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古诗词鉴赏专题 ---- 幻灯片 2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幻灯片 3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积累读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 幻灯片 4 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 幻灯片 5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 幻灯片 6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 幻灯片 7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 幻灯片 8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 幻灯片 9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 幻灯片 10 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意象、背景。 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③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 幻灯片 11 形 象 意 境 类 ---- 幻灯片 12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1、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诗中“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豪情。 ---- 幻灯片 13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 幻灯片 14 例3、《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 幻灯片 15 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性格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这就给读者展示了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这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 幻灯片 16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1、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参考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 幻灯片 17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 幻灯片 18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简析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月”的作用。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 幻灯片 19二、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 房兵曹胡马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作者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歌咏胡马,抒发了喜爱赞美之情,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和情操。 ---- 幻灯片 20二、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 海 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意思对即可) ---- 幻灯片 21常用意境术语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静谧、孤寂幽静等。 ---- 幻灯片 22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1、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 幻灯片 23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2、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幻灯片 24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参考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孤寂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 幻灯片 25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诗的尾联用鸣啼的“猩猩”悲切的“游子”,绘出了一幅悲凉的傍晚图景,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 幻灯片 26“形象意境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形象类”答题步骤:(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什么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 幻灯片 27“形象意境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意境类”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意境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什么图景;②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 幻灯片 28 情 感 主 旨 类 ---- 幻灯片 29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 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 幻灯片 30“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 幻灯片 31(一)、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3、山河沦丧离乱的痛苦     如:汪元量《湖州歌》 4、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6、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幻灯片 32(三)思乡怀人 1、羁旅(长期寄居他乡)愁思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闺怨)    如:王昌龄《闺怨》  (四)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恋     如:柳永《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幻灯片 33(五)人生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2、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3、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4、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 幻灯片 34评析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的路径与方法: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与背景,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 幻灯片 35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原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 4、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5、最基本与最重要的路径是从诗歌的意象入手,看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 幻灯片 36 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 幻灯片 37 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美景,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 幻灯片 38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 幻灯片 39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情绪的?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参考答案】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是诗中的过渡,“月明荞麦花如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 幻灯片 40 例5、阅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思考作者是如何坦陈心志的。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 幻灯片 41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采用视觉和听觉结合手法,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 幻灯片 42 表 达 技 巧 类 ---- 幻灯片 43“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要领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答案要点一)。其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答案要点二)。再次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答案要点三)。最后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即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答案要点四)。 ---- 幻灯片 44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互文、通感、用典等。 3、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 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视觉的转换、感官的结合) 4、表现手法:烘托(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寓情于景、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5、结构技巧:照应、铺垫(伏笔)、悬念、总领、卒章显志等。 ---- 幻灯片 45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具体来说,“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灭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通常有以乐景反衬哀情,哀景衬乐情,以动衬静等等。 以乐景写哀情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 幻灯片 46 对比 对比是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照。与衬托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是并列的,不存在主宾关系。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能够突出诗人的思想,强化诗人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说服力、感染力。诗词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一般表现为诗人刻意描绘两种景象,从而形成两种景象的对比。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或隐或显体现于两种景象的对比之中,这是我们在阅读运用对比手法的诗词作品时,需要用心揣摩的地方。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 幻灯片 47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广义的用典,是指诗词等作品中引用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引用古代故事的,叫事典;引用有来历出处的语句,叫语典。例如苏轼《於潜僧绿筠轩》中“此君”是语典;“扬州鹤”是事典。古代文人写诗填词,都喜欢引用典故来阐明观点,抒发感情。一般而言,引用典故,能够收到言少意多、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理解典故,既要注意典故的起初含义,又要联系诗词的内容,懂得典故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 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而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就是只有景,没有明显的抒情性字句,作者的感情寓于所写之景中。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 幻灯片 48 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启知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 幻灯片 49 细节描写:有些描写人物的细节往往通过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个心理等刻画出人物幽微的心理活动,让形象毕现于眼前,展现出人物的万种风情。如李端的《听筝》: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相传三国时的周瑜精通音律,只要弹奏有误,他就会回头看看,因此有“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诗中运用这一典故,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弹筝的少女为赢得心上人的顾盼,故意弹错曲子的情态,把一个天真活泼大胆追求爱情的少女刻画得风情毕现。 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具体而单一的某一物象来表达。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表面上只是写蝉,实际上是借写蝉来委婉含蓄地言自己的品格。立身品格高洁者,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 幻灯片 50虚实结合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 幻灯片 51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或题目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铺垫 铺垫是指通过描述与主要事物相关的次要事物来衬托、突出主要事物。作为铺垫的事物与主要事物之间是宾与主的关系。运用铺垫,有助于渲染气氛,蓄积气势,凸现主要形象,突出主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比如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全诗看,诗歌重心当在后两句勾勒的特立独行、孤傲超绝的“钓翁”形象上,而诗歌前两句展现的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景象,便作了“钓翁”的背景,居于次要地位,起铺垫作用。有了诗歌一二句的铺垫,“钓翁”的形象才更加鲜明。 ---- 幻灯片 52“表达技巧类”题目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什么地方使用了什么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点评妙处。 赏析表达方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赏析表现手法: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幻灯片 53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 幻灯片 54 例2、谈谈李白《塞下曲》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参考答案】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 幻灯片 55 例3、陈与义《早行》诗中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清静寂寥(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 ---- 幻灯片 56 例4、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分析诗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参考答案】首先该诗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远远望去,隐隐泛着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来。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其次,把“烟柳”和“春草”进行对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 ---- 幻灯片 57 例5、阅读陆游《咏梅》,谈谈这首词怎样表达词人的志向和情操。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参考答案】全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作者以梅花自喻,将梅花人格化。词句写出了梅的风格神韵,写出梅花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 幻灯片 58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 幻灯片 59语言炼字类 ---- 幻灯片 60“语言炼字类”题目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①词句含义(色彩、情味)+②手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析炼字:①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该字在原句中描述的景象+③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幻灯片 61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幻灯片 62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 幻灯片 63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 幻灯片 64 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故用“铺”更准确、形象。同时,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 幻灯片 65 例5、请分析《春怨》一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 幻灯片 66 例6、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寥寥二十字中,诗人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 幻灯片 67 开放题型类 ---- 幻灯片 68一、评价题型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 幻灯片 69 1、(2004年)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山河阻隔)。 ---- 幻灯片 70 综合小练习 ---- 幻灯片 71 2、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⑴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⑴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白梅);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⑵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 幻灯片 72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⑴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⑵词的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写得精妙,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⑴诗人通过描写主人公闲逗鸳鸯、揉搓杏花、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用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少妇(闺中女子)形象。⑵①化静为动。用一个“皱”字来形容水的波纹,把静态的春水写活了。②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动着思妇之心,使她内心泛起了思念的涟漪。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