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小说阅读鉴赏 之 授课人 刘文龙 ---- 幻灯片 2小说常识回顾 ㈠ 什么是小说? ㈡ 小说的几个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故事情节 故事环境 (自然、社会) 塑造 烘托 反映社会 表达思想 人物 形象 作品主题 ---- 幻灯片 3考纲总揽 ①分作品析结构(主要指情节)、 概括主题 ②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㈠ 分析综合 ㈡ 鉴赏评价 ㈢ 探究 小说 阅读 ①体会作品重要语句 品味精彩语言 ②欣赏小说形象 赏析小说内涵 领悟小说魅力 ③评价小说作者的价值判断及审美取向 [注] 由于受篇幅的限制,适合作高考阅读材料的并不多,对长篇、中篇小说只能节选;短篇小说,只能改编;最适合作考材的就是小小说。 ---- 幻灯片 4真题体验(2011年江西卷) 阅读小说《晚秋》 ,完成问题。 1.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3.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复习资料《全品》第126页) ---- 幻灯片 5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描写,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真题体验(2011年江西卷) ---- 幻灯片 6求答与点拨 【答案】 ①照应标题并起到交代环境、渲染气氛作用。 【对应考点】 情节安排的作用(小说的开头设计) 【答案】 ②反衬主人公心情烦闷、处境凄凉。 1.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 【对应考点】 环境设置的用意(景物描写烘托人物) 小说的景物描写既跟情节有关,又可能指向人物或主题 注意有正面衬托和反向衬托两种情况。 提 示 ---- 幻灯片 7求答与点拨 ⑴ “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那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二十步……” (心里动了捡走的念头 ) ⑵“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 (突然紧张起来) ⑶“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中年人……一把捡起小包,然后……朝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因一个意外而惊恐万分 ) ⑷“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因小包被人抢先得手了而陷入慌乱) ⑸“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因“肥水流入他人田”而极其失望) ⑹ “瓦萨卡突然有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庆幸自己没有因贪欲泯灭良知而轻松) 2.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心动 紧张 惊恐 失望 轻松 情节线索:简要概括主人公的心灵历程或情感变化 [梳理] 【对应考点】 注意筛选关键词 ---- 幻灯片 8求答与点拨 ㈠ 不会据为己有。理由: ①瓦萨卡的性格使然; ②瓦萨卡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 ③瓦萨卡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 ④瓦萨卡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企图占有小包是“鬼迷心窍”; ⑤瓦萨卡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 方走”,表明瓦萨卡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 3.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1、若没有答理由说明,仅能得1分! 【提示】 2、上述五点理由,只需答到其中三点即可得满6分 (每点2分) ---- 幻灯片 9 ㈡ 会据为己有。理由: ①瓦萨卡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境使然; ②瓦萨卡贫病交加,急需钱解燃眉之急; ③社会不公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有钱人; ④周围没人为瓦萨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⑤ 当中年男人拾走小包之后瓦萨卡认为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萨卡在心里已把小包据为己有。 求答与点拨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情节——故事中间所安排的某个情节点,用以凸显人物性格或揭示人物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注意!必须从文中筛选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且要分点作答! ---- 幻灯片 10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描写,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真题体验(2011年江西卷) BD 本题重点考查对作品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提示】 ---- 幻灯片 112011年 小说结构考情窥探 # 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 (安徽卷) # 考查情节的作用 (全国课标卷、山东卷) # 梳理主人公的心灵历程或情感变化(江西卷) 【分析】考纲中的“分析作品结构”对小说来说,主要就是分析小说(一般是小小说)的情节结构,这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它要求考生能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 ---- 幻灯片 12概念把握 什么是小说的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来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事件,㈠起着展开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㈡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与艺术,(如小小说的情节设计大多特别巧妙,常用“突转”技巧:或在结尾处奇峰陡起,动人心魄,或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分析情节在小说鉴赏中处于什么地位?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的基础。也是整体感悟作品的起点。(尤其要注意的是,命题者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 ---- 幻灯片 13知能储备 ⒈传统模式 以时空为本体,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按排情节,是一种线型结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如《晚秋》) ②摇摆模式:即“一波三折”式,这种情节往往扣人心弦,极具魅力(如《变色龙》) ③“殴.亨利”笔法: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即在结尾处出其不意的揭露真相。(如《项链》) ㈠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⒉外国现代小说情节模式【略】 ---- 幻灯片 14知能储备 1.