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2012.9 ---- 幻灯片 2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 幻灯片 3文言句式包括两种: (一)文言特殊句式 (二)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 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 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和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 ---- 幻灯片 4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被动句 3、倒装句 4、省略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 幻灯片 5说说下面的语句是什么特殊句式?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 此三者,吾遗恨也。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⑥ 非死,则徙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⑦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⑧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幻灯片 6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 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 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 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 此三者,吾遗恨也。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幻灯片 7 2.用副词“乃”“则”“即”“皆” “诚”等表判断。这种形 式也较为多见。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幻灯片 8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 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 (《石钟山记》) ---- 幻灯片 9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 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 幻灯片 10说说下面的语句是什么特殊句式?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 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 幻灯片 111.用介词“于” “受……于……”表被动。 2.用“为”“为……所……”或“……为所……” 表被动。 ①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幻灯片 123.用“见”“见……于……”表被动。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 上下文来判别。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 幻灯片 13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 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 来理解,因为文言文中的补语大多由介宾短语来充当。 1、皆以美于徐公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4、覆之以掌《促织》 5、农人告余以春及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 幻灯片 14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 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 。 ①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②沛公安在? (同上) ③子何恃而往? (《为学》) ④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⑤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 幻灯片 15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⑤忌不自信。 ⑥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 幻灯片 16三、用“之”、“之为”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唯弈秋之为听 ③唯利是图 ④唯余马首是瞻 ⑤夫子之谓也 ---- 幻灯片 17通常定语修饰中心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 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文 中的定语后置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字使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幻灯片 18(2)用“之……者”或“者”使定语后置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3、石之铿然有声者 4、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幻灯片 19在文言文中,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 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1、甚矣,汝之不惠 2、美哉,我少年中国。 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4、快哉此风! ---- 幻灯片 201、“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 幻灯片 212、“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 幻灯片 22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同舍生皆被绮绣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 ---- 幻灯片 23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D ---- 幻灯片 245、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 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 A. 1、2/3、4/5、8/6/7/9 B.1、4/2、3/5、6/7/8/9 C. 1、7/2、6/3、5/4/8/9 D. 2、3、4/6/1、7/8/9 ---- 幻灯片 256、翻译下面语句: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译: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 才是真英雄。 ---- 幻灯片 26吴起为将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6、翻译下面语句: 译:将军对你的儿子这么好 ,( 你 ) 为什么还要 哭呢 ? ---- 幻灯片 27文言固定句式 积累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有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 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 幻灯片 28 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 幻灯片 29如何、奈何、若何,译为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 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 幻灯片 30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译: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无乃……乎(与),译为“难道不该……吗”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译:难道不该责备你们吗? 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译: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庸……乎,译为“哪……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我学习道理,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 幻灯片 31与其……孰若(无宁)……,翻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译: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 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 幻灯片 32 ---- 幻灯片 33假借义——通假现象 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蚤”同“早”,假借意义为“早一点” 至莫夜月明 “莫”同“暮”,假借意义为“夜晚” ---- 幻灯片 34  [小练习]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赢粮而景从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5.风吹草低见牛羊 6.乃善刀而藏之 7.离骚者,犹离忧也 [倍]通[背],背叛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知]通[智],智慧。 [坐]同[座],座位。 [见]同[现],露出。 [善]通[缮],修治。 [离]通[罹],遭受。 ---- 幻灯片 35通假字 1、有者半贾而卖 2、员径八尺 3、被坚执锐 4、距关,无内诸侯 5、填国家,吾不好萧何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7、拜送书于庭 8、耶娘妻子走相送 价(繁体字写作價) 圆 披 拒 镇 旨 廷 爷 只是同音 ---- 幻灯片 361、今陛下神明德厚,资财不下五帝 2、固以怪之矣 3、屈原既绌 4、出门看火伴 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总结方法 紧扣上下文 由音求本字 由形求本字 ---- 幻灯片 37---- 幻灯片 38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足奇,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 《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解牛》 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 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 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 。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 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罗嗦、句子不通顺。 ---- 幻灯片 39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足奇,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 《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解牛》 一个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分解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 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 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响,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 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 乐曲的节奏。 ---- 幻灯片 40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古文翻译:信、达、雅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 幻灯片 41  1、留、删、换 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 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如成语、俗语等,皆保留不动。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如“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中的“之”,“夫 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 “复驾言兮焉求”中的“ 言兮”等。 ---- 幻灯片 42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 词,通假字换成本字。 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使……逃跑),“愿伯具 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背),“乃使蒙恬北 守藩篱”中的“藩篱”(边防),“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 “万钟”(高官厚禄)。 ---- 幻灯片 432、调、补、贯 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如:“何谓得之于心。”、 “石之铿然有声者”、“以勇 气闻于诸侯”。 补:即补出省略内容。可能省主语,也可能省代词宾 语或介词。(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   如:“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中 省去了“侯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的“樊哙”; “果地震陇西”中的“于”。 ---- 幻灯片 44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 翻译而言,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 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 译”。 ---- 幻灯片 451、做题时开动脑筋,头脑清晰,有自信。 2、根据前后语境推词义(实词、虚词)。 3、根据所学,学以致用。 ---- 幻灯片 46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 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而见逐于君,鲍叔不以 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 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 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②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 幻灯片 47参考译文: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 鲍叔(却)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 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 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 上好时机。生我的是我父母亲,了解我的是鲍 叔啊!鲍叔把管仲进见给国君后,甘愿自己的 职位低于管仲 ,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 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 幻灯片 482、 翻译下面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船绝 湘水, ①中济,船破,皆游,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②汝善游最也,今后何为?”曰:“吾腰千钱 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 ,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③汝愚之甚!蔽 之甚!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寻常,寻:古代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形容距离短 1、渡到江中时,船破损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百 姓尽力游泳但不能游得很远。 2、你最会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了? ---- 幻灯片 493、你太愚蠢了!蒙昧到了极点!将要死了,拿钱[能]干 什么呢 ? 2、 翻译下面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船绝 湘水, ①中济,船破,皆游,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②汝善游最也,今后何为?”曰:“吾腰千钱 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 ,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③汝愚之甚!蔽 之甚!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遂溺死。 ---- 幻灯片 50参考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 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 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 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 ,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 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 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 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 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 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 幻灯片 513、 翻译下面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邑西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 鸭毛茸生,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 曰:“①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②邻 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 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翁笑 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亦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1、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骂你一 顿,鸭毛才会脱落。 2、邻居老人向来宽宏大量,平常损失东西,从不(将 怒气)表现在脸上。 ---- 幻灯片 52参考解答: 在县的西边白家庄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 到了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看, 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吓坏 了,可是这种怪病找不到医生可以医治。有一天夜里, 他做了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 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骂你一顿,鸭毛才会脱落。”可 是邻居老人一向宽厚,平常损失东西,从不“怒”形于色 。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老人说:“您的鸭是被某甲 偷走,因为他最怕人骂,您骂他一顿,也可警告他以 后不可再偷。” 结果,老人笑着说:“谁有闲气去骂那 些恶人呢?”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 居老人。于是,老人才痛骂了他一顿,而这个人的病很 快就好了。 ---- 幻灯片 53文言文断句 2011.11 ---- 幻灯片 54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 5、依总分,定句读。 6、对话、引文定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 8、依对称,定句读。 ---- 幻灯片 55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 幻灯片 56 ■例如: 刻削之道 / 鼻莫如大 / 目莫如小 / 鼻大可小 / 小不可大也 / 目小可大 / 大不可小也 / 举事亦然 / 为其不可复者也 / 则事寡败矣。 ---- 幻灯片 57 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 幻灯片 58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 幻灯片 59■例如: ---- 幻灯片 60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 幻灯片 61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 幻灯片 624、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 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 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幻灯片 63■再如: ---- 幻灯片 64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 “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 幻灯片 65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 ---- 幻灯片 66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例: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 幻灯片 67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 幻灯片 68   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 中常用字数相同的结构。如: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 / / / / 8、依对称,定句读 ---- 幻灯片 69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 ---- 幻灯片 70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 ---- 幻灯片 71 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把“以故”看作“因此”,还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为其国与此同”又该如何理解呢? ---- 幻灯片 72 《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 ---- 幻灯片 73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 幻灯片 74(1)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 幻灯片 75---- 幻灯片 76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 幻灯片 77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译文: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 幻灯片 78(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 幻灯片 79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译: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