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测试试题:选修5 防灾与减灾 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象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3)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2)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河道出现间断和大面积的滑坡等。第(3)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答案: (1)BC (2)地震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3)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2.(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解析: (1)台风又称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2)台风带来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A地位于珠江口,易受风暴潮的影响;B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当地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易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明确了B地主要的次生灾害类型,从预防的工程措施方面解答即可。 答案: (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护坡固坡、植树种草。(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材料二 中国部分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  材料三 淮河水系图。  (1)“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多选)(  ) A.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 B.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 C.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 D.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2)材料二中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该工程的主要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是____________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其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对防止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自然灾害起作用。 (4)据材料三淮河水系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 (5)分析淮河流域成为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6)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防御淮河水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解析: 第(1)题,主要从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方面分析。第(2)题,从图中看,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分布在我国主要的风沙危害区,它的作用主要是应对风沙危害,在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还兼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第(3)题,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山地丘陵区,这里山高坡陡,年降水量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它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该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是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第(4)题,主要描述其支流情况。第(5)题,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区、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的产生,既与气候、地形地势等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第(6)题,淮河水患治理措施要因地制宜,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答案: (1)ABCD (2)“三北”防护林体系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 (3)长江防洪体系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洪水 水土流失 (4)支流众多,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5)①气候: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暴雨频繁;位于我国南北方过渡位置,既有南方降水持续长的特点,又有北方暴雨集中的特点。②地形:地势落差小,中下游地势平缓,排水不畅。③水系:支流众多,每逢暴雨,各支流洪水均汇入干流。④河道:中上游的许多河道弯曲狭窄;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泥沙淤塞河道,下游缺少通直的入海河道。⑤人类活动: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泽湖泥沙淤积,湖底抬高。 (6)生物措施:在中上游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工程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新的入海口,疏通河道,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技术措施:通过卫星监测,及时预报暴雨的发生和水情状况。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  (1)在材料一中a、b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 (2)材料二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原因分别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可推知,a为长沙,b为武汉,均在长江中游地区,这里多发生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第(2)题,发生泥石流、水灾时应往高处逃;山崩、地震时要快速寻找安全的空间,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防止被砸伤。当火灾发生时浓烟上升,贴近地面可获得氧气,也能防止把浓烟吸入体内。 答案: (1)A (2)①⑤ 原因分别为: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淹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监测手段。 (2)说明该气象灾害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答案: (1)气象卫星(遥感)、雷达等。 (2)滑坡、泥石流。防治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律体系;保护植被,建设护坡工程;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答出3点即可)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