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单元知识总结 ---- 幻灯片 2  ---- 幻灯片 31.特点 (1)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 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 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 君主一人全面垄断了全国的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内 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 的畅通无阻。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 ---- 幻灯片 4周全。 (4)宗法关系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国家 政治制度,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 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2.演变规律: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存在两对基本矛 盾。 (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 方权力日益收归中央。 (2)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 (3)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政治机构设置相当完备,从君 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 ---- 幻灯片 5弱直至取消,中央与地方权力全归皇帝。 二、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是三 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 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及其职权完全 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 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 设立三司。 (2)中央皇权与相权。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 ---- 幻灯片 6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 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 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 时期由士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 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 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 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 ---- 幻灯片 71.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以王权为中心的王位世袭制所 取代。 2.以王权为核心的宗法制、分封制到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转变。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次转折 ---- 幻灯片 8---- 幻灯片 9---- 幻灯片 10---- 幻灯片 11---- 幻灯片 12---- 幻灯片 13---- 幻灯片 14考 向 案 ---- 幻灯片 15    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2高考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 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 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 ”的知识,能够判断 (     ) ---- 幻灯片 16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 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教材指出:“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 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 姬姓贵族封国中位居最东。”由此可知,鲁国、晋国都是姬 姓,燕国也是姬姓,故“晋燕两国可以通婚”的表述是不符合 “同姓不婚”这一规定的,①正确,②错误。晋与宋、秦与燕 都不是同姓国,故③④正确。运用排除法,排除②,即可得出 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    C ---- 幻灯片 172.(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 幻灯片 18[考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干的“尊天子、抑诸侯、 崇周制而‘大一统’”,即通过宗法制使家国一体,增强了国 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秦汉“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A、B两项始于秦朝,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 幻灯片 193.(2011高考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 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 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 长期存在说明 (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幻灯片 20[解析]    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故A项错 误;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故B、 D两项错误;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 封,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项。 [答案]    C   [考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 ---- 幻灯片 21---- 幻灯片 22  1.通过《西周分封示意图》整体把握西周分封的诸侯国的 类型特征 ---- 幻灯片 23(1)同姓的封国:鲁(周公子伯禽)、燕(王室召公奭)、卫(武王 弟康叔)、晋(成王弟叔虞)、吴(王室周章)等。 (2)异姓的封国:齐(功臣姜尚)、宋(殷商后代微子)、楚(颛顼 后代熊绎)、陈(舜后代妫满)、许(神农氏后代文叔)、杞(夏 禹后代东楼公)等。 (3)周初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为三种人:王族、功臣、古代帝王 的后代。 ①功臣有:姜尚,封齐等。 ②王族:伯禽,封鲁;叔虞,封晋;周章,封吴;召公奭,封燕等。 ---- 幻灯片 24③古代帝王后代:微子(殷商后代),封宋;熊绎(颛顼后代),封 楚;妫满(舜的后代),封陈;文叔(神农氏后代),封许;东楼公(夏 禹后代),封杞等。 例题    (2012年浙江高三调研考试)春秋时期,宋楚两军对垒, 宋军不乘时出击而大败。国人归咎于宋襄公,襄辩称公“寡 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其中“亡国”的“国”指  (     ) A.夏  B.商  C.西周  D.宋 ---- 幻灯片 25[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国是殷商后代微子受封而建 立的,故材料中“寡人虽亡国之余”的“亡国”的“国”应 该指商。 [答案]    B ---- 幻灯片 262.以中国古代宗室问题来理解“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 宗室,历代皇族称宗室。宗室的最大问题是在嫡长子继承大 统后,余子要不要分封。这曾引起长期的争论,主要看法有: 第一,认为封国建藩有利于国家;第二,认为封国建藩不利于 国家;第三,认为宗室不可能不封,关键是如何进行管理。 上述论点都涉及宗室制度与皇权之间的矛盾和统一,而任何 一种看法和措施,都不可能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宗室与皇权之 间的关系和矛盾。   在受宗法制影响极为深刻的我国封建社会,对于最高统 治者来说,宗室问题好似一把双刃剑。 ---- 幻灯片 27例题    (2012年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 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 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 幻灯片 28挑战,不具有“合法性”。故选A项。B、C、D三项都是诸 侯在自己领地内的合法权利。 [答案]    A [解析]    齐婴由“侯”自称为“王”,构成对周显王权威的 ---- 幻灯片 29例题    (2012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观察下图,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以《西周主要封国位置图》构建考查分封制的情境(注:近 几年高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没有类似情境) ---- 幻灯片 30---- 幻灯片 31①分封诸侯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②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 要的文明区域 ③重要地区均被分封给同姓诸侯 ④北京 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观察图片可知,重要地区(如中原地区)分封的诸侯 国不完全是同姓诸侯,也有异姓诸侯,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B ---- 幻灯片 32  考点二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2高考山东文综,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 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幻灯片 33[解析]    本题考查的要点是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材 料来看,皇帝允许更多下层官员行使宰相权,通过分割相权来 强化君权,故选B项。A、C、D三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    B [考点] 三省六部制。 ---- 幻灯片 342.(2012高考安徽文综,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 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考点]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 幻灯片 35说明虽对无品行的官员进行严惩,但那时却已给百姓造成了 严重后果。由此可知,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官员品行的重要性, D项为正确答案。A、C两项对题干材料的解释不全面;B项 与材料意思相反,可排除。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 败职”即强调以知识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忽视人才的 品行,会留有为官不正的弊端;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 幻灯片 363.(2012高考海南单科,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 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 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考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幻灯片 37明相权的削弱及皇权的加强,说明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御史掌握的是监察权,A项在题干中无从反映,D项不符合 史实;宋代以前的历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致力于削弱相 权,如汉代的“中朝”和“外朝”制度、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B项排除。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主要反映宋代御史与宰相的关系变化,以此说 ---- 幻灯片 38---- 幻灯片 39续表   ---- 幻灯片 401.从科举制度和士农工商的关系来理解科举制在稳定社会 秩序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把人分为士农工商,即读书之人、种田之人、做工 之人和经商之人。这是古人按照社会贡献的大小的顺序来 排列的。古人认为:士为第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农为第二,“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工为第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商为第四,商业的互通有无必须 依赖他人而后能行,如果大家都去经商都去依赖他人了,则无 可依赖之人了,摆在末尾有不禁止又不提倡的深意。 ---- 幻灯片 41读考试升至“上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 不无夸张,却是这种流动性的形象反映。使处于农工商阶层 的人们通过努力可以进入士这个阶层,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科举制度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使“底层”可以通过苦 例题    (2012年江西九江一模)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 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 ---- 幻灯片 42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汉代的察举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唐代的科举制打 破了依靠门第选官的制度,使庶族地主地位上升。C项符合 题意。 [答案]    C ---- 幻灯片 432.从打造高素质官员队伍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应汲取的历史教训 (1)应防止重走读书做官的老路。 (2)应建立有效的逆向制衡,变个人意志为社会意志。 (3)应克服重才学轻道德品行的弊端。 (4)应克服学用脱节轻视实际才能的弊端。 ---- 幻灯片 44例题    (2012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三调研考试)“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 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 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 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 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条侯—中尉—丞相”的升迁顺序 可知选官制度由血统向才能转变。 [答案]    C ---- 幻灯片 45  以科举制演变的过程构建考查科举制的情境(注:近几年高 考对科举制创立和发展的过程的考查没有类似情境) 例题    (2012年湖北黄冈中学高三10月月考)隋唐均规定: “工商不得入仕。”……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年)三月二 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 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 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由材料可知 (     ) ---- 幻灯片 46A.宋代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隋唐规定“工商不得入仕”,而到了 宋代又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 许解送”。可知科举取士的条件相对放宽了,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 幻灯片 47考点三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 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 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 幻灯片 48[解析]    题干材料提到清代内阁把处理公务案例整理为 “样本”,供官员“揣摩”,以便“依样”画葫芦,与这些信 息相符的只有B项。材料不涉及“内阁职权下降”,也没有 反映“官员无所事事”,故A项不对;官员以揣摩样本“为急”,是 为了“依样画葫芦”不出差错,并没有体现C项内容;材 料讲的是内阁处理公务的做法,不涉及D项内容。 [答案]    B [考点] 内阁的发展。 ---- 幻灯片 492.