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国语》)。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沦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解析:材料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意思是指风俗习惯受地形的制约,“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意思是指地理环境影响人的品性,反映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该理论思想形成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早期。 答案:1.A 2.C    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回答3~4题。 3.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分布不均 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③经济技术水平低 ④环保法规不完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B。引起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的原因是:面临着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受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  ) ①休养生息,永续利用 ②人定胜天,世界主宰 ③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解析:选C。①符合人地伙伴论,人地和谐相处。②人定胜天体现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为了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③认为风雨雷电乃大自然的恩威表现,说明此时人类对自然环境认识尚浅,对自然环境充满敬畏,是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影响。然后再排序即可。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据此回答5~6题。 5.“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6.下列有关该人地关系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 B.是一种能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论 C.倡导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切忌试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D.核心思想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 解析:第5题,“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的科学环境观,是人地伙伴论思想的体现。第6题,人地伙伴论是谋求人地和谐发展的一种人地关系思想,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5.D 6.B 7.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 A.a-科技 B.b-土地 C.c-劳动力 D.d-资本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试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 解析:第(1)题,狩猎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劳动力;农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土地;资本在工业文明阶段早期影响巨大;科技则是工业文明阶段后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第(2)题,工业文明阶段早期,资本影响力最大,到工业文明阶段后期逐渐降低;土地、劳动力的影响在减弱,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第(3)题,人地关系思想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和谋求人地协调,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不一样。 答案:(1)D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期成为主导要素;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虽然在下降,但工业文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3)依赖自然,崇拜自然(狩猎文明);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农业文明);开发自然,征服自然(工业文明);守护自然,互利共生(环境文明)。  一、选择题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二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解析:第1题,观点一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第2题,观点二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属于人类中心论。该观点主要在农业社会时期盛行。第3题,观点三反映的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属于人地伙伴论。“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指砍伐栽种不失季节,对森林砍伐的同时要跟上幼林的栽种,因此它与“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和“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都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理论。“竭泽而渔,焚薮而田”是指通过使水塘枯竭而捕鱼,通过烧毁山林而打猎,这两种做法都违背了自然规律,单纯从人的需求出发,结果造成物种的灭绝。 答案:1.C 2.B 3.C      右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4~5题。 4.“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和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5.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解析:我国的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4.B 5.C    (2012·陕西学业水平模拟)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地球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在(  ) A.狩猎-采集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 C.工业社会时期 D.信息社会时期 7.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 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 C.东北排干湿地、开垦荒地 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 解析:第6题,工业社会时期,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第7题,解答本题抓住题干关键词“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从选项中看出B、C、D仅对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答案:6.C 7.A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回答8~9题。 8.“宇宙飞船经济”体现(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协调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 9.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是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使用,并不产生污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答案:8.C 9.D    闻名中外的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千米处,四周为高耸如削的鸣沙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堪称奇观,但近几十年来,这一沙漠奇观水位不断降低,面临消失的危险。据此回答10~11题。  10.月牙泉近年来水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冰雪融水补给过少 C.人为拦截地表水、过度抽取地下水 D.沙漠扩张造成的 11.月牙泉的厄运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受下列哪种理论影响(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伙伴论 C.人类中心论 D.“天人合一”思想 解析:第10题,月牙泉历经几千年而不被沙噬,但近年来濒临干涸,原因应主要归咎于人类近几十年来的生产、生活活动。第11题,月牙泉面临的困境说明当地居民为了提高经济水平,过度抽取地下水,拦截地表水,造成月牙泉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失去平衡,这一事例明显体现了人类中心论思想。 答案:10.C 11.C 12.在很多景区管理者看来,剧组到本地拍摄是“难得的机遇”,可以由此扩大景区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但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把生态破坏的现实留了下来,一次“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大好机遇”闹不好就会变成了“烫手的山芋”。这启示我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  ) A.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的关系 B.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 C.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矛盾的统一体 D.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破坏环境 解析:选C。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13.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 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 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解析:选D。①对应谋求人地协调,②对应改造自然,③对应崇拜自然,④对应征服自然。 二、综合题 1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社会由A向B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 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 (2)B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简要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 解析:第(1)题,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发展,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迅速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增长较快。第(3)题,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加剧,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第(4)题,环境文明时代,人类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地协调发展。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例子很多,只要合理即可。 答案:(1)A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环境文明时代 (3)工业文明时代 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索取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4)人地协调发展 举例略。(必须紧扣日常生活,从节约资源、减轻污染两个角度分别作答) 15.下表是浙江省某乡历时4年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况。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4年前概况 4年后概况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森林严重,水土流失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如茵  文化生活贫乏 “渔村一日”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众多 7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元  (1)按区域发展阶段划分,浙江省某乡这4年处于什么阶段? (2)其间人地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在这一过程中人起到了什么作用? 解析:要认真阅读表格,从该乡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4年前后期间农村变化的对比中,可以发现人地关系由紧张变得和谐。结合教材中的阶段性发展,从人地关系上看4年前的紧张,可以说属于发展阶段的后期,4年后的和谐,则是再生阶段,所以这4年这里恰好处于转型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人不是被动地适应恶劣环境,甘心放任自流,而是主动地改造环境,使得人类与环境在经济上得到大发展后在更高一层次上再度和谐。 答案:(1)这四年处于转型阶段。 (2)由紧张到和谐。 (3)自觉能动地审视自身行为,改造自然,发展经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