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两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解析: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由早到晚,这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沿海,而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M、N两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极低;P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 答案:1.B 2.B 3.A    (2012·扬州高一检测)甲图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乙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丙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4~5题。  4.从甲图到丙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5.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解析:第4题,甲图到丙图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水分的差异引起的。第5题,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宽广,东西方向(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异大。 答案:4.B 5.B    甲图是过去兰新线沿线的主要运输工具,乙图是兰新线沿线在沙漠中常见的一种树木。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兰新线上的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甲图所示的运输工具,也是阿拉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C.兰新线穿过地区的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草原带 D.兰州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 7.乙图中所示树木出现于沙漠中属于(  ) A.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现象 B.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现象 C.海陆位置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D.地形因素影响下的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第6题,兰新线是东西方向,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兰新线穿过地区的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荒漠带;兰州处于温带草原带;甲图是双峰驼,而阿拉伯地处热带地区,其主要交通工具是单峰驼。第7题,乙图是胡杨,其主要生长在西北沙漠中的绿洲上,是因水分条件改变而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6.A 7.B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8~10题。  8.图中山地(  ) A.位于非洲大陆 B.雪线高度约为5000米 C.气温最低的地方降水量最丰富 D.甲坡盛行西北风 9.图中处于山麓地带的乙地,其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0.甲坡山麓地区适宜的农业活动方式是(  ) A.种植小麦 B.种植水稻 C.畜牧业 D.林业 解析:第8题,该地1月份气温高,7月份气温低,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该地甲坡山麓最低月气温在0 ℃以下,说明该地位于温带地区,而非洲南端位于亚热带,并由此判断出该地位于南美大陆。雪线高度处最热月气温应为0 ℃。第9题, 乙地山麓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15 ℃以下,说明该地位于亚热带,并处于大陆西岸,因而为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10题, 甲坡由于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年降水量低于400 mm),因而只能适合发展畜牧业。 答案:8.B 9.B 10.C    读下图,完成11~13题。  11.此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 A.abc B.def C.ace D.bdf 13.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解析:此图反映了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和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壤盐碱化一般发生在相对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江淮地区位于南方,其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为湿润地区,况且将旱地改造成水田,土壤不会因为湿润积累盐分成为盐碱地。 答案:11.A 12.B 13.D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单位:毫米),完成14~16题。  14.图示区域位于(  ) A.非洲西海岸 B.北美洲西海岸 C.南美洲西海岸 D.欧洲西海岸 15.图中B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的原因是(  ) A.地形影响 B.暖流经过 C.寒流经过 D.低压控制 16.关于图中A处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降水小于3000毫米 B.A处降水与低气压控制有关 C.A处降水主要为地形雨 D.A处降水一般集中于夏季 解析:第14题,由图中0°经线和赤道可判断出,该区域是非洲西海岸。第15题,由等降水量线向数值高的一侧弯曲,可知B处降水小于同纬度附近海域,B处受本格拉寒流影响,降水较少。第16题,A处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答案:14.A 15.C 16.B    下图为“某大陆沿北纬38°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甲地区为亚热带地中海常绿硬叶林带,其形成原因有(  ) 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②沿岸有寒流经过 ③受到了山地的影响 ④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⑤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A.②③ B.②⑤ C.③④ D.①② 18.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海拔较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第17题,甲地区为亚热带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沿岸有寒流经过,影响自然带的形成。第18题,地热是地球内部能量,与积雪面积大小无关;积雪面积减小,气候变暖,山地针叶林海拔上升。 答案:17.B 18.D    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粗线之内的范围图上面积约为6 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000 平方米,丙地位于(40°N ,117°E)。读图回答19~20题。  19.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 A.1∶ 1000 B.1∶250000 C.1∶5000 D.1∶50000 20.若在上图所示山区修建公路,则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避开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多跨越河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9题,根据图幅面积比相当于比例尺的平方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第20题,修路应尽量少跨越河流,减少桥涵的修建,节省工程造价。 答案:19.C 20.B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尼西亚 B.英国 C.日本 D.新西兰 (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质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各要素关系图可知该国为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且处于两大板块碰撞挤压的火山地震带上。第(2)题,根据图中气候、地形、水文三要素的关联性分析即可。第(3)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词:①中“自南向北”,②中“山脚”“山顶”,③中“明显高于”进行分析。第(4)题,从木质结构民居的原料来源和作用分析解答。 答案:(1)C (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3)①反映了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②反映了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的变化。③反映了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质结构利于防震。 22.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5分) 材料1: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2: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1)材料1中A是________(山脉),B是________(山脉),C是________(山脉),D是________(山脉)。 (2)若材料2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1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可能属于________山脉;②可能属于________山脉;③可能属于________山脉;④可能属于________山脉。(填字母) (3)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 C.针阔叶混交林 D.落叶阔叶林 (4)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①~④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____。 (5)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7)④→①→③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第(1)题,根据A、B、C、D山脉的位置判断。第(2)题,根据各山地自然带基带判断所属山脉。第(3)题,①是阴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M带之上为山地针叶林带,故M带应为针阔叶混交林带。第(4)题,①、③、④两侧自然带分布不同主要与降水因素有关。第(5)题,②是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不同,故南北坡基带不同。第(6)、(7)题,由于基带为当地自然带,故②→④→①基带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④→①→③基带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阿尔泰山 阴山 太行山 秦岭 (2)B D A C (3)C (4)南坡降水丰富 ③、④ (5)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 (6)热量 由赤道到两极 (7)水分 从沿海到内陆 23.下图是我国某地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该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为____________。 (2)该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 (3)该地区计划建一小型水库,从图中条件分析,大坝建在________(用字母表示)处较合适,水库建设中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居民点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沿AD一线的地形剖面图。 解析:由等高线分布及数值分析可知,该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为低山丘陵。结合经纬度分析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建坝主要考虑工程造价、集水区域、库容大小等因素,其宜建在山间盆地(或谷地)出口处的峡谷处,图中F处符合,但会淹没耕地,且需迁移居民。 答案:(1)低山丘陵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F 淹没耕地,需迁移居民 (4)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的地区 (5)见下图: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