(2012高考天津文综,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 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 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 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考点] 军机处的设置。 ---- 幻灯片 50[解析]    由题干“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等 信息可以看出军机大臣设置是为了便于皇帝使唤、带有保 密性、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材料不能体现其按德才 遴选。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 幻灯片 513.(2012高考江苏单科,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 幻灯片 52[考点] 内阁的发展。 [解析]    入内阁者本身即是文官,入阁属于晋级而非开辟入 仕做官的新途径,排除A项;从题干可以看出明代内阁地位虽 有所提高,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仅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据此排除B项;明代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而非内阁下属机构,排除C项。故答案选D 项。 [答案]    D ---- 幻灯片 53  ---- 幻灯片 54  通过皇帝与内阁大臣之间的关系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内阁大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2)尽管内阁权力很大,首辅近似于宰相,但其权力的取得是 不稳固的,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喜好。 (3)一旦内阁与君权发生冲突,往往是内阁大臣落败。 ---- 幻灯片 55例题    (2012年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明史》 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 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 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 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 幻灯片 56[解析]    结合明朝内阁制的实质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 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 的旨意,它本身只是一个内侍机构。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 幻灯片 57例题    (2012年山东青岛高三期末检测)利玛窦在《中国札 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 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 认为中国明朝时 (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通过新材料构建考查内阁对君权制约的情境 ---- 幻灯片 58D.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解析]    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与材料中“虽然我们 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排除A项;作出最 后决定的还是皇帝,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排除 B、C两项;虽然最后作决定的还是皇帝,但皇帝必须与大臣 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所 以正确选项为D项。 [答案]    D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 幻灯片 59---- 幻灯片 60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础再现)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 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 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 类似于中国的 (     ) A.中央集权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封建制度 ---- 幻灯片 61[解析]    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 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 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故材料中的采邑制和西周的分 封制度类似。 [答案]    C ---- 幻灯片 622.(基础再现)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 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 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材料中“聚族而居”“宗族势力”等都反映了中 国古代血缘政治现象,正是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独立性才能 保证“聚族而居”和“宗族的组织化”。 [答案]    B ---- 幻灯片 633.(基础再现、视角拓展)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西周 宗法制度示意表”(如下),要求同学们依据表中信息去做些 推论。有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四种推论,其中有违史实的是  (     ) ---- 幻灯片 64A.宗法制下统治阶级内部政治等级尊卑有序 B.用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统治者权力继承问题 C.西周宗法制下女性不享有各阶层的继承权 D.受封者在各自受封区域内享有土地所有权 [解析]    题干示意表中清楚地表明天子、诸侯、大夫、士 这四者等级制度森严,尊卑有序。示意表中“大宗”“嫡长 子”显示天子、诸侯、大夫均依据嫡长子继承制来解决权 力地位的继承问题,即各自嫡长子为大宗继承各自的权力地 位,其余诸子为小宗被分封为下一等级。在这继承与被分封 ---- 幻灯片 65的过程中全部局限于统治阶层的儿子之内,其女儿等皆被排 除在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表明当时全国的土地都归 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国家所有,封国、采邑、禄田范围内分别 归诸侯、大夫、士这些受封者世代享用,但是仅仅局限于经 营权,其土地性质并未随着分封的进行而有任何改变,故受封 者并不享有其封地的所有权。可见A、B、C三项均可从材 料中推导出来且符合史实,D项推论有违史实,故符合题意的 答案为D项。 [答案]    D ---- 幻灯片 664.(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琅琊台 后立了一石刻碑,碑文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 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 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对材料解读有误的 是 (     ) A.印证了皇权至高无上 B.反映了国家大一统 C.为秦始皇歌功颂德 D.可作为废分封、行郡县的佐证 ---- 幻灯片 67[解析]    由材料“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说明A项所述正确; 整段材料反映了国家实现大一统的局面,故B项所述正确;由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可知C项所述正确;D项所述材料中 不能体现。 [答案]    D ---- 幻灯片 685.(视角拓展)一篇有关秦代政治的文章中称:“丞相是皇帝 之下的第一个高官,是文官之长,佩金印紫绶”“太尉为军队 最高统帅,为武官之长,统领全国兵权,但发兵时必须有皇帝 的虎符,佩金印紫绶”“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职,并负责监察 百官,佩银印青绶”。据此,我们可以做出的推论是 (     ) A.御史大夫作为副职要坚决服从丞相 B.秦代三公政治地位并非完全平等 C.太尉有权随时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 D.秦代政权、军权、监察权三权鼎立 ---- 幻灯片 69[解析]    御史大夫尽管是丞相副手,但是其直接隶属于皇帝, 直接对皇帝负责,故其并不需要坚决服从丞相,故首先可以排 除A项。