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八 周而不比 ---- 幻灯片 2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八 周而不比 诗海探珠 ---- 幻灯片 3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边一望楚天长, 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 思随流水去茫茫, 兰红波碧忆潇湘。 ---- 幻灯片 4【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怀远之词。词的上片写“楚天长”与“闪孤光”已见离别之情,下片写“目送征鸿飞杳杳”“忆潇湘”更见其难舍的离别之苦。词人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与亲人依依难舍的离别之情。“片帆烟际闪孤光”一句是借景抒情,写帆影在斜晖下,于烟波浩淼的江流中闪烁着孤独的光芒,渐行渐远的的景象。词人有意将“楚天”之“长”,与“帆”之“片“和“光”之“孤”对比,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反差,从而更衬托出离人行旅之孤,暗含人生离合难以逆料的悲凉意绪,也寄托了词人的眷恋难舍之情和别后寂寞孤独之感。 ---- 幻灯片 5【思考】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 幻灯片 6---- 幻灯片 7道,通“导”,劝导 ---- 幻灯片 8指以利合 到处 比较 ---- 幻灯片 9少 迫近 浅薄 善于 善事 好的方面 ---- 幻灯片 10动词,为 介词,用 介词,因为 ---- 幻灯片 11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并列,并 连词,表承接,不译 ---- 幻灯片 12形容词作动词,以义合 名词作动词,结党 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 名词作动词,服事 形容词作动词, 远离 ---- 幻灯片 13做的事,行为 一帮人待在一起 ---- 幻灯片 14选用一个人 厌恶人 ---- 幻灯片 15六、特殊句式 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____________ ②何以报德 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 幻灯片 16七、名句默写 ①子曰:“____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 ②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___________。” ③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___________,以德报德。” 君子周而不比 则远怨矣 以直报怨 ---- 幻灯片 17[文脉·探究] 1.如何理解“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幻灯片 18【提示】 这句话是讲君子、知识分子的学问标准。要做到一个君子,必须矜而不争。“矜”是内心的傲,(骄与傲是两回事。没有真本事,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很高,是傲。)傲要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有气节,穷死饿死可以,绝不低头,这是“矜”。 “群”则是敬业乐群,彼此相处融洽,不营私,走大公之路。 ---- 幻灯片 19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一句中,“视”“观”“察”三者关系如何? 【提示】 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为善者是君子,而为恶者则为小人;“观”则比“视”更为细致,所做的事情虽然为善事,但为达到目的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则也不能算作君子;“察”就更加审慎,行善事采用的方法虽当,但如果心思不在于此,不能安心于此,那么,也是虚伪的,又哪里能保证长久不变呢?因此,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视其所为,观其方法,察其心思,方能准确无误,对人对事详细观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 幻灯片 203.孔子为什么要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提示】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 幻灯片 214.“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朋友观? 【名师点拨】 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伦是最松驰的一种。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 幻灯片 225.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应该有哪些表现。 【名师点拨】 根据孔子关于交友的论述,主要表现在“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不是朋比为奸。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标准,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交友也应有度。对待朋友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 ---- 幻灯片 23[细剖·深析] [楼主] 谈谈你对孔子“周而不比”思想的理解? [沙发] 君子和小人是以德行来划分的,在这里孔子对君子和小人做了更具体的划分,提出了“周”和“比”这样一对反义词:“周”是周至,指对人开放和包容;“比“是比附,指对人封闭和排斥。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 ---- 幻灯片 24[板凳] 兴趣相投,结为好友,这不但没错,反而应该提倡,孔子不也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所以孔子这里所说的“周”和“比”主要是针对道德差异。在兴趣上,每个人都应该各投所好,但在是非善恶上,人则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以自己的私心好恶为标准来衡量人、选择人。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的本意。 ---- 幻灯片 25[三楼] “周而不比”其实是一种不断拓展自我胸怀、跳出自我牢笼的过程。无论到哪个国家哪支球队,踢好球是始终不变的目标,而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则是最基本的生存原则。当一个球员能够始终谨守这个原则,而不是狭隘地以自己的标准来选择队友、要求环境,即便在性情、兴趣、习惯、语言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他也能够随处落地生根、顺利融入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 幻灯片 261.课内素材开发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幻灯片 27[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勤学好问”、“以人为师”、“终身学习”等有关话题写作中。 ---- 幻灯片 282.鲜活素材速递  微博:表达更加“草根” 今年以来,红遍大洋彼岸的微博魅力延伸至中国,引发了一场“围脖”热潮。和博客不同,博客上的形象被喻为“化妆后的表演”,博文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大工作量成为博客作者的负担;而微博使用者不必考虑做什么标题、如何展开叙述等“繁文缛节”,只需用一个或几个短句将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即可,140个字符的微博深受网民喜爱。支持手机随时更新的微博,实现了 ---- 幻灯片 29信息的及时发表。微博也迎来知名明星、企业家的加盟,李开复、俞敏洪、赵薇、潘石屹等纷纷开微博,“围脖”粉丝团日趋火暴。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沟通与理解”、“草根人生”、“发言权”、“平民意识”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 ---- 幻灯片 30---- 幻灯片 31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 幻灯片 32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 幻灯片 33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 幻灯片 34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 幻灯片 35“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 ---- 幻灯片 36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 “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 ---- 幻灯片 37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 幻灯片 38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 幻灯片 39【赏评】 对于如何读《论语》,作家独辟蹊径,以自己独到的眼光读出了“孔子的洒脱”,他认为这“洒脱”二字,主要体现在“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和“对于伦理的态度颇为灵活”两个方面。文中还指出孔子读书方面的看法: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此外,文章并没有就此止笔,还指出孔子“不洒脱”的一面,告诉我们研究孔子要“顾及他的全人”。 ---- 幻灯片 40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