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幻灯片 2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幻灯片 3[2014高考导航] ---- 幻灯片 4 本节目录 考点内容解读 考能提高演练 社会生活链接 易错易混警示 ---- 幻灯片 5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主干梳理 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2.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 幻灯片 6深剖细析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幻灯片 7典题例析 (2012·高考山东卷)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 幻灯片 8阐释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作为提示性信息,与相关的哲学知识建立对应关系即可,如相互依存程度加深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在曲折中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机遇大于挑战说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通过这样逐一分析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 幻灯片 9【答案】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点拨】 解答此题最容易出现的失误在于审题错误,我们往往不能严格按照试题规定的知识点来答题。造成错误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认真阅读试题;二是对《生活与哲学》的理论体系把握不够清楚。尤其是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知识分不清楚。 ---- 幻灯片 101.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______,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______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 ______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3.矛盾规律即___________ 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4.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_____________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主干梳理 矛盾 矛盾 矛盾 对立统一 矛盾分析法 ---- 幻灯片 11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从世界观的角度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世界充满矛盾,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因此,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正是如此,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就成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深剖细析 ---- 幻灯片 12(2012·高考福建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典题例析 ---- 幻灯片 13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好题,从题型看,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回答,答题步骤是材料+知识点。从知识点看,知识限定为矛盾观点,所以考生首先要明确矛盾观点有哪些?如对立统一观点,普遍性、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等。要注意题目是要求说明义利观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体现的是发展过程,涉及矛盾与发展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由材料可知,以往人们对义利的观点是将二者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而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看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并抓住了重点。不同时代对义利观的看法不同,这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 幻灯片 14【答案】 (1)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 (3)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其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点拨】 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相关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 ---- 幻灯片 15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___________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______ 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表现: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______ 、______ 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 ,没有一个事物是______ 存在的。 【特别提醒】 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主干梳理 事物内部 周围 部分 要素 有机整体 孤立 ---- 幻灯片 163.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______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体现: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___________ 的联系。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_____ 。 固有 人为事物 主观随意性 ---- 幻灯片 174.联系的多样性 (1)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__________ 和间接联系, __________ 和外部联 系、 __________ 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__________ 等。 (3)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______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______ 、地点和______ 为转移。 直接联系 内部联系 本质联系 偶然联系 条件 时间 条件 ---- 幻灯片 181.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联系是不矛盾的 (1)对于联系的观点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 深剖细析 ---- 幻灯片 19(2)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创立或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3)“联系是客观的”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不是对立的,同时还要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与“主观臆造某种联系”绝不相同。 ---- 幻灯片 20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联系的观点是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每个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这些对它发生影响和制约的事物就是它存在和变化的条件。条件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功能就会不同。所以,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只有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3)我们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例如:“下雨好不好?”如果脱离一定具体条件是难以判断的。只有把握了它的条件,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久旱逢甘霖,是件好事;连续不断的洪水,就是一件坏事。 ---- 幻灯片 21(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典题例析 ---- 幻灯片 22【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物联网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也深刻地说明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使这种联系带有“人化”的特点。但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为根本前提的,绝不是主观愿望的创造结果,因此也就不具有主观性。 【答案】 C ---- 幻灯片 23【点拨】 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从联系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条件出发的,并不是主观臆造的一些联系,并且,新的联系一旦建立,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见,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并不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利用。 ---- 幻灯片 24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_______, 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______, 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______ 地位,整体统率着 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过程中处于__________ 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考点四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主干梳理 全过程 阶段 主导 被支配 ---- 幻灯片 25(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______ 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______ 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意义 我们应当树立____________,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______ 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______ 整体的发展。 影响 决定 全局观念 大于 推动 ---- 幻灯片 26正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大于部分,但不是说整体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无序的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深剖细析 ---- 幻灯片 27(2012·高考浙江卷)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既要着眼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 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题例析 ---- 幻灯片 28【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整体与部分、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等相关知识。题干中的“既要……又要……还要……”体现了既要着眼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①应选。“基本公共服务”体现的是普遍性,“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体现的是特殊性,故③应选。题干没有涉及社会改革以及主要矛盾,②④不选。 【答案】 B 【点拨】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整体是部分的集合,部分是组成整体的要素。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不是各个部分的共同本质,不能说整体寓于各部分之中。 ---- 幻灯片 291.含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______ 构成的统一整体。 2.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 。 3.方法论 (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________;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_。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_____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考点五 系统优化方法 主干梳理 要素 优化趋向 整体性 有序性 优化趋向 综合 ---- 幻灯片 30准确把握系统优化的相关内容 深剖细析 ---- 幻灯片 31(2012·高考广东卷)“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 A.系统优化的方法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典题例析 ---- 幻灯片 32【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一命题点,不难选出A项。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最终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答案】 A 【点拨】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把握三个原则:整体性原则,即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原则,即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优化原则,即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幻灯片 331.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警示】联系的普遍性表明,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至于到底和什么事物相联系,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则要从其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去具体分析,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将“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这两个根本不同的观点混为一谈,任何事物都是有条件地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事物间联系条件不同,事物状态也不同。 ---- 幻灯片 34训练1 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之为“药源性致死”,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以挽救人的生命,而不合理的滥用却会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这说明(  ) A.事物间联系条件不同,事物状态也不同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人们无法改变 C.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D.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 ---- 幻灯片 35解析:选A。“抗生素可以挽救人的生命,而不合理的滥用却会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说明事物间联系条件不同,事物状态也不同,故答案选A。B、D两项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项否定了联系的条件性,均应排除。 ---- 幻灯片 362.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警示】整体大于部分,但不能说整体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无序的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 幻灯片 37训练2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此语意在强调(  ) A.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关键部分往往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D.系统结构合理有序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解析:选D。“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说明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各要素以合理有序的形式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答案选D。 ---- 幻灯片 38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警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以外,还强调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系统的部分。因此,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当作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 幻灯片 39训练3 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面,做到统筹兼顾。上述关于协调发展的认识告诉我们(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 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 幻灯片 40解析:选D。材料中所说的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要统筹兼顾,遵循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注意到了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选D项,A、B两项不能反映出系统和要素的关系,C项为错误观点。 ---- 幻灯片 41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背景材料】 (链接生活实例!) 材料1: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完善城 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 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 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 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幻灯片 42材料2:2012年6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 000万人,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创新金融支农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等。根据这个规划,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包括按照同地同价的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纳入现行的城市国有土地市场统一管理。 ---- 幻灯片 43【命题视角】 (打开思维之窗!) ►命题角度1:结合材料1,说明中央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部署是怎样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提示:(1)中央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体现了着眼于事物发展的整体性。 (2)中央促进城乡要素的合理布局,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体现了遵循事物发展的有序性。 (3)中央着力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形成,体现了注重事物发展的优化趋向。 ---- 幻灯片 44►命题角度2:结合材料1、2,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意义。 提示:(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2)部分以优化合理的形式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幻灯片 45【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 1.国家发改委制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体现了(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人能够基于自己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在《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也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③正确。①材料体现不出,④有悖联系的客观性。 ---- 幻灯片 46【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 1.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②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真理是在不断被推翻中发展的 ④人类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幻灯片 472.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其哲学依据主要是(  ) A.规律的客观性 B.联系的普遍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发展的普遍性 解析:选B。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为其哲学依据。 ---- 幻灯片 483.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从哲学上看,统筹城乡发展(  ) ①有利于发挥整体对部分的统帅作用 ②能够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③有利于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城市与乡村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干肢不符。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