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本课件是用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 ---- 幻灯片 2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幻灯片 3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返回目录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考纲概览 ---- 幻灯片 5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世界的本质这一主线,重点考查物质概念、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等知识点。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为主。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等为载体,立足于对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物质、运动、静止、规律的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启示类、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 返回目录 考向定位 ---- 幻灯片 6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基础整合】   返回目录 人的意识 客观实在 自然界 人类社会 变化和过程 固有属性 承担者 无条件 永恒 有条件 暂时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固有 本质 客观性 违背规律 客观世界 ---- 幻灯片 7【同步检验】 1.判断正误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2)规律是可以创造和消灭的。(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 √ × ---- 幻灯片 8 2.连线找出各自对应的选项   离开运动谈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形而上学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9 ►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考点突破   1.物质的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别提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10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特别提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11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12  4.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特别提示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正确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13高考提能   1.关于物质的思考   (1)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唯心主义。②“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这一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不可知论。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一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14  (2)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15  (3)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16  2.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17  高考点拨  ①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考点往往联系哲学的其他考点,如“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普遍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②考查物质概念。注意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的区别。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18命题探究 ► 命题角度1 世界是物质的   例1 [2011·江苏卷]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19  [解析]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题干的引文内容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体现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据此判断,A、B表述不符合题意,C表述体现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答案为D。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0► 命题角度2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2 [2010·海南卷]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 “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1  [解析] A “物质”和“事物”即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客观与客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答案为A。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2 ► 考点二 哲学的运动概念 考点突破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3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特别提示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注意二者的区别。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固有的属性。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4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相对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②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③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5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反对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特别提示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前者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后者否认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6高考提能   1.全面揭示哲学运动概念   (1)在与物质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7 (2)在与静止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8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9   2.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1)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2)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3)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高考点拨 高考对于哲学上运动概念的考查往往结合生活中具体的运动现象进行,因此考生需要培养自己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由于唯物论的相对静止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高考往往把它们放在一起考查,解答问题时需要有意识地加以联想。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30命题探究 ► 命题角度1 物质与运动   例3 [2011·浙江卷]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31  [解析] B 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当选。答案为B。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32► 命题角度2 运动与静止   例4 [2012·江苏卷]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33  [解析] B 抓住题干中的“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类似,都否认了相对静止,故选B。A、C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都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34 ► 考点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考点突破   1.规律的概念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特别提示 ①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③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④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⑤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35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36  (3)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37  特别提示 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肯定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与肯定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完全一致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38高考提能   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具有客观性   ①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39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③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一种必然联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0  (2)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1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高考点拨 从高考角度看,人与规律的关系多年来是考查的重点:①规律是客观的,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是其作用有时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不按规律办事的人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规律具有条件性,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必要条件使规律发挥的作用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2命题探究 ► 命题角度1 规律的客观性   例5 [2012·安徽卷]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3  [解析] D 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相关哲理解析古诗词的能力。题干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A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B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C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D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答案为D。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4  [点拨] 名言警句型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 透视主旨法。适合这种方法的名人名言型试题一般是以名人名言等为题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点。解答时,考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并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的基本理论点,相符合的题肢就选。   方法2 臆断排除法。就是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绝对化的题肢加以排除。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5► 命题角度2 按规律办事   例6 [2012·江苏卷] 下图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6  [解析] C 漫画《破旧立新》讽刺的是破坏名人故居的错误做法,故启发人们办事情要尊重规律,不能盲目蛮干。A、B、D说法与题干的意思相反。答案为C。   [点拨] 漫画型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 透视寓意法。透过漫画标题、文字说明、注等提炼漫画的寓意,符合这一寓意的题肢就选。   方法2 逆向推断法。适合这种方法的漫画型试题所选的漫画一般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设问是从启示、警示等角度提出来的。这需要考生从漫画讽刺的现象出发,逆向推断题肢的内容是否符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生活常识以及党和国家的文件精神,符合的题肢就当选。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7时事预测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8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49热点解读   1.在一次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往往由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自然灾害,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谈谈人类怎样才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   (1)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属性和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人为地破坏自然界中的联系。   (3)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50  (4)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重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值。   2.2012,暴雨考验了中国,更给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从中我们应总结哪些经验、吸取哪些教训?请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要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51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国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我国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灾害应急的决断力和行动力,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52  (4)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在灾害救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5)人大和政协要积极履职,积极调研,积极提出灾害应急议案提案,并加强监督,切实解决灾害中暴露出的问题。