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二单元  第5课 离 骚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yuán ɡāo jì kuā huì xiānɡ miǎn kè zhèn zhāo jī chǎi tún jiǎn suì zhuó chà chì zhù zhì jí ---- 幻灯片 4“措”,措施 “郁悒”,忧愁苦闷,心情抑郁 不伸的样子 “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 “罹”,遭 “彰”,明显 ---- 幻灯片 5副词,本来,原来 形容词,坚决 动词,巩固 形容词,顽固 形容词,坚固 ---- 幻灯片 6副词,互相 动词,观察、选择 动词,废弃、贬斥 形容词,衰落 动词,代替 ---- 幻灯片 7 动词,整理 名词,修洁的品行 动词,修建 副词,唯 连词,即使 ---- 幻灯片 8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而 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而 连词,因为 介词,把 介词,用 ---- 幻灯片 9结构助词,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充当音节,无实义 代词,我 ---- 幻灯片 10 名词活用为动词,合群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名词活用为动词,束缚,约束 兰,名词用作动词,长着兰草 椒,名词用作动词,长着椒树 步,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步行。 驰,使动用法,使……疾驰。 ---- 幻灯片 11动词使动用法,屈,使……委屈; 抑,使……压抑 使动用法,使……转回 使动用法,使……游 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 圣,形容词用作名词,圣贤的人。 ---- 幻灯片 12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 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直, 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 ---- 幻灯片 13荒唐,没有准则。 善于取巧。 ---- 幻灯片 14改变措施。 把……当做。 ---- 幻灯片 15(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随水流而消逝。 ---- 幻灯片 16修长的样子。 ---- 幻灯片 17 六、文言句式 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 译文: 2.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译文: 3.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 译文: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 早晨进谏而晚上就被贬黜。 不了解我也罢了啊。 ---- 幻灯片 18 4.谣诼谓余以善淫(状语后置句) 译文: 5.步余马于兰皋兮(状语后置句) 译文: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 译文: 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赶着我的马缓缓地走着。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 幻灯片 19七、名句积累 1.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一、作者简介 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 幻灯片 22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 幻灯片 23---- 幻灯片 24 二、写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 幻灯片 25 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情,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做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诗。 ---- 幻灯片 26三、相关知识 楚辞和《离骚》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它建立了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 幻灯片 27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 幻灯片 28 “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 幻灯片 29---- 幻灯片 30《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遭到,“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课文节选自原诗的第五至第八段(王力《古代汉语》)。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美德的追求,表达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向黑暗妥协而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操守和报国情志的思想。 ---- 幻灯片 31结构图解: ---- 幻灯片 32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节选部分的第一句话,这句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此句放在段首有什么作用? 探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意思是一边长长地叹息一边流着眼泪,哀叹老百姓的生活多么艰难,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 ---- 幻灯片 33 2.《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探究:《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幻灯片 34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 幻灯片 353.《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你认为节选部分使用这两类意象有什么效果? 探究: ---- 幻灯片 36 《离骚》中的这类“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一方面衬托出诗人品行的高洁,另一方面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 幻灯片 374.《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请结合本诗内容分析《离骚》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探究:《离骚》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首先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着的丰富奇特的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来编织幻想的境界。其次,诗人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使诗句已经富有优美的想象,而集中的夸张描写,则把诗人的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 ---- 幻灯片 38---- 幻灯片 395.(开放探究)对于屈原的自沉汨罗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殒命这一选择,自古至今争论之声不绝于耳。你是怎样看待屈原这一选择的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你的看法。 