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1~2题。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解析:由于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递减,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由于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 447千米/小时,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可知当地应在0°~30°,即在低纬度。 答案:A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解析:R地线速度小于1 480千米/小时,比同纬度的T地小,故该地自转半径偏小,地势较低,为洼地或盆地。 答案:D 3.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解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即使没有地球自转,也有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答案:A 读“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如图所示),A点位于北纬30°,B点位于南纬30°。据此回答4~5题。 4.对图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点线速度相等 B.A、B两点季节相同 C.A、B两点角速度不相等 D.A、B两点地方时相同 答案:A 5.若∠AOC=45°,当C点为7月7日7时,且C点在本初子午线上,则(  ) A.A点为7月7日10时 B.A点为7月6日4时 C.B点为7月7日10时 D.B点为7月6日4时 答案:A   下图中CH线为晨昏线。完成6~7题。 6.可能反映北半球冬季的是(  ) A.只能是甲 B.只能是甲、乙 C.只能是甲、乙、丙 D.是甲、乙、丙、丁 7.若丁图中的经线为两个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时 B.8时 C.12时 D.18时 解析:本题组考查对晨昏线的判读及理解,属于核心知识考题,有一定的难度。只要晨昏线不与经线圈重合,且与经线圈有较大的夹角,就可能表示北半球的冬季或夏季。丁图反映的是地球的极地投影图,图中两条经线为不同日期分界线,即为180°经线和0时经线,则180°经线为12时,则北京时间为8时。 答案:6.D 7.B 8.若图1所示区域全部为夜半球,那么图2所示情况与图1一致的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图1                  图2 解析:若图1所示区域全部是夜半球,即秋分日-冬至日 出现极夜且P点位于晨线上,故A对。 答案:A 假定在北极点放置一个傅科摆,初始时摆沿90°W和90°E线摆动。据图,回答9~10题。 9.3小时以后此摆的摆动方向是(  ) A.沿45°E~135°W摆动 B.沿45°W~135°E摆动 C.沿90°E~90°W摆动 D.沿0°~180°经线摆动 解析:3小时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45°,摆动方向是沿45°E~135°W摆动。 答案:A 10.下图是傅科摆所证明的地理现象,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的情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傅科摆证明的就是地球自转现象,自转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此在北半球河流冲刷右岸,在左岸堆积;在南半球河流冲刷左岸,在右岸堆积。 答案:D 11.下图为“经纬网和晨昏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幅图中,表示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关系的是图________;表示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关系的是图________;表示冬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关系的是图________。 (2)据图分析,北京时间为________。 (3)甲、乙、丙三幅图中,20°N比20°S白昼长的是________图,20°N比20°S白昼短的是________图。 解析:(1)春冬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夏至日、冬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斜交,且交角为23°26′;(2)图中显示晨线与赤道相交于60°W经线上,则60°W为6时,可算出北京时间为18时;(3)乙图显示北半球昼短夜长,丙图显示北半球昼长夜短。 答案:(1)甲 丙 乙 (2)18时 (3)丙 乙 12.右图中太阳直射甲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共跨的经度是 ________度。 (2)乙地的时刻为________点;乙地日出的时刻为________点。 (3)甲地向东运动的物体会向________偏转,所以,我国长江下 游________岸的河运港口更容易受泥沙淤塞的影响。 (4)要乘飞机从甲地到丙地,当飞行速度和飞行的高度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其飞行路线 如何确定,才能够从理论上实现节省时间和能源的目的? (5)此时我国的雨带大约推移到什么地域?其天气特征主要有哪些? 解析:(1)图中甲点为120°E,即120°E为12时,则60°W为0时,故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180°经线往东至60°W,共跨经度120度。 (2)乙地为0°经线,此时为4点;乙地位于北极圈上,此时为极昼,故乙地日出时刻为0点。 (3)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其向东运动的物体会向南偏转;我国长江下游北岸的河港更容易受泥沙淤塞的影响。 (4)在地球上,经过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劣弧最短。 (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即6月22日左右,此时我国的雨带大致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答案:(1)180°向东到60°W 120 (2)4 0 (3)南 北 (4)先飞向正北,越过极点再向正南(经过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劣弧)。 (5)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多连续阴雨天气)。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