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统一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幻灯片 2学通史 弥补时空断点 ---- 幻灯片 3---- 幻灯片 4第7课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统一 ---- 幻灯片 5【浙江考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课标提示】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 幻灯片 6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奠基和筹备 ---- 幻灯片 7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幻灯片 8(2)成立 (3)意义 ---- 幻灯片 92.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民主 ---- 幻灯片 10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幻灯片 11---- 幻灯片 1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共八大的探索 ---- 幻灯片 13(2)“文化 ---- 幻灯片 142.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改革开放 ---- 幻灯片 15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十五大 宪法 ---- 幻灯片 16“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 告台湾 同胞书 六届二次 社会主义 邓小平 ---- 幻灯片 172.“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澳门回归 1997 1999 和平方式 ---- 幻灯片 18(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可归纳为“一、二、三、三” 一个目标: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 两个纲领性文件:《共同纲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幻灯片 211.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3)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幻灯片 222.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54年后是一个政治协商机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幻灯片 23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大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 两次会议: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大阶段:曲折、转折和完善。 ---- 幻灯片 241.“文革”爆发原因及教训 (1)“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2)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幻灯片 252.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2)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3.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转折并不是以“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开始的标志,而是经过了两年时间的徘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 ---- 幻灯片 26“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及其实践可归纳为“一、二、二、一” 一个构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两地回归: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两大障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两大障碍分别是岛内分裂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 一大期盼:两岸和平统一。 ---- 幻灯片 271.有关“一国两制”的几点特别说明 (1)“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 ---- 幻灯片 282.关于台湾问题的3个易错点 (1)“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而首次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 (2)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是国家主权问题。 (3)解决台湾问题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在于岛内外的反华敌对势力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 幻灯片 29---- 幻灯片 30重难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 1.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 幻灯片 31 导读:从上面图示可以解读出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政治制度特色:①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族制度。 ---- 幻灯片 3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史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 导读:史料说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 幻灯片 33 史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导读:史料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或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 幻灯片 34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史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导读:史料主要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 幻灯片 35 史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导读:史料表明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实现各民族民主平等、民族团结、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 幻灯片 36重难点二 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1.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 ---- 幻灯片 37【史料印证】 ---- 幻灯片 382.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挫折与重建 史料一 毛主席的这个伟大的号召(注:学习上海“一月风暴”),立即得到了广大革命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热烈响应。无产阶级革命派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对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被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盘踞的堡垒,正在一个一个地夺取,一个一个地巩固。“一月革命”的风暴正在席卷全国。 ——《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夺权斗争》 导读:史料表明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带动下,夺权之风迅速刮遍全国,大动乱的局面更加严重,结果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 ---- 幻灯片 39 史料二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的情节: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被拘留。 导读:史料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的增强;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幻灯片 40重难点三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台湾问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意义 史料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幻灯片 41 导读:史料说明“一国两制”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科学地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尝试;“一国两制”是作为一个国家内部解决统一问题的构想,有其特定内涵,是指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实行具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制度,其前提是“一国”。“一国两制”也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提供了借鉴。 ---- 幻灯片 42 史料二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纪念日,《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评论说:“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导读:史料表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回归后保持和促进了香港的繁荣发展,坚定了人们的信心。 ---- 幻灯片 43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政策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②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③保护私人财产和外国在当地的经济利益。 (2)不同点 ①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干涉;港澳则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 ②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港澳则派驻中国人民解放军。 ---- 幻灯片 44【史料印证】 ---- 幻灯片 451.识图 图1 ---- 幻灯片 46 思考1:从海选村官到总理通过网络关注民意,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提示:说明基层民主制的推行,人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党和政府关注民意,充分说明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 幻灯片 47 图2 思考2:2005年首次“胡连会”有何意义?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两股势力分别是什么? 提示:“胡连会”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两股势力分别是外国反华势力和岛内分裂势力。 ---- 幻灯片 482.读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 ---- 幻灯片 49---- 幻灯片 50 思考3: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相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如何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实施? 提示:不同:经济基础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基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政治形势的需要,体现了世界政治民主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 幻灯片 51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国家统一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 (2)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 (3)2005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保障两岸和平统一的《反分裂国家法》。 (4)2008年12月,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两岸经贸往来频繁。 ---- 幻灯片 52热点材料:2012年7月28日,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哈尔滨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致辞指出: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保持良性互动,是两党和两岸双方彼此交往的一条基本经验,确保了两岸关系大局稳定和持续发展。 思考:为什么“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基础? 提示:“九二共识”达成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符合两岸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愿望。 ---- 幻灯片 53高考考什么 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 高考考过什么 ◆2011浙江文综:第一届政协召开的广泛性特征 ◆2011江苏单科:第一届政协召开的历史特征 ---- 幻灯片 54【体验高考1】 (2011·浙江文综,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  )。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幻灯片 55 解析 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C项。 答案 D ---- 幻灯片 56【体验高考2】 (2011·江苏单科,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幻灯片 57 解析 “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排除③。 答案 C ---- 幻灯片 58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 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其主要依据是 (  )。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确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 幻灯片 59 解析 “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制度,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案 B ---- 幻灯片 60高考考什么 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 高考考过什么 ◆2012广东文综: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历史条件 ◆2012天津文综:澳门回归的历史条件 ◆2011天津文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2009上海单科: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影响 ---- 幻灯片 61【体验高考3】 (2012·广东文综,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 幻灯片 62 解析 根据时间提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1954年),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目的在于颁布社会主义宪法和确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故选B项。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A项(1949~1952年)、C项(1956年)、D项(1956年)。 答案 B ---- 幻灯片 63【体验高考4】 (2012·天津文综,2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 幻灯片 64 解析 根据 “21世纪……之前……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等信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强大。 答案 D ---- 幻灯片 65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2】 据统计,从2002年11月至200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142次。自2005年至2008年底,各地中共党委共召开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1 003次。这说明我国政府 (  )。 A.注重发挥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 B.注重发挥民主人士的依法监督作用 C.重视发挥民主党派的执政参政作用 D.重视民主党派民主建设的核心作用 ---- 幻灯片 66 解析 A项符合事实。B项中的“监督”材料没有直接反映。C项错在“执政”的表述上。D项错在“核心作用”的表述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答案 A ---- 幻灯片 67高考考什么 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 高考考过什么 ◆2011天津文综:归纳民主政治完善的社会条件 ◆2010四川文综:归纳论证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 ◆2008广东单科:《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比较 ---- 幻灯片 68【体验高考5】 (2008·广东单科,1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幻灯片 69 解析 1954年宪法颁布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建成,所以B不能选。A、C早于《共同纲领》就已确定。 答案 D ---- 幻灯片 70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3】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明 (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 幻灯片 71 解析 材料显示了2010年前,城乡居民政治权利的不平衡,农村居民的政治权利显然低于城市,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城乡居民政治权利的平衡,在社会福利、经济文化发展条件等方面城乡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C项是错误的。A、D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 幻灯片 72高考考什么 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 高考考过什么 ◆2012江苏单科:以台湾民众的返乡运动切入两岸关系 ◆2011上海综合:引入建党90周年,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009山东基能:《开国大典》的评价 ◆2008江苏单科:创设学校主题展览活动情境,切入西藏自 治区建立 ---- 幻灯片 73【体验高考6】 (2012·江苏单科,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幻灯片 74 解析 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说明他们期盼回大陆探亲的强烈愿望,故B项正确。台湾同胞期盼返乡探亲与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并无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返乡运动并不能说明海峡两岸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故C项错误。1987年港澳尚未回归,故D项明显错误。 答案 B ---- 幻灯片 75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4】 2013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4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 幻灯片 76 解析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选A项。 答案 A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