线索 2.情节安排的技法(作用) ㈡小说情节的构成要素 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的关键,它可能是: ①人物或事物 (如《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②景物描写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③小说的事件 ④主人公的情感走向 (如《晚秋》 ) ⑤故事的时间、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品的线索具有明线暗线“双线”发展的特点 (如《药》)——此亦为热考点之一 ①照应 ②悬念 ③过渡 ④伏笔 ⑤铺垫 ⑥点题等 ---- 幻灯片 15㈢ 小说情节的设计技巧及作用 知能储备 【开头设计】 ①突转式:奇峰突起、照应伏笔、震撼人心(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悲剧式:强化人物性格悲剧色彩、深化主题、引人深思(如《祝福》) ③大团圆式: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感情意愿、易引发读者共鸣 ④戛然而止式:耐人寻味,给读者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如《项链》) ①设置悬念式:引出下文、吸引读者 ②景物描写式:点题、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节铺垫 (如《晚秋》《在烈日和暴雨下》) 【结尾设计】 【中间布局】 情节某个阶段甚至某个点的精心安排,其作用一般有以下可能 ①与主要情节的关系:照应伏笔,使情节曲折巧妙、连贯紧密 ②与作品主题的关系: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思想 ③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凸显人物性格或揭示人性的矛盾复杂(如《晚秋》) (近年小说考查的重点) ---- 幻灯片 16高考常见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㈠整体把握情节,如: 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本文的情节。 ⑵文中共写了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㈡分析局部情节(或某一情景)的作用,如: 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答:先写了……,紧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答:①……,②……,③……,④…… 答【开头】①为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中间】②表现了XX人的……的性格(品质),有助于刻画其……的形象。 【结尾】③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 幻灯片 17常见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㈢探究线索,如: ①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②请简要分析文中XX人(XX物)的作用。 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物或某个景物? 【从内容】小说的线索是XX,小说围绕XX展开,它见证了主人公某某......的经过,代表(象征)着...... 【从结构】小说以XX为贯穿全文的红线,把情节的各个内容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 【以如下模式为基础,灵活变通进行回答】 ---- 幻灯片 18常见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㈣ 探究某个情节的合理性 如:假如把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或“假如没发生…没出现……”接着可能问—— ①这一情节删去与原文对比,有什么不同?请说明理由。 ②在此之后的故事会是什么样的?结合全文说说你的想法。 【提示】必须依托小说整个情节内容,进行合理想象。 (如《晚秋》第3题即是此类) 【提示】(一)思考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效果,要从是否有助于凸显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考虑。 (二)思考对表现主题的影响。一般要从是否有碍突出主题、丰富作品内涵来考虑. ---- 幻灯片 191.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5分) 2.结合文本,说说女主人公爱狗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4.线索是贯穿小说的“筋节”。抓住小说的线索,才能准确理解小说的主旨,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线索。(6分) 实战检测 阅读小说《人狗之争》,完成1、2、4题 (复习资料《全品》第130页) ---- 幻灯片 20解析作答 【答案】 ⑴为下文写狗的中暑埋下伏笔。 ⑵以气候颠倒暗示故事女主人公对“爱”的颠倒,也暗示了作品的主题,即尖锐地讽刺女主人公对亲情与物爱的错位,批判生活中漠视亲情的可悲现象。 1.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点拨】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情节构思的能力—— “大地像烤红薯一样,处处烫手”是狗中暑的原因,(此为伏笔或为下面情节铺垫)“气候颠倒,好似人搭错了哪条神经”暗示下文中的女主人公搭错了神经,把对父母的爱与对狗的爱颠倒了。 ---- 幻灯片 21 本题主要考查梳理故事情节,归纳内容要点以及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写了女主人公发现狗生病后的一系列反应,对女主人公爱狗的描写贯穿全文。解题时,应分层筛选有关女主人公爱狗的描写的主要信息点,然后进行归纳。 3.结合文本,说说女主人公爱狗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 【答案】 ①狗病了,抱上它就往宠物医院飞奔,并请假来陪它; ②带它到公园溜达,纠正别人的说法,说“它就是我的孩子”; ③为给狗打针,吃药,喂食,连回家看望母亲都顾不上; ④为狗的病而心急,为狗的病而心痛。 ---- 幻灯片 22解析作答 【点拨】狗的命运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这是明线;母亲在作品中则是暗线,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这有你老家来的一封信”是暗线的第一次出现,“你母亲挺想你,这两天咳嗽厉害些”是暗线的第二次出现,“妈去了,死前喊着你的名字”是暗线的第三次出现。明线与暗线并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线索是贯穿小说的“筋节”。抓住小说的线索,才能准确理解小说的主旨,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线索。(6分) 【答案】这篇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狗生病,被带去看兽医,慢慢恢复,再到病重,死亡;暗线是女主人公的母亲病重,想念女儿,去世。两条线索并行发展,最后在“死亡”上交会,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狗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突出了主题,有力地讽刺了女主人公爱的颠倒的不正常行为。 ---- 幻灯片 23课后训练 完成复习资料中第131页第二训练题: 阅读小说《提琴》,完成5—8题。 ---- 幻灯片 242012 ● 5 ● 15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