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哈尔滨九中期末)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解析:选B。A为褶皱,C为断层,D为火山,它们均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B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2.右图所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解析:选D。景观图为桂林山水,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长期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读下面的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4.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褶皱为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而成,也属于内力作用。峰林为喀斯特地貌,因流水溶蚀作用而成的,以化学作用为主,“V”型谷由河流侵蚀而成,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3.D 4.C 5.(2012·惠州高一月考)下列地貌中,与河口三角洲成因相同的是(  )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台湾山脉 C.华北平原 D.云南石林 解析:选C。河口三角洲与华北平原是河流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台湾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云南石林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6.下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合理的是(  ) A.海河下游开挖入海河道 B.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整修梯田 C.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开垦为耕地 D.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打坝淤地 解析:选C。海河下游入海河道少,夏季排水不畅易成洪灾,可开挖入海河道;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少,修建梯田利于水土保持和发展立体农业;排干沼泽开垦为耕地,属于破坏湿地功能,易造成环境恶化;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打坝淤地易于减少水土流失。 7.(2012·胶东检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________。 (2)冲积扇是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冲积扇地貌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冲积扇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为________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地所受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属于流水沉积地貌,在河流出山口处,河面展宽,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以山口为中心的扇形。冲积扇刚出山口处即扇顶沉积下来的为粗颗粒物质,到了外围,沉积下来的是颗粒较小的物质。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两种地貌均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沉积作用。 答案:(1)河流出山口处 (2)流水沉积 (3)流水在搬运过程中,流速降低,物质沉积,河流在流出山口处,碎石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4)扇顶粗,边缘细 (5)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处 (6)外力作用(或沉积作用)  一、选择题 (原创题)读某区域景观图,完成1~2题。  1.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西伯利亚 B.东非高原 C.云贵高原 D.北非地区 2.图中球状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些作用关系密切(  ) ①风化作用 ②风力侵蚀作用 ③风力搬运作用 ④风力沉积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1题,读景观图可知,该景观为荒漠景观,最可能出现在北非地区。第2题,由于该地区纬度较低,降水稀少,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图中所示的地貌。 答案:1.D 2.A (2012·南京高三检测)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的外力是(  ) A.流水 B.海浪 C.冰川 D.风力 4.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  ) A.内蒙古 B.甘肃 C.青海 D.新疆 5.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 A.自然环境整体性强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外力侵蚀作用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此可判断图示外力侵蚀应为风力侵蚀。第4题,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第5题,新疆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南北的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地表物质状况和风力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造成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 答案:3.D 4.A 5.D 下图为一组照片图,读图回答6~7题。  6.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图中①为三角洲地貌,②为沙丘地貌,③为峡谷地貌,④为风蚀雅丹地貌。故②为风力沉积地貌,④为风力侵蚀地貌,①为流水沉积地貌,③为流水侵蚀地貌。 答案:6.D 7.A 8.下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属于趋利避害的是(  ) ①荷兰人民围海造田 ②澳门人民大面积填海造陆 ③湘、赣人民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 ④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荷兰人民围海造田、澳门人民填海造陆,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的,利大于弊。而围湖造田,破坏了湿地功能,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易加剧水土流失。 (创新题)右图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平均降水量与侵蚀强度呈正相关 B.年平均气温与侵蚀强度呈正相关 C.不同降水量和气温条件下,同一种侵蚀强度区域的成因相同 D.侵蚀强度的差异是在降水量和气温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10.甲、乙、丙所反映的外力侵蚀作用最可能是(  ) A.流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读图可知,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温度较低地区,冰川侵蚀作用可能强;图中显示降水较多、年平均气温较高也就是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该种外力侵蚀作用强度较弱。据此可推断外力作用有可能为流水侵蚀。 答案:9.D 10.A (提升题)窝崩是河岸受到水流强烈作用,下层被掏空,导致河岸上层出现垮塌,岸线后退的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洪水季节常有发生。据此完成11~12题。 11.窝崩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溶解 D.风力侵蚀 12.下面景观的形成与上题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解析:第11题,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河流受到水流强烈作用”,判断窝崩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流水侵蚀。第12题,A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和角峰;B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沟壑;C是风蚀蘑菇;D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冲积扇。 答案:11.A 12.B 13.(2012·南昌月考)下列地理事物中,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峡湾成因相同的是(  ) A.北美五大湖 B.长江三峡 C.东非大裂谷 D.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解析:选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与北美五大湖成因相同。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断层下陷形成的,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珊瑚遗体堆积作用形成的。 二、综合题 14.某大学地理系的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________图最有可能是学生甲绘制的。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海拔最高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__图,该地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学生丙说:“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4)学生丁这样形容他考察的地方,“该地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来自中上游的泥沙不断赐予这里新的土地。”属于学生丁绘制的是________图,形成该地貌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解析:做题时首先要判断出图中的地貌名称,A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B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陡崖;C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斗和角峰;D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岛和河口三角洲;E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然后分析这些地貌所处的地理环境,A和E发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B发生在沿海地区;C发生在高纬地区或有大规模冰川运动的高山地区;D发生在河口处。第(1)问,海南三亚位于沿海地区,应为海蚀地貌。第(2)问,“海拔最高”是解题的关键,C图为冰川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第(3)问,只有A图和E图所示地貌可能出现在我国的同一地区,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 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4)问,根据“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来自中上游的泥沙”等关键词可判断学生丁绘制的为河口三角洲,是在流水的沉积(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1)B (2)C 冰川侵蚀 (3)A和E。 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4)D 流水的沉积作用  15.读“某河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在A、B两处中选择合适的一处,并说明理由。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依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哪岸相连?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貌?________。其成因和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中可以直接获得的信息有:这里处于河流的下游;纬度变化说明这里是北半球;从河流的流向看,A地位于左岸,B地位于右岸;河道最下端以小岛为界分为左右河道。从问题可以逆向推论的信息有建港与水深有关,河道水深有利于建港,需要考虑泥沙沉积因素;流水堆积与水流速度有关,随水流速度减小,大的颗粒先沉积;一般来说,在北半球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作用强于左岸,左岸沉积作用强于右岸,而具体侵蚀作用强弱要看水流状况,如图中A处虽位于左岸,但属于水流侵蚀作用强烈地点。综合分析:港口选择A处,因位于河流左岸(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河床深。C处钻探自上而下将获得黏土、粉砂、砂、砾石,因为颗粒大的先沉积。在小岛北岸沉积作用较强,容易发生沉积。河流下游多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貌,因为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或海潮顶托的情况下容易沉积,且这样形成的地形地势平坦,河汊纵横交错。 答案:(1)A处;位于河流左岸(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河床深。 (2)黏土、粉砂、砂、砾石 因为颗粒大的先沉积 (3)北岸 在北半球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作用强于左岸,左岸沉积作用强于右岸,小岛北岸沉积作用较强,容易发生沉积 (4)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貌 因为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或海潮顶托的情况下容易沉积,且这样形成的地形地势平坦,河汊纵横交错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