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gdxnyzhyts ---- 幻灯片 2(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 幻灯片 3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意思是从对方角度思考,感情更为深远。理解了这句评语之意,可想到杜甫的《月夜》,同为从对方角度想象对方的举止心境;本题的关键是答出想象或设想,也可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然后结合题目指向联系诗句便可。 【答案】诗前半写实景,后半写虚拟想象之情景,用“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境界,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 幻灯片 4学习目标 ⒈ 回顾诗歌的表达技巧 ⒉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⒊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⒋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 幻灯片 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蕴更含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手法;四是篇章结构。 ---- 幻灯片 6【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或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分析。 ⑵请从动、静(或其他)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⑶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或: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 ⑷某个字是怎样贯穿全篇的?试做简要分析 ⑸某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以上问题指向明确) 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抒 情手法 鉴赏篇章结构 鉴赏描写手法 ---- 幻灯片 7难: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提问笼统,指向不具体) 【关于笼统提问答题思路】 先考虑修辞; 然后描写手法或抒情手法(写景诗的特点基本上离不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基本上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就够用了。 最后篇章结构。 ---- 幻灯片 8【考题示范】⒈(2008辽宁卷)P194—12 ⑴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 幻灯片 9【考题示范】⒈(2008辽宁卷)P194—12 ⑵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或: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三、四两句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 ---- 幻灯片 10表达方式 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 幻灯片 11 (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表达方式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 幻灯片 12 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表达方式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解析】 本题是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方式。所谓“若即若离”,就是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本诗写“雨”时,很少正面写雨,而是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燕子”、“梧桐”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来写雨的。 ---- 幻灯片 13 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表达方式 诗歌开头两句点出雨,说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三、四句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情绪,离开雨,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决非常人意中所有。 ---- 幻灯片 14 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表达方式 五、六句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受。最后两句宕开一笔,写在繁华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感。分析第二联诗时,要抓住“燕子”、“梧桐”的意象内涵,以及“梦”、“非”两字的表达效果。 ---- 幻灯片 15 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表达方式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 幻灯片 16一、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三要点 ⒈辨析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很多,我们要通过平时的训练,使自己提高正确辨析各种方式的能力和技巧,以达到能够迅速选择正确答案的目的。 ⒉洞悉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达时,必须结合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 幻灯片 17一、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三要点 ⒈辨析表达方式 ⒉洞悉表达效果 ⒊规范答题步骤 ⑴指出诗歌表达方式的显著特点; ⑵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如何运用; ⑶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 幻灯片 18二、不同考查形式解题例析 ⒈赏析描写手法:怎样描写(叙)+描写(叙)什么+效果(或:抒什么情) 漫成一绝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 幻灯片 19 漫成一绝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答案】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怎样描写),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描写什么),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表情达意效果)。 ---- 幻灯片 20二、不同考查形式解题例析 ⒉赏析抒情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 幻灯片 2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①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手法)。②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③诗中“花自落”、“鸟空啼”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情感)。 ---- 幻灯片 22描写手法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对比衬托 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 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远近高低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嗅触) 一句一景,诗中有画 意象直接组合 ---- 幻灯片 23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声)衬静,动中显静;或以动写静,静中有动;或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静结合 ---- 幻灯片 24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声)衬静,动中显静;或以动写静,静中有动;或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静结合 ---- 幻灯片 25虚、实可以理解为主观的无形活动和客观有形的物象,也可以理解为过去的、未来的、联想的事物与现实的眼前的事物。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可以使诗歌表现的内容更丰富,增加容量,深化主题,趣味、诗韵俱存。 虚实结合 ---- 幻灯片 2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虚实结合 ---- 幻灯片 27 初入淮河四绝句㈢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虚实结合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 幻灯片 28对面落笔(对写法),往往也是虚写,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 虚实结合 ---- 幻灯片 29概念: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对比衬托 ---- 幻灯片 30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对比衬托 用天台山的高来衬托天姥山的高耸雄伟 ---- 幻灯片 31(06年天津卷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 州 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⑵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对比衬托 远景 近景 阴沉抑郁 昂扬有 朝气 一、二句所写一抑一扬、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动 静 答案: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 幻灯片 32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正侧结合 直接地描写人或事物 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写本体,使所描写的对象更鲜明突出。 ---- 幻灯片 33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正侧结合 诗人怎样描写罗敷的美丽的? 正面描写和 侧面烘托 相 结 合 ---- 幻灯片 34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 《夜雪》 正侧结合 诗人是怎样描写雪的? 侧面烘托 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烘托出雪之大、之猛 ---- 幻灯片 35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点面结合 ---- 幻灯片 36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 幻灯片 37描写手法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对比衬托 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 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远近高低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嗅触) 一句一景,诗中有画 意象直接组合 ---- 幻灯片 38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⒊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意象直接组合”诗句举例 意象罗列获得了影视镜头巧妙剪辑(即蒙太奇)的某些效果,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不断地变换读者脑中的图景、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 幻灯片 3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从动静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诗写春山、桂花、月等静景,其中花落、月出,静中有动;写鸟鸣,以声写静。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修辞手法 ---- 幻灯片 40比喻 借代 比拟 夸张 对偶、排比 设问 反问 反复 对比、衬托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描绘形象、情感丰富,感染力强 特征鲜明、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表意凝炼、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语气变化、启发思考、加重语势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鲜明,突出 ---- 幻灯片 41分析下列名句的主要艺术手法 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⒋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⒌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⒍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⒎秦时明月汉时关 ⒏主人下马客在船 对比、借代 借代、设问 ⒊谐音、语义双关 夸张 设问 拟人 互文 ---- 幻灯片 42分析下列名句的主要艺术手法 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⒒樯橹灰飞烟灭。                 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⒔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⒕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⒖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⒗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⒘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用典 借代 ⒓比喻、设问 比兴 夸张 夸张 设问 反问 比喻 ---- 幻灯片 4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定 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庙名,位于金陵(今南京)。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 幻灯片 44 定 林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解析】南京方山定林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属于金陵名刹、“48景”之一。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归隐金陵。王安石深爱钟山景色优美,常骑驴游玩钟山,疲倦时便到定林庙休息。 ---- 幻灯片 45王安石一生都摆脱不掉疾病的纠缠,却能成为伟大的政治诗人,实在令人钦佩。他的诗中提及患病的至少40余首。所患有眼疾、腰疾、昏眩、齿病等。因此,《定林》开篇便言:“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襟,烦躁的心情。襟,指胸怀、心怀。诗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口齿(病齿)生凉,坐在幽寂、空旷的地方,顿感烦躁的心情都宁静下来了。这两句,抒写感受。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脱掉鞋子(“因脱水边屦”),在岩石上铺上被褥(“就敷岩上衾”),躺在岩石之上。诗人闲适自得之状,呼之欲出。 ---- 幻灯片 46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为人称道。诗人欲和白云对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寻,两情相契,其乐融融!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尾联“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突出“真乐”之意趣。这首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 ---- 幻灯片 47 定 林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 幻灯片 48方法探究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⒈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 幻灯片 49方法探究 ⒉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题目时适当加入,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如李煜在《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诗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果在解答时将“具体可感”几个字用在答案中会使答案更严密。 ⒊在解答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幻灯片 50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 幻灯片 51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解析 联系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赠别词,抒发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别后的思念。但作者并不是直接地抒写内心的这种情感,而是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借“实”景以写“虚”情。 ---- 幻灯片 52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苦。“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下片写别后之思。“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 ---- 幻灯片 53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 幻灯片 54表现手法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衬、声寂衬、哀乐衬等)、对比、象征等。 考查表现手法的使用及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 幻灯片 55㈠“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 幻灯片 56㈠“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 幻灯片 57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①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②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③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 幻灯片 58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 幻灯片 59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 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寒③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写于1125年北宋时期。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③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⑴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别举例。(3分) ⑵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4分) “不惜”“独立”表现了海棠与春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的精神。 ---- 幻灯片 60⑴拟人。第一首例句:海棠脉脉要诗催。第二首例句: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⑵①第一首诗通过写海棠的脉脉含情、灿烂妩媚,表达了诗人对海棠无限的喜爱和欣赏。 ②第二首诗借海棠不惧春寒、独立风雨的傲然之态,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 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 第一首是触景生情,第二首是寓情于景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