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53命题预测   1.专家指出,暴雨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另外,我国现在处于汛期,是天气系统非常活跃的时期,暴雨的出现也是季风活动的结果。这表明(  )   ①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创造具体的联系 ③事物的运动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④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54  [解析] D  联系是普遍的,又是有条件的,故①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55  2.暴雨带给我们的伤害折射出城市建设思路的严重偏差。中国文明实以治水为开端,那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原则只有一个字:导。北京虽在北方,然而查看明清两代北京城市图,或许让人惊讶:城内湖泊与自然河道、人工河道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这个水系既可储存宝贵的雨水,也可以排泄多余的洪水。这启示我们,在城市建设思路上应该坚持(  )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56  [解析] A 暴雨带给我们的伤害折射出城市建设思路的严重偏差,体现了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城内湖泊与自然河道、人工河道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体现了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故选A。③④与题意无关。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57  易错点1 不能准确理解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58  [解析] B  物质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排除A。C缩小了物质的外延。D扩大了物质外延。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59  易错点2 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是(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60  [解析] B 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他们所理解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已经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了,他们已经赋予了“水”普遍性和象征性的意义。因此,作为世界本原的“水”与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故选B。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61  易错点3 人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   3.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分解物质,使物质变成极细的结构,由于结构变化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这说明(  )   A.物质具有客观性   B.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   C.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62  [解析] D 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改变或创造物质,故D正确,B错误。材料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A不符合题意。C错误,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63  易错点4 对规律的理解有误   4.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64  [解析] C 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A错误。B的观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也是客观的,D错误。故选C。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65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66返回目录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纲概览 ---- 幻灯片 67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意识”这一主线,重点考查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立足于对信息的解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启示类和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 返回目录 考向定位 ---- 幻灯片 68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基础整合】   返回目录 物质世界 人脑 客观存在 计划性 自觉选择性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调节和控制 客观存在的事物 依据  尊重客观规律 科学态度 ---- 幻灯片 69【同步检验】 1.判断正误   (1)只要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  )   (2)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4)神话是脱离实际一种虚构。(  )   (5)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  )   (6)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 × × × × ---- 幻灯片 70  2. 漫画《经验推广》启示我们(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发挥意识能动性,创新推广模式   C.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创新意识   D.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性 [答案] A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71 ► 考点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突破   1.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②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72  (2)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表现形式是主观的。   特别提示 在意识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73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订蓝图、目标和计划。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B.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74  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①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75  ②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76  特别提示 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   ①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②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   ③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77高考提能   1.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可以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   (2)方法论: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78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79  提 醒 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80  2.全面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81  高考点拨 ①考查意识的本质:注意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大脑不能取代人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常为高考关注。②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也是高考主观试题中经常需要运用的原理,特别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更是高考的热点知识。不能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颠倒过来,也不能把二者放在平行的位置,在解答选择题的时候应仔细辨识。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82命题探究 ► 命题角度1 意识的本质   例1 [2011·课标全国卷]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83  [解析] D 人脑的不同区域与人的不同思维活动的形成有关联,体现了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故③④的观点符合题意。意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①的观点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故②的观点错误。答案为D。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84  [点拨] 意识的本质可以表述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一方面,意识离不开人脑,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另一方面,意识更离不开客观存在。如果说客观存在是原材料的话,人脑则是加工厂,而实践是联系二者的桥梁。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意识的形式则是主观的,意识的主观性体现在:意识形式的主观性、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异性和意识的创造性等方面。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85► 命题角度2 意识的能动作用   例2 [2012·安徽卷]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86  [解析] C 本题以诗画为背景考查意识的作用等有关知识。A与本题无关,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本题诗句描述的是人们能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故C正确。B错误,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指导下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具有科学预见性。答案为C。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87► 命题角度3 综合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例3 [2012·山东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88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解析] 本题设问是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限定了原理依据。回答时要先答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容,再结合材料说明在学雷锋活动中怎样做即可。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89 ► 考点二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点突破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90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人们是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特别提示 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91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92  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特别提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93高考提能   1.如何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94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95  2.从主观出发、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是从主观出发。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从主观出发的典型表现。从主观出发还有其他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曲直;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物。教条主义又称本本主义,它以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为出发点;经验主义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把个性当成共性,把偶然当成必然。二者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96  高考点拨 ①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注意不能颠倒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②考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尤其注意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如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至于答什么,需要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97命题探究 ► 命题角度1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例4 [2011·海南卷]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98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99  [解析] B 我国某农学专家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在于既尊重了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二者结合起来,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排除。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总是统一的,④错误。答案为B。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00► 命题角度2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例5 [2012·广东卷] 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01  [解析] D  ①正确,接地气、一头汗、两腿泥,强调记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实事求是写出好新闻来。②正确,走基层,即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与本题无关,④错误,这是唯心主义观点。答案为A。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02  [点拨] 解答理解说明类单项选择题要分清材料,紧扣题干与题肢。