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阅读 第十八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 幻灯片 2思维热身 【原文】 心不可不虚, 虚则义理来居; 心不可不实, 实则物欲不入. ---- 幻灯片 3【译文】 人一定要抱着虚怀若谷的胸襟,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也要抱着择善固执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诱惑. ---- 幻灯片 4【赏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日益完善自己的学业和品格.做学问如此,做人亦如此,只有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并改进自己的不足,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鉴别出善恶是非,自觉抵制私心杂念的侵袭. ---- 幻灯片 5考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三项能力.具体包括: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幻灯片 6④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⑤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⑧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⑨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 幻灯片 7命题特点 1.考查内容:①近两年高考实用类文本试题出现过传记,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下笔不觉师造化》是传记阅读.也有对新闻和科普文的考查,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是新闻类 文本阅读.②实用类文本涉及人物可以分四类:潜心钻研的学问家, ---- 幻灯片 8见识卓越的教育家,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体现时代精神、传承爱国情怀的人物. 2.考查形式: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题型呈现三大类:以简答题为主要类型,还包括选择题和探究题. ---- 幻灯片 9命题趋势 1.热点预测:2013年高考试题中,还是以传记为主,兼有少量新闻或议论类文本.因实用类文本涉及的材料以纪实为主,选材较文学作品更加丰富而繁杂,突出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概括中心的能力. ---- 幻灯片 10鉴赏评价主要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2.趋势分析:首选人物传记,其次是新 闻、科普文章和调查报告类文章. ---- 幻灯片 11 一、调查报告的定义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 幻灯片 12二、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 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 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报告的内容. ---- 幻灯片 13还可以在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主体 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 ---- 幻灯片 14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1)纵式结构 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 幻灯片 15(2)横式结构 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 幻灯片 16(3)对比结构 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 幻灯片 17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3.结尾 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 ---- 幻灯片 18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 幻灯片 19三、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 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 幻灯片 202.对象典型 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面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报告.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 幻灯片 213.叙议结合 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代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 ---- 幻灯片 22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 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 ---- 幻灯片 23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幻灯片 24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 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的建筑,现在被网民称为“短命建筑”.近年来,因旧城改造加快,各地频现“短命建筑”. ---- 幻灯片 25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8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3%的人确认身边存在“短命建筑”,其中24.2%的人表示“非常多”.55.5%的人认为“短命建筑”频现会让公众没有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 ---- 幻灯片 26(一)70.6%的人表示身边“最短命建筑”历时不过10年 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身边最短命的建筑是建成几年后被拆除的”时,70.6%的人选择“10年以下”,其中37.0%的人选择“5年以下”. “北漂”5年了,刘晓蕾最大的感触是北京永远在建设中, ---- 幻灯片 27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建项目的工地,拆迁新闻也不绝于耳.而她的老家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这两年也在不停地拆建,速度之快让她惊讶不已,同时也让她充满疑惑,“网上有人调侃‘China’就是‘拆哪’,是我们造不出高质量的建筑,还是因为城市化的需要?” ---- 幻灯片 2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命建筑”出现不是因为缺乏施工技术或质量管理不到位,而是一些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由于地方很多领导的任期不到5年,而拆迁重建最容易看得到‘成绩’.” ---- 幻灯片 29乔新生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选择把房地产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建房子收效虽快,建成后就没利润了,所以只有缩短其寿命进行重建,才能不断获利. ---- 幻灯片 30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教师张磊认为,导致“短命建筑”大量出现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问题.“现在GDP俨然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城市规划也就按照短期经济利益频繁变动.” ---- 幻灯片 31(二)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 开出租车的王师傅是个老北京人,他感叹北京城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和胡同已所剩无几,到处是新建起来的高楼大厦.“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北京城原本就是这样啊?政府可以拆迁,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 ---- 幻灯片 32你看现在新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 张磊认为,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 ---- 幻灯片 33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 “频繁拆迁会让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乔新生指出,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香港人还可以去陆羽茶室喝茶,但是在上海,很多人也许只能去星巴克了,传统的东西难以为继.” ---- 幻灯片 34乔新生认为,频繁拆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乔新生曾前往全国各地调研,他发现一些城市近郊的市民,也会难掩喜色地告诉他,自己花了几千元钱又盖了一间房,就等着拆迁拿补偿款了. 频繁拆迁会造成什么影响?调查中,66.5%的人首选“浪费社会财富”,其次是“城市规划近乎儿戏”(59.6%), ---- 幻灯片 35另有55.5%的人认为,频繁拆迁会让公众失去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仅8.0%的人认为“常变常新,有利于城市发展”. ---- 幻灯片 36(三)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时地方政府拆迁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环境和营造城市新形象.”张磊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事实上,旧建筑通过改造也可以具有吸引力,体现融合新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 ---- 幻灯片 37不必非要拆迁重建.“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改造案例,比如将废弃的面粉车间改建成博物馆,把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工作间等.” 张磊认为,建筑除了有投资和增值作用外,还应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 幻灯片 38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需要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选自2010-11-09《中国青年报》,内容删改) ---- 幻灯片 391.“短命建筑”频频出现的原因是什 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40答案:①地方领导想出政绩.②地方政府想搞创收.③城市规划极为短视.④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在营造城市形象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 幻灯片 412.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的引用和列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42答案:①引用不同人(包括专家)的说法,能全面真实地(作用)反映建筑频繁拆迁造成的危害,具有说服力(或权威性,或增强阅读兴趣、可读性). ②采用列数据统计的方法.能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作用)反映频繁拆迁造成的影响的总体情况,更具有说服力. ---- 幻灯片 433.根据文本,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城市拆建中存在的问题.请简要陈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44答案:①保留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②改造旧建筑,使其体现融合多元化的优美城市现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③新建筑应考虑投资和增值作用,还应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④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应该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 幻灯片 45方法感悟 1.迅速准确地把握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 幻灯片 46(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 幻灯片 47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 ---- 幻灯片 48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对比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 幻灯片 49(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 ---- 幻灯片 50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证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 幻灯片 513.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对于报告的鉴赏评价,要紧紧把握考试大纲要求来操作. (1)“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 ---- 幻灯片 52尤其是对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2)“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查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 幻灯片 53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 幻灯片 54(3)“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 幻灯片 55---- 幻灯片 56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