“印”和“绶”是古代官员等级的标志与凭证,从材料中 可以看出丞相、太尉均“佩金印紫绶”,而御史大夫“佩银印青 绶”,可见当时御史大夫在政治地位上稍逊于丞相与太尉,故可 判定B项所述正确。文中显示太尉并没有单独调兵的权力,因 为其发兵必须有皇帝的虎符,皇帝通过虎符牢牢掌握了调兵权, 可见太尉并不享有随时调动全国各地军队的权力。秦代三公 尽管位高权重,各司其职,但是其各自所分管领域的最高权力均 掌握在皇帝手中,故不存在D项所说的“鼎立”那种情况。 [答案]    B ---- 幻灯片 706.(基础再现)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 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似的制度……”他所指 的制度是指 (     ) A.西周分封制   B.西周宗法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解析]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工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在这 一点上与西方的分权制衡政体有相似之处。 [答案]    C ---- 幻灯片 717.(基础再现)有人绘制了四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如下), 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 (     )    A      B      C      D ---- 幻灯片 72[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D四项反映的分别是 秦朝、宋朝、唐朝、元朝的政治制度。秦朝确立了中央官 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 幻灯片 738.(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 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 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与宋太祖“选儒臣” “分治大藩”这种观念相吻合的是 (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选儒臣”“分 治大藩”应该理解为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所以此题 应该选择D项。 [答案]    D ---- 幻灯片 749.(基础再现)据《元史》记载,元世祖时明确规定,“凡有官 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但蒙 古人不在此限。材料反映出元代 (     ) A.监察制度带有民族压迫性质 B.监察制度得到健康发展 C.选官制度上存在民族歧视 D.所有失职官员遭到严惩 ---- 幻灯片 75员除外。这很明显地反映出元代监察制度并未健康发展,而 是处于畸形发展状态,且带有明显的民族压迫性质,由此B项 所述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选官制度,故可排除C项。D项明 显与材料不相吻合,亦可被排除。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只要是没有很好地履行好自己职责 的官员,不论汉族还是回族,都要被诛杀且抄家,但蒙古族官 ---- 幻灯片 7610.(视角拓展)“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元 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 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 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行省是临时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 B.贵族通过行省制度长期世袭地方行政权 C.行省权力巨大,成为分裂割据的隐患 D.行省是负责处理境内各类事务的常设机构 ---- 幻灯片 77[解析]    依据材料中“一级行政区划”以及所学知识不难 看出行省不是临时性机构,而是常设机构,故A项所述错误。 B项所述在材料中无从反映且本身与史实不符。材料显示 行省受中央控制,故C项错误。将材料中的信息综合起来不 难看出D项所述准确解读了材料,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 [答案]    D ---- 幻灯片 7811.(视角拓展)明代何良俊所著《四友斋丛说》中写道:“今 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 日积,则祸患日深,故自世宗(注:1522~1566年在位)以来,宰相 未有能保全身名而去者,岂亦其威权太甚致然耶。”对材料 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内阁的权力不断上升  B.六部都得听命于内阁 C.世宗恢复了宰相制度  D.“祸患”缘自皇权猜忌 ---- 幻灯片 79权猜忌,导致皇权打压内阁,使得内阁大学士“未有能保全身 名而去者”,由此不难看出D项解读正确。明太祖在位时就 废除了宰相制度,自此以后并未恢复宰相制度,材料中“宰相” 一说只是作者对“内阁大学士”的习惯性称呼,指的是其 地位看上去与过去“宰相”相当,故C项解读错误。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威权日盛”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A项 解读正确。从“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这一关键信息可 以看出B项解读正确。材料作者认为内阁权势太大,引起皇 ---- 幻灯片 8012.(视角拓展、高度提升)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 重大变革,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点。下列史 料能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 (     )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 幻灯片 81了军机处的大权完全掌握在君主的手里,君主的权力得到加 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解析]    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君主的权力,巩固统 治。A、B、C三项都不能体现君主权力的加强。D项说明 ---- 幻灯片 82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 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 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 幻灯片 83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 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 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 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 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 幻灯片 84(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 极作用?(12分) [答案]    (1)分封制。(2分) 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2分) (2)宗法制。(2分) 嫡长子继承制。(2分)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 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 幻灯片 85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 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8分)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 性质的制度。(4分) ---- 幻灯片 8614.(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637年)以后,在朝廷决策工作中,把宰 相参议朝政改为由宰相议定朝政,然后奏闻,皇帝行使批准权。 建立起皇帝专制、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 新的中央集权的体制。政事堂集议也就是宰相决策会议,成 了御前决策会议之外的另一个高层次的决策会议。此种宰 相决策会议既以“议定朝政”为职任……它可以充分发挥 作为皇帝幕僚的集体宰相的作用,并对三省分权制具有协调 的功能,克服了此前存在的由于中书省与门下省分掌出令和 封驳以致造成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或者相互依违知非不举的 ---- 幻灯片 87弊端。 ——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 材料二    (北宋)从太祖开始,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 权的办法,将权力集中于皇帝,削弱了各级长官的权力。为防 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以分散其权力。在北 宋前期,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管民、军、财政,三者鼎 立,彼此不相知。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 幻灯片 88。……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 以统领众职。置属官,左、右司,郎中,正五品,员外郎,正六品, 都事、检校,正七品,照磨、管勾,从七品。……洪武九年,汰 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 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清]张廷玉《明史·职官志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宋中央机构的异同。(8分) 材料三 先是,太祖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 ---- 幻灯片 89(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中书省的演变情况并分析中书省被 “罢”的原因。(6分) [答案]    (1)特点:君主专制,集体决策,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牵 制和监督。(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积极意义:降低决策失误的几率,提高行政效率。(3分) (2)同:分化事权。(2分) 异:唐朝中央机构间分工合作、互相制约;而北宋相互独立, 彼此互不相知。(6分) ---- 幻灯片 90设立了中书省;洪武九年,取消平章政事、参知政事之职;洪 武十三年,废除中书省,丞相及各级僚属也相应被取消,仅存 中书舍人。(4分) 原因:中书省统领百司,权力太大,成为威胁皇权的隐患。(2分) (3)演变情况: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就参照元朝政权结构 ---- 幻灯片 911.(基础再现)“在古代中国,宗族不但是生产和其他社会活 动最基本的单位,而且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独 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下列能突出说明这一结 论的是 (     ) A.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 B.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授民” D.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和保障 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 幻灯片 92治者,又是家族的最高领导者,因此A项最符合题意。B项只 体现了“家”;C项只体现了“国”;D项说法错误,分封制应 该以宗法制为基础和保障。 [答案]    A [解析]    “家国一体”政治结构下君主既是国家的最高统 ---- 幻灯片 932.(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 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 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 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 题是 (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 幻灯片 94[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当时丞相赵高的权力过大,已经严重 威胁到皇权,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    B ---- 幻灯片 953.(基础再现、视角拓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安 北郊陆续发现了许多秦代封泥(即印章)。其中包含有“左丞相印”“右丞相印”“太尉之印”“御史之印”到“九卿”,再到各部门之印,如“府印”“少府”“宗正”“奉常丞印”等。对这些封泥解读正确的是 (     ) A.证明秦代丞相一职由左、右丞相轮流担任 B.可用来研究秦代“三公九卿”制度 C.完整地勾画出秦代地方官僚机构的网络图 D.完整地展示了秦代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 ---- 幻灯片 96[解析]    注意题干中所列封泥的名称,其中左、右丞相印的 出现表明当时丞相一职分设左、右丞相,两者是同时存在的, 并非由左、右丞相轮流担任丞相一职,故A项解读有误。 “丞相”“太尉”“御史”“九卿”这些关键信息提示秦 代“三公九卿”制度在此得到证实,故B项解读正确。题干 所列封泥所涉及的机构均为中央机构而非地方机构,故C、 D两项解读有误。 [答案]    B ---- 幻灯片 974.(基础再现)“秦始皇设职授官,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 始, 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 “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指的是分封 制,分封制确立了“君主—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 度,并世代相袭,传给各自嫡长子。而郡县制用“皇帝任命制 度”取代了分封的“等级世袭”制度。故选 D项。 [答案]    D ---- 幻灯片 98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 相当。力图将“王国析为侯国”的“推恩令”下达后,王国纷请分邑子弟,“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这表明汉代控制诸侯王的主要着眼点是 (     ) A.扩大朝廷直辖土地  B.直接削夺王国领地 C.中央掌控分封权   D.将王国变成侯国 [解析]    由“侯国隶属于郡”“王国析为侯国”可知,扩大 了朝廷对地方的直接控制范围,从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因 此答案为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99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 便者,皆应执论。”对材料中“执论”认识错误的是 (        ) A.有助于中央决策更加合理 B.是古代分权思想的体现 C.有助于避免皇帝独断专行 D.能够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 幻灯片 100助于中央决策更加合理,有助于避免皇帝独断专行,中书、门 下本身就是对相权的分割。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说中书、门下认为诏敕有不妥的地 方,可以争执和议论,这样做不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但有 ---- 幻灯片 1017.(基础再现、视角拓展)读下面秦朝—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 表。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 ---- 幻灯片 102A.秦朝到唐朝专制主义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政府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D.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且反复无常 [解析]    一般来说,行政层次越少,效率越高。从秦朝到唐末反复改变层级,两级制往往令统治者感到“鞭长莫及”,三级制又显得“政令不畅”。从“两级制——三级制——两级制……”这种循环反映出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答案]    C ---- 幻灯片 1038.(视角拓展)观察右边的漫画,分析判断下列诗句与其所反 映古代制度相一致的是 (     ) A.“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 B.“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C.“立嗣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D.“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幻灯片 104[答案]    D [解析]    从“考取功名需要时间”可知该制度指通过考试 得到功名的制度即科举制。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项 反映的是察举制,C项反映的是宗法制,D项反映的是科举制。 ---- 幻灯片 1059.