理解说明型选择题是指对材料的含义进行理解和认识的选择题,它的明显特征是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蕴含了政治、经济、哲学道理。理解说明型选择题在所提供的材料后面的引导语中,常有“表明了”“反映了”“意味着”“说明了”“体现了”“蕴含”等词语。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03  理解说明型选择题提供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备选项中,需要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备选项的基础上选出。这类选择题的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含义的判断和解释,要求学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04时事预测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05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06热点解读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1)政府应该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加大经济调节力度,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努力发展经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07  (3)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做到权责统一;审慎用权,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确保各项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还应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2.结合哲学有关知识,说明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增长的哲学依据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增长是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的。同时,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08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 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增长,体现了在尊重和利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增长是由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的。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09  (4)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经济形势不同,那么所采取的政策也应该因此发生改变。   (5)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增长,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了党和国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10命题预测   1.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党(  )   ①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 ②肩负着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11  [解析] B  政府肩负着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党不履行政府职能,排除②。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指的是党依法执政,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12  2.鉴于我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中央决定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材料表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   ①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13  [解析] B 鉴于我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中央决定把坚持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体现了①③。②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起决定作用。材料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而不是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④排除。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14  易错点1 错误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1.现在的星空,“昨夜星辰”又添新客,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太空探测器等“人造星辰”悠然转动运行;现在的地面,人工湖、人工林已不罕见,可谓莽原缠玉带,高峡出平湖,荒山披绿装,沙漠变良田。这些事实说明(  )   A.人的意识能够直接改变客观事物   B.人的意识能够与任何事物相互作用   C.人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人的意识能够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任何意志发生变化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15  [解析] C 星空中增添的“新客”,地面上的人工湖、人工林等变化,是人类有意识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反映了意识指导实践,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故C正确。A、B、D说法错误。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16  易错点2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客观与主观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基于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国务院决定2012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体现了政府在决策中做到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坚持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17  [解析] D 根据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③正确。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②材料未体现,故选D。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18  易错点3 将物质的反应与意识的反映混淆   3.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19  [解析] B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意识、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要正确把握对外部刺激物质的反应与意识的“反映”的区别。题干强调,经科学实验验证,无论植物还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物都有自身特殊的反应,故体现了①的观点。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本身作为物质的产物,对外界不会有反应,故②排除。植物的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是将两者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故④正确。③观点错误,植物对光的反应方式与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仅仅“相似”,而非相同。故本题答案为B。 返回目录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幻灯片 120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21返回目录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理与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考纲概览 ---- 幻灯片 122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这一主线,重点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原因类、认识类为主。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高考常常以漫画、名言警句等为载体,主要立足于对信息的解读。主观题主要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以原因类和认识类等形式综合考查对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发展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返回目录 考向定位 ---- 幻灯片 123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基础整合】   返回目录 客观世界 客观物质性 社会历史性 来源 动力 唯一标准 目的 相符合 客观性 具体 反复性 无限性 检验和发展 ---- 幻灯片 124【同步检验】 1.判断正误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2)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   (3)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4)认识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推翻旧真理,发现新真理。(  )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 × × ---- 幻灯片 125  2.连线找出各自对应的选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认识过程   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实践特征   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真理特征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26► 考点一 实践概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突破 1.实践   (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两层基本的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27  特别提示 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   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②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28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②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29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特别提示 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30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31高考提能   1.全面理解实践的三个特点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32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33  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34  高考点拨 ①考查实践的特点: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制定“计划”“方案”“规划”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②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35命题探究 ► 命题角度1 实践的特点   例1 [2012·全国卷]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36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37  [解析] B 材料叙述的是人对河流的认识过程。①说法正确,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③说法正确,表明了实践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④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为B。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38► 命题角度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例2 [2012·北京卷]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39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40  [答案] 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回答此题的基础是识记并理解教材中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与归宿”四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41 ► 考点二 真理与认识过程 考点突破  1.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42   特别提示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43  (2)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③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特别提示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44  (3)真理与谬误   ①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②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①含义: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45  ②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   ①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46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特别提示 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是无限的。但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47高考提能   1.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每一个具体认识都只能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一个方面上、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也总是有限的,人类不能完全正确认识所有的事物,对每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也达不到终极认识。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48  (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而且人类实践活动不是机械重复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不断发展,为实践发展提供不断的认识指导。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的认识能力会无限发展下去,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3)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49  2.