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幻灯片 2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 核心考点突破 高效复习导航 高考典例 抓住一个高考重点 突破两个高考难点 规避一个易失分点 【典例1】 【典例2】 【典例3】 认识的过程 认为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 幻灯片 3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本课知识概览 追求真理 实践观 认 识 真理观 含 义 特 点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含义 特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效复习导航 考点展示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真理和谬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 幻灯片 4考点一 实践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命题揭密 复习要求 理解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近三年有11次在此处命题,属于高频考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实践的含义及特点考查较少,重点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内容。 ---- 幻灯片 5讲解点1 实践 含义: 特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 性质 对象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实践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高考警示钟】近几年新课标地区对实践特征的考查力度不大,2013年考查的角度可能有: (1)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实践的本质特征,但不能夸大这一特点,否则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2)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更要求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态度认识和评价事物,不能以今天的进步而苛求前人,不能以刻板不化的态度认识当前的工作。 ---- 幻灯片 6讲解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都来源于实践。 新问题、新要求,推动新的探索和研究;新工具和新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 幻灯片 7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哲理总结 记一记背一背 【方法论要求】 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高考警示钟】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 (1)弄清认识、理论、真理与科学理论的关系,理解其性质与作用的区别。 (2)分清认识的基础与认识的来源的不同、认识的获得途径与认识的来源的不同,做到准确到位。 ---- 幻灯片 8【典例1】 训练 解析 答案 (2012·北京,有删减)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解析】本题以世界地图分绘制历史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设问限定知识范围,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哲理。按照说明类题型的答题要求,结合材料加以说明。作答时按着材料+原理或原理+材料的模式。 【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请完成《创新设计》P204对应训练1,2题。 ---- 幻灯片 9考点二 真理和认识的过程 命题揭密 复习要求 理解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有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近三年有15次在此处命题,属于高频考点。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试题命制常以重大的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常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 幻灯片 10讲解点1 真理 ①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地球是世界的中心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人类对宇宙世界的认识 举 例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幻灯片 11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 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可能转化为谬误。 ---- 幻灯片 12【易错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真理是客观的。 (2)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幻灯片 13(2012·课标全国)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科学发现中人们对生物和阳光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认识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需要不断发展,也说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给人们认识带来的反复性,② ③正确。既不能认为认识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不能认为真理能超越历史条件,① ④观点错误。 【典例2】 训练 解析 答案 请完成《创新设计》P206对应训练1,2题。 ---- 幻灯片 14讲解点2 认识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是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显\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主体来看,会受到主观(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与客观(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 —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 —不断发展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 幻灯片 15(3)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 幻灯片 16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哲理总结 【高考警示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是中学教学的核心,也是高考的主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是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1)真理与谬误辩证统一、相互转化,不能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尤其应明确没有对谬误的理性分析、正确应对,就无法走向真理。 (2)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质变与量变的统一,要避免形而上学的错误。 ---- 幻灯片 17(2012·课标全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告诉我国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①正确;人不会不犯错误,②错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诉我们要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④正确;③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错误。 【典例3】 训练 解析 答案 ---- 幻灯片 1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课堂小结 共同回忆一下吧? 实践、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