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1~3题。
1.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海拨高度
B.距海远近
C.气温高低
D.地表植被
2.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地震
D.水土流失
3.关于a河段水文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流域面积扩大,河水水量显著减少
B.工农业用水较少
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D.有凌汛现象
解析:该题组通过区域图分析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西北地区降水东西差异显著与距海远近有关;由于该区降水少,植被稀少,地表松散物质多,加上风力大,主要的自然灾害为沙尘暴;黄河进入兰州以下河段后,工农业用水量增多。
答案:1.B 2.A 3.B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①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水源
B.水源、地形
C.土壤、光照
D.热量、水源
5.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6.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省区轮廓、山河分布上可知①为内蒙古的河套平原,该地降水较少,农业发展主要靠黄河水的灌溉;②处是青藏高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④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地势因素是其形成和②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③地是横断山区和东北林区相比,纬度低,降水较多,相对高差更大树种更为丰富。
答案:4.B 5.C 6.C
7.(经典高考)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涸,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解析:(1)主要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2)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河流的补给类型。(3)主要考查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和防治措施等课本基础知识。(4)对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评价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答案:(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1~3题。
1.图中城市①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
A.采掘工业
B.机械工业
C.棉纺织工业
D.毛纺织工业
2.图中城市③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原料来源地组合正确的是( )
A.采煤工业——鄂尔多斯的煤
B.钢铁工业——白云鄂博的铁矿石
C.毛纺织工业——内蒙古草原的羊毛
D.制糖工业——河套平原的甜菜
3.连接城市②③的铁路是( )
A.京包线
B.包兰线
C.包神线
D.集二线
解析: ①是呼和浩特,其毛纺织工业发达,②是集宁(又叫乌兰察布),③是包头,其主导产业是钢铁工业,铁矿石来自白云鄂博,连接②③的铁路是京包线。
答案:1.D 2.B 3.A
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4~6题。
4.在图中①②③三地依次可见到( )
A.牧场、雪山、盐湖
B.葡萄园、牧场、青稞
C.葡萄园、牧场、油井
D.坎儿井、草原、地热田
5.图中③所在地区人口密度小,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地势高,气候严寒
C.资源贫乏,人口承载量小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6.图中③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B.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丰富
C.邻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A.ab
B.ac
C.bd
D.cd
解析: 从经纬度判断此地区位于新疆地区,再从等高线判定①为吐鲁番盆地,②为天山山区,③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沙漠广布,由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只要有灌溉水源便可发展农业。
答案:4.C 5.D 6.B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7~9题。
7.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解析:选C。甲地区是河西走廊,这里水源充足,有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加之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
8.城市P是在某原料基地建立的新工业中心,该原料是( )
A.非金属
B.有色金属
C.棉花
D.石油
解析:选B。P是金昌,是以镍矿发展起来的城市。
9.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
D.土壤盐碱化严重
解析:选C。丙位于柴达木盆地,这里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业发展。
读某地简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河流的汛期出现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
A.夏季 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
B.秋季 此时降雨量大
C.冬季 此时降雪量大
D.春季 气温回升快,融雪量最大
11.图示地区分布有喜温凉的青稞、小麦和豌豆等农作物,并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这里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积温较大,雨量充沛
B.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病虫害少
D.传统农业经验丰富,精耕细作
解析:第10题,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因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大。第11题,青藏高原上农作物产量高,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且大气清洁,从而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再加上青藏高原上日照时间长,作物的光合作用强,故单产高。
答案:10.A 11.B
二、综合题
12.人民网2011年1月6日讯 受强冷空气影响,从1月2日起,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部分地区的气温先后下降8~10 ℃,局部地区出现暴雪,受雪灾影响。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与我国北方地区、青藏高原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出下列代码所表示的矿产地和矿产类型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铁路:
⑥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
(4)唐诗“春风不度玉门关”指现在的( )
A.甘肃敦煌市附近
B.宁夏银川一带
C.新疆吐鲁番盆地
D.内蒙古的包头
(5)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试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原因。
(6)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和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7)西北地区冬季常发生寒潮、暴雪天气,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2)、(3)题,属识记内容,较为简单。第(4)题,识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第(5)题,自然原因有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人为原因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第(6)题,西北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降水少,有利因素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第(7)题,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西北东部地区距海相对较近,有一定的水汽,具备降温降水条件。
答案:(1)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昆仑山
(2)伊敏河 煤 神木 煤 克拉玛依 石油 金昌 镍 白云鄂博 稀土和铁
(3)兰新铁路 青藏铁路
(4)A
(5)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覆盖差;冬季风强劲。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6)有利自然条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制约因素:降水少。
(7)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劲;东部地区距海相对较近,大气中有一定的水汽,具备降温降水条件。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该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_______业、________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等新能源。
(3)该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
(4)图示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较小,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可知,该区域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性强,易发生地震。这里山高坡陡谷深,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发生滑坡。第(2)题,a城为拉萨。青藏铁路的全线修通,将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带动沿线旅游、商业的发展。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太阳能资源丰富,此外,地热也较多。第(3)题,注意审清题目要求。问的是分布特征,通过看图该地城镇主要分布在东部,主要沿公路交通线分布,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分布。第(4)题,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生存环境恶劣,因此人口稀少。
答案:(1)多活动断层(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
(2)旅游 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4)该区域海拔高、气温低,属高寒气候,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生存环境恶劣。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