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1)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适用的范围,恢复它存在的条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   (2)人们在犯了错误后,只要善于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认真总结教训,就能使错误成为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进而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谬误向真理的转化。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50  高考点拨  ①考查真理的特点:要注意真理与谬误是辩证统一、相互转化的,不能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尤其应明确没有对谬误的理性分析、正确应对,就无法走向真理。②考查认识发展的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质变与量变的统一,要避免形而上学的错误。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51命题探究 ► 命题角度1 真理的特点   例3 [2012·福建卷]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52  [解析] A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正确,应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只有一个。B、D错误。C与题意不符。答案为A。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53► 命题角度2 认识过程   例4 [2012·山东卷] 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54  [解析] A 由材料可知,在中微子研究过程中,有不断的深入,也有误差,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A正确。B错误,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C错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与本题无关。答案为A。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55  [点拨] 依托自然科学型选择题解题方法   此类题目多以自然科学的最新认识成果及其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等为背景,主要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试题,首先,看题肢表述的是什么知识;其次,分析材料中有关自然科学发展的表述,分析发展的动态过程所对应的题肢表述的知识及其相关的意义。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56时事预测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57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58热点解读   1.我国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认识论依据有哪些?   (1)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我国通过制定房地产政策调整房地产市场,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国的房地产政策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并指导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我国房地产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59  (4)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国针对不同阶段房地产市场的不同情况,灵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是一个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   2.我国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和变化过程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1)我们想问题、做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注重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2)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60  (3)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61命题预测   1.针对不同阶段房地产市场的不同情况,我国灵活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是(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62  [解析] A 注意题目要求唯物论启示,只有A符合要求,B、C、D都属于辩证法。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63  2.2012年7月下旬,国务院先后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将在此次督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切实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64  [解析] D “在此次督查的基础上”,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深入研究并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标准。“切实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65  易错点1 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66  [解析] C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①本身说法错误。获得正确认识既可以通过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等途径,故④错误。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67  易错点2 不能正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2.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就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68  [解析] C 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化是有条件的,②的说法忽略了二者转化的条件,排除。①③④正确,选C。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69  易错点3 对认识的发展过程理解有误   3.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可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说明(  )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70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   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71  [解析] C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实践,而不可能是认识或者客观事物本身,A、D错误。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错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C正确。 返回目录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172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73单元总结提升 返回目录 ---- 幻灯片 174【解读】   掌握一个方法论: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把握两个方面:认识唯物论与认识论两个层面的知识体系。   明确三对关系: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理解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和实践。   把握五个原理: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75  一、唯物论哲理归纳与总结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 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 法 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错误倾向 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76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 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77  方 法 论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 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78  方 法 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79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 理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80  方 法 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81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 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82  方 法 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83  二、认识论哲理归纳与总结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 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 法 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84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 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 法 论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85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 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86  方 法 论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87  解读二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 能力解读 ——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解答试题的关键环节,也是政治高考能力考查的核心。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也就是对旧知识的再现和再认;运用知识,就是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把已经掌握的知识与试题测试系统相连接,并根据试题设问的要求,对学科知识进行迁移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知识系统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也就是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88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强调理论的实践意义,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和在实践中对理论的科学发展,这反映了理论和实践之间三个方面的互动:综合使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能够将所学政治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在解答问题时,能够针对不同试题,链接到与此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知识或哲学原理;而且要求能够把地理、历史相关知识迁移到政治学科中来,用其分析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89—— 调动范围 ——   (1)知识的层面判断是由题目设问的限定性特点决定的。对于限定性主观题目,往往需要用微观或中观知识回答,这时应注意知识的深度把握,力求准确无误,防止答非所问、离题万里;对于非限定性主观题目,往往需要用宏观知识回答,这时应注意知识的广度把握,力求全面,防止丢三落四、出现偏颇。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90  (2)宏观层面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选修部分以及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中观层面进一步缩小范围,比如经济知识包括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理论以及消费理论等,哲学知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历史观等;微观层面则是具体的知识点,如价值规律、企业经营、财政支出、对外贸易、公民权利、政府职能、政党性质、外交政策、文化继承、民族精神、实事求是、矛盾转化、人生价值的实现等。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91—— 运用层次 ——   (1)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存在着不同层次。一般来说,在回答问题时,调动和运用知识需要注意正确、准确和创新三个方面的要求。正确是最起码的要求,所引用的原理能够解释现象、说明问题;准确是较高的要求,准确就是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恰如其分地阐释说明问题;创新就是突破成规旧说,独辟蹊径,认识更深刻。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92  (2)体现在考试答卷中,准确的回答可以得到满分,正确的回答可以参照准确的回答酌情给分,创新的回答可以参照准确的回答酌情加分。因此在高考中应确保答案正确、力求准确、努力创新。原理的引用,要遵循从一般到个别、层层递进的原则;哲学原理的引用,还应该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93—— 典例展示 ——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低于8%,这是八年来第一次。对此,总理认为,这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94  [答案]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我国经济增长主动降速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 ③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95  [调动和运用]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96—— 能力演练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载人飞船阶段,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空间实验室阶段,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突破了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首次实现了人工对接;建成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題。   结合材料,运用人类求索真理的哲学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97  [答案]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实践活动。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各阶段取得的成果来自于科学实验的实践,并不断地在科学实验中深化认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载人航天工程三个阶段的实践反映了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空间,认识科学真理的发展历程。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幻灯片 198  [调动和运用] 返回目录 单元总结提升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