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讲座 ---- 幻灯片 2一、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猜测每句采分点; 文言翻译落脚点; 启示:巧抓得分点; 句子大意 联系语境 宏观把握 关键词语 落实字句 文言句式 符合表达 ---- 幻灯片 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译出大意2分)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译出大意2分) 答案:(1)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们安定清平。 (2)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貂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 幻灯片 4文言文翻译的三字标准 信 达 高考要求 信 准确 达 通顺 雅 有文采 ---- 幻灯片 5百色市2011年秋季学期高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高中语文 11.把I卷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育军稍却,因于城外据水立栅,相持数旬。(5分) (2)至是遂筑室而居,屏绝人事,不出篱门者十几载。(5分) 答案(1)周文育军逐渐退去,于是在城外依靠护城河设立栅栏,双方相持几十天。 (2)这时候就盖房子住在这里,断绝人事往来,十几年不出篱门。 ---- 幻灯片 6小结: 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应删去。 留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号、物号均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保留不译。 删 调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名式,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补 句子省略的部;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换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把典故、部分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者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替换。) ---- 幻灯片 7例:2011全国新课标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换)(留) (换) (换 换) (留) (1)答: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留) (换 换留(补留 换) (换补 留 留) (2) 答: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 幻灯片 8五大考查类型 一、检测意象 二、检测内容和情感 三、检测表达技巧 四、检测语言 五、对比鉴赏式 二、高考古诗鉴赏答 题 技 巧 ---- 幻灯片 91.分析古诗的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分析意境应该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解答步骤: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注意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的具体。 ---- 幻灯片 10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 蒸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 幻灯片 11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 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6分)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 幻灯片 122.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 提问方式:对这首诗中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提问变体:这首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试对诗所吟咏某某形象作简要分析,试分析诗人主人公的形象。 解答分析: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物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③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 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 幻灯片 13(广东卷)10、阅读……(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 幻灯片 14诗歌形象鉴赏类试题分析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诗歌画面内容和诗歌意境营造。意象、意境是题目拟制的基础,情景关系是题目拟制的核心。分析意境必须扣住两个基本方面: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 例:1.尾联写出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全国卷Ⅱ) 试题要求回答王维《新晴野望》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案取向:紧扣“无闲人”“倾家”,结合诗作准确回答了描写的“图景”。 ---- 幻灯片 15答题技巧及模式 ①运用……等意象,②描绘了……的画面,③营造了……的氛围,④表达了……的感情。⑤其他。 这一格式中,不一定所有内容都写到,应针对问点组织答案。但关键是“情景”二字,即②④两项。在形象类试题答案中,“情景关系”往往是无从回避的。是定点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是静止景象还是运动景象?是虚幻景物还是实在景物?是远看之景还是近视之景?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是乐景衬哀还是哀景衬乐?这些问题往往常见,应据题目要求回答。答题忌语:“意象丰富”“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等。 诗歌鉴赏答题必备相关术语 环境特点: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凄清、廖廓、辽阔等。情感特点:喜悦、激动、哀伤、忧愁、悲苦、孤寂、消极、旷达、洒脱、悲愤等。 ---- 幻灯片 163、分析古诗的炼字技巧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答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1:10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答案一: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答案二: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 幻灯片 17例2:10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参考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例3:10年重庆卷 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 幻灯片 184、如何辨析诗歌的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往往是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词语。 解答步骤同3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 幻灯片 195、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 提问分析: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解答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 例(08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案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 幻灯片 20例2:南宁模考 后湖晚坐 陈师道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注:这首诗作于诗人自颖州教授任上罢归后家居赋闲之时 (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定义)颔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写青林怀着无限情意,又写白鸟从容、悠然,仿佛极有余闲,这里赋予青林白鸟人的情态,于写林、写鸟中含蓄地表现诗人自己悠闲的心境。 ---- 幻灯片 216、分析句意 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设问变式:(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3)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意思:语表义和语里义,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解释诗句的意思,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答题模式:(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 ---- 幻灯片 22答题示例(08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酒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 幻灯片 237、分析主旨型  设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设问变式:(1)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 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2)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3)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答题模式:(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例1;08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蒸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 ---- 幻灯片 24三、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怎样读懂文章:  第一遍: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 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 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成绩的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 幻灯片 25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1)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2)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如05年的“希望”) ---- 幻灯片 26例:11年全国卷 14.“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 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用意(2分)①总括上下文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4分):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湘援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一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的用意,明显是强调突出,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这句话按扣“针挑土”,突出黑妮工作的内容和意义,也为下文写工作的细致和艰难作伏笔。 ---- 幻灯片 272、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11年天津卷:16.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1砖石斑驳  塔角翘檐破损残缺   风铃失声 2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解题思路】看到“哪些”可知此题属于概括题,答案出自原文。第二问为段落作用题,由句子位置可判断为为下文做铺垫。 【印证】此题包括两部分:概括题和作用题。运用课上知识可以快速定位找出正确答案。 ---- 幻灯片 282、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1)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2)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 幻灯片 29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4、综合探究题要结合文章本身作答。  总体建议:    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选择题,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 幻灯片 30预祝09级同学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