: 因为山中景色的确很美,所以我愿做个山人, 但是景色虽美而乡愁难遣,作者下楼去是 认为不能只躲在山上自得其乐, 而应下楼去为祖国的统一出力。 ---- 幻灯片 17通过对语句的分析,请同学们把握本文的主旨及在本文中作者的情感: 梳理整合 明确:1、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 2、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作者及里行间无一字写乡愁,却通篇都蕴藉着淡淡的乡愁。 ---- 幻灯片 18 文章首先交待自己山居的地理位置,及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感受(喜与忧)(第1节); 其次总体概括书斋、海与山构成的优美环境; 再次作者分层次从不同角度概括出山居所在的山在声、霞、雾、风以及噪音中的景致; 最后以诗句照应开头,表露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之情。 理清行文思路 作者的乡愁在本文是含蓄而蕴藉的。主要体现在描写景物当中。 ---- 幻灯片 19拓展阅读(作业) 读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进一步体会他的散文特点及蕴含其中的感情。 ---- 幻灯片 20 “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八仙”是指哪八位?怎样过海知道吗?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 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 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 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 幻灯片 21北 望 一抬头就照面苍苍的山色 咫尺大陆的烟云 一缕半缕总有意缭在 幕幕北望的阳台 那几盆海棠和仙人掌上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永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而历史,炊黄粱也无非一梦 多少浪子歌哭在江湖 最后总是向昆仑的荒古 落下鸿蒙一丸老太阳 炼不完,一炉赤霞与紫霭 月,是盘古的瘦耳冷冷 在天安门小小的喧哗之外 俯向古神州无边的宁静 夜深,香港黯了千灯 阳台一角便伸入北斗 ---- 幻灯片 22乡情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 幻灯片 23 课堂碎片1 ---- 幻灯片 24 散文则要保持与读者对谈的口吻,比较亲切,也可写得长一点。诗只有一个机会,一转弯就不能再讲回去了。 温家宝之所以引用了这首《乡愁》,首先是因为诗比较简短方便,另外还因为通俗易懂,流传较广,民间都比较熟悉这首诗了。同时也看出领导人对文学的爱好也变了,比如毛泽东,他自己就写古体诗,他曾说“给我一百大洋我也不读新诗”。后来的一些领导人引用古诗较多,温家宝引用我的诗,也引用泰戈尔的诗,也反映出他的个人品位    声       课堂碎片2 ---- 幻灯片 25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富有节奏的长短句交错,集中语段绘声绘色地传神描写香港沙田山居周围的海天、山峦的景色。作者极尽描摹之能事,如此纵情山水,其喜乐陶醉之情可见一斑。 但是,最后一段的笔锋一转,转向人类活动,暗示作者做不成山人,没办法真正远离世俗,忘不了尘世。而且极力描绘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人为的骚音”,借九广铁路北伸,抒发对祖国大陆的浮思。 此外,文章发端:“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了两次”,以及文末赋诗一首“……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含蓄深沉地吐露了思国怀乡的情怀。 ---- 幻灯片 26再 见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