观点一:屈原自投汨罗江,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可是世人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忘记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身处逆境,屡遭厄运,壮志难酬,却仍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与人民,保持清白的节操,并以顽强的斗志,追求光明,与楚国黑暗政治及反动势力作不懈的斗争。这种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是可歌可泣的。 ---- 幻灯片 40 观点二:以屈原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有几人能敌?为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把伟岸的身躯投于汨罗江清清的流水,徒让芸芸众生哀叹惋惜。古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民间百姓也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认为屈原的纵身一跳太盲目,他在演绎着什么是生命最真的价值的时候,也以另一种方式逃脱了救国救民的责任,同时也无端浪费了斗争资本。 ---- 幻灯片 41 观点三:屈原为楚国贵族所不容,长期被小人排挤,被君王黜免流放,被他深爱的祖国所抛弃。他却忠心耿耿,心系楚国臣民,幻想祖国强大兴盛。当他听说楚王客死他乡,自己热爱的祖国生灵涂炭、行将灭亡时,他绝望了,他以死报国。但是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可祖国爱他吗?从这一角度来看,他死得不公平,也没价值。 ---- 幻灯片 42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点击文本] 课文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表达了即使是在污浊的环境中,也决不向黑暗妥协、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操守和崇高理想的信念。 ---- 幻灯片 43[技法点拨] 学习本文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虽不一定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 幻灯片 44(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 幻灯片 45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剑与傅岩叟[注]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注]傅岩叟:稼轩友人。 ---- 幻灯片 46 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 ---- 幻灯片 47---- 幻灯片 481.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4.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哀郢》 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6.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卜居》 7.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招隐士》 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 幻灯片 49聆听离骚,感受楚粤文化 端午小长假,蓬莱三仙山景区推出端午特色游,游客在饱览气势宏伟中国古典园林的同时,还可以亲身感受到景区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 ---- 幻灯片 50演奏师们身穿战国古装,敲响仿古编钟,演奏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古朴的编钟声时而清脆、时而浑厚,悦耳悠扬让游客沉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感受了楚粤远古民族文化的悠久。 ---- 幻灯片 51 大连游客侯庆云说:“刚才这些古装美女表演了《离骚》,让我再次感受到屈原悲壮为民的情怀,端午假期在这里领略美景的同时,还可以接受心灵的洗涤,真是不虚此行。” 游客在聆听古朴的编钟演奏的同时,蓬莱三仙山景区还推出了漆器、玉器、木雕、玉雕、名人墨客字画收藏等稀世精品展。使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1年6月4日 胶东在线) ---- 幻灯片 52 [热评]在中西文化元素强烈碰撞的今天,人们在关注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利用小长假,借助景区,将传统文化与放松、娱乐相结合,让人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无异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完美结合,将会促成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幻灯片 53 归来吧,舞动的灵魂 穿过岁月的河流,还有什么痕迹不被淹没?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沉淀?不同时间,已经没了相同的河流;同一河流,已不见了往日的宁静。 ---- 幻灯片 54自从那个带着一腔悲愤的诗人投入狂涛巨浪中,汨罗江就开始以咆哮代替愤怒,以呜咽代替不平。两千多年,屈原的孤影就在这浮浮沉沉的江水里漂荡、游走。 屈原不仅是三峡的第一才子,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满腔忠诚的爱国先驱。当“美政”思想悬在高崖,“举贤授能”倡导不复存在,大统一理想成为梦幻,君王也不再信忠兴邦时,一个高洁的灵魂在充斥妒嫉和诋毁的混浊中越来越孤清寂寞。他知道,他的失落是一个朝代的失败,是一个国家的悲哀,一部《天问》怎抵那顽固的铜墙铁壁? ---- 幻灯片 55在放逐江南的黑暗日子里,他依然没有放弃令人无限悲伤的楚国土地,而当秦兵攻破楚都时,他的寄托已不能代替那份痛彻心扉的绝望。报国无门,千悲万叹,于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他从容地走向汨罗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执著而坚定的脚步。就这样,他一步步走向汹涌的大江,让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烦恼和污浊,让灵魂在激荡中升腾。那是怎样的心痛和悲壮!也许他知道,汨罗江才是他永远的港湾和归途。咆哮的江水和奔涌的热血一同汇入他的血管,从此,他的血脉奔涌不息,汨罗江水更加清澈而有了灵性。 ---- 幻灯片 56 汨罗江收容了一个忠贞而高尚的灵魂,它相信,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会美奂江上所有的风景。于是,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让那个孤魂慢慢靠岸…… 屈原走了,在他的故乡秭归,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在那个“石头城”墙上,刻下了永久的伤痕。而这块曾经写满悲愤和苍凉的土地,却因这位伟大的诗人而成为一方热土,从此,长江的北岸不再孤寂和茫然。 ---- 幻灯片 57 端午节因屈原而诞生,屈原因寄托了无限怀念和深思的端午节而长存。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包粽子、赛龙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抚慰着一个忠魂。 穿越岁月的河流,多少仁人志士呼唤良知和责任,挽留忠贞和圣洁。智者用深邃的目光审视历史,用沉重的笔墨审阅历史,把一部残破的书写得理性而厚重。 ---- 幻灯片 58 屈原在岁月的河流中漂走了,而《离骚》《九歌》等光辉诗篇以及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留在了中华灿烂的史册上。 归来吧,痛失的记忆;归来吧,舞动的灵魂! [鉴赏]文章以情感、文采取胜。作者把对屈原的崇敬与热爱、歌颂与怀念融注于笔端,选用恰当的句式,调动多种修辞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出跨越时空的精彩画面。 ---- 幻灯片 59---- 幻灯片 60---- 幻灯片 61---- 幻灯片 62---- 幻灯片 63---- 幻灯片 64---- 幻灯片 65---- 幻灯片 66---- 幻灯片 67---- 幻灯片 68活页作业(五) ---- 幻灯片 69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