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 幻灯片 2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核心考点突破 高效复习导航 高考 典例 抓住一个高考重点 突破一个高考难点 规避两处失分误区 【误区1】 【误区2】 【典例1】 【典例2】 ---- 幻灯片 3标志 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表现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表现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原因 原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 点 展 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知识概览 包容性 ---- 幻灯片 4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命题揭密 复习要求 复习本考点,要求识记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阐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间的关系,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近三年有7次在此处命题,属于中频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查时通常会以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为背景材料。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纵向特征;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横向特征。这些特点需要考生理解记忆,并能够在实际中准确运用。 ---- 幻灯片 5讲解点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汉字的作用: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 a.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 幻灯片 6 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结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为什么? 怎么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要求) ---- 幻灯片 7讲解点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表现1.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⑴ 文学艺术 ⑵ 科学技术 ①作用: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 ②特点: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①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②意义: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表现2.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⑴ 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 ⑵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 幻灯片 8表现3.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⑴ 特点: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⑵ 地位: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⑶ 形成: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 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⑷ 意义: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高考警示钟】高考对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考查主要从具体表现上切入,在复习本部分知识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表现要区分开,不能混同或错位。 (2)认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或“中华文化正走向衰落”等都是错误的。 (3)要把汉字和文字区分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 幻灯片 9走出误区1 中华文化民族性的两个思维误区 误区一:认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误区二:认为既然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各民族文化就是相同的。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幻灯片 10 本题以“中国元素”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特点及作用的相关知识。①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②项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因此③④项正确。 【典例1】 训练 解析 答案 (2012安徽文综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请完成《创新设计》P147对应训练1-3题。 ---- 幻灯片 11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复习本考点,要求掌握包容性的内涵,理解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懂得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作用。 复习要求 命题揭密 ★★近三年有5次在此处命题,属于低频考点。试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一般不会单独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而是结合其他内容进行综合考查。 ---- 幻灯片 12讲解点1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⑴ 地位: 包容性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 ⑵ 内容: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⑶ 意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高考警示钟】高考对文化包容性和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考查应注意对其基本内涵和关系的准确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 (1)认为“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是错误的。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融合”说法错误。 (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 ---- 幻灯片 13(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我们的优秀文化能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 走出误区2 (2)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唯一原因。 ⑴ 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 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前者指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后者指它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包容性不只指向兼收并蓄,而且兼收并蓄指向的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不是中华文化被其他文化所吸收。 ---- 幻灯片 14 本题以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出版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A 项错误,材料的做法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并不能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故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并没有西文饮食文化的传播;C项强调通过材料做法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正确;D项本身错误,差异并不能因为一本书的出版而减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012·北京) 随着国际和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典例2】 训练 解析 答案 请完成《创新设计》P149对应训练题。 ---- 幻灯片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课堂小结 共同回忆一下吧?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