(视角拓展)“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 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对 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B.目的是实现对天子和王侯的谏议 C.该制度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 D.该制度防止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 幻灯片 106错,故A、D两项错误;争臣只能是规劝,不能从法律的角度约 束王权,故C项错误。答案为B项。 [答案]    B [解析]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天子、争臣、诸侯、不失其 国”,可知B项正确。争臣对天子和诸侯进行谏议,防止其犯 ---- 幻灯片 10710.(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元史·选举志一》记载:“贡举法 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 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 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 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 同说明了元朝 (     ) A.重视科举制度   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 幻灯片 108社会地位都很低,而《叠山集》更是突显了文人社会地位的 低下,儒排在倒数第二。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的《元史·选举志一》反映文人从事于刀 笔以为吏胥、仆役,甚至工匠商贾,在古代从事这些职业的人 ---- 幻灯片 10911.(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明代宗时,“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 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镃半之。比 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票拟)”。材料从侧面表明  (     ) A.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内阁大臣与君主的决策权对等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 幻灯片 110大臣不同意,于是就贿赂这些人,这体现了内阁对君权有一定 的制约作用。A、C、D三项所述在材料中均无从反映,故符 合题意的答案为B项。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意思主要是说皇帝想换太子,但又害怕内阁 ---- 幻灯片 11112.(视角拓展、高度提升)某同学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 《论军机处的本质》《清代中英内阁制度的比较》等参考 资料,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 是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清代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D.浅议中国古代职官的变化 制强化问题的探讨,因此符合题意的是C项。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中涉及的资料内容来看,应是对明清君主专 ---- 幻灯片 112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自考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惟辟 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 ——[唐]杜佑《通典·选举典》 材料二 吸收文职官吏主要是通过地方官员或朝廷高官的 推荐。他们被要求物色有适当的品质即才德兼备的人;有时 他们奉命寻找能批评国事的人。如果一个官员举送的人证 明不是合格的人选,这个官员就会受惩罚。 ——《剑桥中国秦汉史》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 幻灯片 113材料三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 幻灯片 114什么要求?(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 有哪些变化。(8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的选官标准及其意义。(6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运作过程中,有 ---- 幻灯片 115(3)变化: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 (或考试成绩),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强调门 第到取消门第限制。(8分) [答案]    (1)标准:农耕和军功。(2分) 意义:有助于为秦国选拔到实用人才,进而为推动秦国强盛提 供了人才保障,为以后秦朝实现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4分) (2)制度:察举制。(2分) 要求:被举荐人才德兼备或能批评国事,举荐人要承担举荐责 任。(4分) ---- 幻灯片 11614.(基础再现、高度提升、能力综合)某班历史课围绕“中 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 题。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 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 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 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 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 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 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 ---- 幻灯片 117“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职官志》 材料二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 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 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 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清]昭裢《啸亭杂录·议政大臣》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 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 ---- 幻灯片 118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12分) (2)某同学整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 补齐空缺部分。(4分) ①皇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 ②       ,如:       。 ③       ,如:       。 (3)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 展的影响。(4分) ---- 幻灯片 119[答案]    (1)特点: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假借其他官 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6分) 权力: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他们对军国大政有直 接处置权。(3分) 转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便明显 削弱;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 手中。(3分) (2)皇位世袭,预立太子;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军国大权。(4分, 类似角度的答案亦可) (3)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 皇帝是专制的象征,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不利于社会发 展。(4分)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