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四节 鉴赏表达特色 第十七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 幻灯片 2思维热身 ---- 幻灯片 3【译文】吃得粗茶淡饭的人,多具有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而嗜好锦衣玉食的人,大多甘愿向人卑躬屈膝.所以,人的志向因恬淡寡欲而显得高尚,人的节操也因贪图奢欲而丧失. ---- 幻灯片 4【赏析】有博客说:“肉体之累的背后是道义的快慰,道义之损的反面是肉身的舒适.”那么,拥有了锦衣玉食,是否就必定损害了一身的正气呢?粗茶淡饭的生活,是否就一定显出了高尚的志趣呢?不尽然.“立身”与“养身”并非水火不容,贪图肥甘而丧志者固为人所不齿, ---- 幻灯片 5情操高尚者也大可不必刻意追求粗茶淡饭,关键在于先后层次和尺度.胸怀天下者,独乐不如众乐;忧国忧民者,后天下之乐而乐,圣人也曾云:“食色,性也.” ---- 幻灯片 6考纲要求 2012年山东《考试说明》要求: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 幻灯片 7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命题,发现在这一考点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表现特色. ---- 幻灯片 82.鉴赏要求侧重于多角度切入,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又包括对其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 3.考查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 ---- 幻灯片 9命题趋势 预计2013年本考点仍会遵循2012年的考查模式. 1.考查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2.会把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等方法和技巧综合起来考查. 3.考查的角度以小角度切入的可能性最大. ---- 幻灯片 10 一、常见的表达方式 主要有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记叙人称.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 ---- 幻灯片 11称,有时交错使用.第三人称也用,但很少. 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 幻灯片 12(2)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波澜起伏.插叙的好处是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三种叙述方法很可能成为高考新考点. ---- 幻灯片 132.描写 描写方法主要有:a.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b.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c.动静结合;d.正侧描写;e.虚实结合;f.细节描写. 写人散文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这些方法是写人散文的考查重点. ---- 幻灯片 143.议论 散文里的议论很讲究艺术性.它是在记叙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故形成了夹叙夹议、叙议水乳交融的特色. 4.抒情 因为散文是抒情的艺术,自然成了考查重点.尤其是两种方式: ---- 幻灯片 15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往往是借景、物抒情,显得很含蓄,这是常考点. 议论、抒情在散文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材料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 ---- 幻灯片 16二、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 幻灯片 17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 幻灯片 18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6.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 幻灯片 197.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8.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9.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 幻灯片 2010.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11.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 幻灯片 211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3.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 幻灯片 22考查点一 鉴赏作品语言 考题呈现 1.(2009·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幻灯片 23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 幻灯片 24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 幻灯片 25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 ---- 幻灯片 26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蛮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 ---- 幻灯片 27庭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 ---- 幻灯片 28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 幻灯片 29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 ---- 幻灯片 30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 ---- 幻灯片 31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 ---- 幻灯片 32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 ---- 幻灯片 33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 幻灯片 34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35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主要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涉及的角度比较多,比如词语的使用、语句的特点、语言的风格、修辞的特征等.题干中已经明确提示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词语选用上,阅读第②段可以看出文中运用了许多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 幻灯片 36如“隐翳”“扶疏”等,给文章增添了许多典雅韵味.句式选择上,本段读来朗朗上口,和其长短相间的句式不无关系.至于修辞,不难看出本段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引用. ---- 幻灯片 37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 幻灯片 38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 幻灯片 39方法感悟  鉴赏散文的语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语句的含意和作用.对文章中语句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鉴赏是高考中的一个常考点.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渲染、铺垫、衬托、对比、过渡、呼应或点题、 ---- 幻灯片 40深化等;二是内容上的作用,这样的语言特点对表达文章内容有何意义. 2.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 考. ---- 幻灯片 41---- 幻灯片 423.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作具体分析.语言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鉴赏语言最忌讳的是就语言谈语言,往往用“生动、形象”这一类套话来代替具体的分析和鉴赏.具体来说,就是要分析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组合关系.譬如,分析动词的表达作用,一般结合它所带的宾语作分析;分析形容词、副词的表达作用, ---- 幻灯片 43就要结合受它们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作分析.有时某种语言技巧是借助完整的句子来表现的,就要作结构分析. 4.要同写作技巧相结合.因为任何语言所达到的效果都与其写作技巧联系在一起. ---- 幻灯片 445.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技巧、什么特殊句式等). 第二步,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 第三步,指出其表达效果. ---- 幻灯片 45考查点二 鉴赏表达技巧 考题呈现 2.(2011·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塔上的树 易允武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 ---- 幻灯片 46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硕壮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显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孤寂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 ---- 幻灯片 47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楚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 ---- 幻灯片 48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錡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憩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时有阵阵江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响动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 ---- 幻灯片 49塔外叽叽喳喳的叫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 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 幻灯片 50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 ---- 幻灯片 51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幽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鸟类家族的和平与宁静.鸟亦有情,它们的相互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 幻灯片 52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才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着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身下退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缠在一起. ---- 幻灯片 53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挂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 幻灯片 54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垒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僵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了. ---- 幻灯片 55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予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正是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 ---- 幻灯片 56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于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 ---- 幻灯片 57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说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倚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 ---- 幻灯片 58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塔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 ---- 幻灯片 59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 请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60解析:这是对文章最后一段的赏析,一定要注意内容上与主题的关系,结构上与全文的关系,此外要注意找出语言上的特点,答题要点:①借助传说,进一步领悟到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②船员的话增添了浪漫色彩;③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④联想沈从文,首尾呼应. ---- 幻灯片 61答案:(示例)本段文字借助传说,彰显了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船员的回答增添了浪漫色彩,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凸显了和谐共生的主题.联想到了沈从文,首尾呼应,言约而意丰. ---- 幻灯片 623.(2011·高考湖南卷·原文见第一节)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63解析:(1)联系语境,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联系文章主题,在大的背景下理解,这样才不会失之偏颇.(3)找准分析角度,可从人称和表达情感上分析. 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 幻灯片 64方法感悟 1.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分析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就技巧谈技巧. ---- 幻灯片 652.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 幻灯片 663.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 第二步,说明这种技巧在原文中是怎么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这种技巧的表达效果.主要分析评价其在表现主旨、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营造意境和布局谋篇方面的表达效果. ---- 幻灯片 6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 幻灯片 68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 ---- 幻灯片 69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 幻灯片 70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 幻灯片 7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 ---- 幻灯片 72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 幻灯片 7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 ---- 幻灯片 74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 幻灯片 75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 此地有山,有水,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 ---- 幻灯片 76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 幻灯片 771.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4分) ---- 幻灯片 782.本文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请对此作具体探究.(6分) ---- 幻灯片 79阅卷专家点拨 从阅卷现场反馈的信息看,不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对技巧作出分析,是很多同学的通病.因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作具体分析.鉴赏语言最忌讳用“生动形象”这一类套话来代替具体的分析和鉴赏,而应结合语境的具体内容说出如何生动、如何形象来. ---- 幻灯片 80---- 幻灯片 81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