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M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东十一时区 B.位于东半球东十一时区 C.位于太平洋上,属于大陆岛 D.位于大西洋上,属于珊瑚岛 解析:由图中所给经纬度可知,M岛位于太平洋的热带海域,其 成 因应是珊瑚岛。由于其经度值为160°E~170°E,该岛屿应位于西半球。 答案:A 2.图中岛屿M的面积约为(  )   A.325平方千米 B.3 025平方千米 C.6 025平方千米 D.9 025平方千米 解析:该岛屿基本是一正方形,南北与东西的差均为30′,长度约为55千米,其面积约为55×55=3 025平方千米。 答案:B 人们通常以经度0°,北纬38°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如图,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阴影代表“陆半球”)。据此完成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 A.北极点 B.(0°,38°S) C.南极点 D.(180°,38°S) 解析:“水半球”极点与“陆半球”极点关于地心对称,则经度相差180°、纬度数相同,但南北半球相反,“陆半球”极点为(0°,38°N),则“水半球”极点为(180°,38°S)。 答案:D 4.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经度0°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 D.20°W向东至90°E 解析:(0°,38°N)经线为“陆半球”的极点,且图中显示“陆半球”平分赤道,则赤道上“陆半球”跨的经度为90°W~0°~90°E,而西半球的范围为20°W向西至160°E,故赤道上二者的共同范围是20°W向西至90°W。 答案:B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5~8题。 5.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 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 A.回到M点 B.在M点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 D.在M点东南方 解析:不同纬度地区间隔的经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不同,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同的经线上间隔的纬度数只要相等,则长度也相等。某人从M点出发,在向正东前进200千米时跨越的经度数,要大于后来其向正西前进200千米所跨越的经度数。 答案:B 6.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 A.4 444千米 B.3 333千米 C.2 222千米 D.1 823千米 解析:MN在60°纬线上,经度相差40°,而60°纬线的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则MN的距离为×40°。 答案:C 7.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 解析:MN同在北半球,其最短距离应是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 答案:B 8.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60°N,80°E) B.(60°S,100°E) C.(30°S,100°E) D.(60°S,80°W) 解析:M点的地理坐标是(60°N,80°W),求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时,其纬度数是相同的,但所在半球相反,经度数是互补的,且东西经相反。 答案:B 如图,N为北极点,大圆为经线圈,ACB为赤道。据此完成9~10题。 9.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的飞行线路是(  )                          A. B. 错误!链接无效。 C. D.错误!链接无效。 解析:从A飞到B的最短飞行路线应是过AB的大圆上的劣 弧,但 是赤道,理论上 、 都是过AB的大圆的弧,但题干中是 “实际最短线路”,地球两极稍扁,极半径较赤道半径短21千米。 答案:A 10.按最短飞行路线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  )   A.东 →东 B. 北→北→南 C. 东→东→东北 D. 东→东→东南 解析:因为最短飞行线路指沿经线圈 的飞行,从A到N(北极点)是向北飞,从N到B是向南飞。 答案:B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河流三角洲的(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解析:关键是读准两幅图中经纬网的度数,推断出河流三角洲的具体位置。 答案:B 12.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  )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 解析:相同纬度差的经线段实际距离相等,依据图上距离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综合分析甲、乙两图的图上距离及纬度差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 13.关于右图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村在b村的西南方 B.c、d两条小河画得都正确 C.e处用水方便,宜建造纸厂 D.从a村到b村规划的公路不应走直线 解析:根据指向标判断a村位于b村的正南方;d处是山脊,不能形成小河;e位于河流上游又靠近a村,不宜建造纸厂;图中a、b村规划公路跨山脊,故错,应沿等高线绕过山脊。 答案:D 14.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B点与A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为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____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E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答案:(1)(15°S,15°W) 南半球、东半球 1 110千米 低纬度 (2)(60°S,170°W) 南半球、西半球 275千米(或277.5千米) J(3)(70°N,180°) 北半球、西半球 高纬度 西北 (4)东北 东北 15.图1为我国晋南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请在图1中画出发源于①地的河流。 (2)图中②③两地所在的地形分别为: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4)请在图2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5)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三个乡村聚落,最有可能发育为城市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晋南某地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第(1)题,河流与山谷集水线一致。第(2)题,由等高线弯曲状况,②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③处向低处弯曲,判断②处为山谷,③处为山脊。第(3)题,③处为山脊,河流画错。第(4)题,注意起点、终点、转折点的海拔高度。第(5)题,本图为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6)题,甲、乙位于山坡上,丙地势最平坦,且靠近河流。 答案:(1)见右图 (2)山谷 山脊 (3)图中③处的河流位置不对,因为③处为山脊,应是分水线,不可能发育成河流。 (4)见右图 (5)东北——西南 (6)丙 地势平坦;靠近河流,供水充足 16.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述理由。 (3)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________,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森林火灾,最好采用________技术。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5)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图示地区的最高海拔在600米以下,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较小,垂直差异不显著;A处位于鞍部,地势平坦开阔,适于宿营;监测森林火灾可利用遥感技术,瞭望台应建在海拔高的地方;遇到泥石流逃生时,应沿着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往高处跑;B处为一溪流可沿溪流向下游走,以摆脱困境;E位于河流交汇处,河流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同时该地地形平坦利于城市的发展。 答案:(1)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 (2)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3)不可采纳 遥感 (4)② 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 (5)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