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颁布的城乡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中,用地构成比例最高的是(  ) A.居住建筑用地        B.工业建筑用地 C.道路广场用地 D.公共绿地 解析:选A。不论是城市还是村镇建设用地,居住建筑用地比例最大,工业建筑用地次之,道路广场用地和公共绿地较小。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比例关系将不断发展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道路用地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 B.居住用地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 C.工业用地比例呈逐步增加趋势 D.仓储用地的比例会逐渐降低 解析:选D。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城市里各类用地的比例关系将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城市道路、居住、对外交通和城市公共绿地的用地比例呈逐步增加趋势,而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的比例会逐渐降低。 3.下列有关城市项目选址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 B.产生有毒气体的建设项目建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 C.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合理调整用地 D.充分考虑城乡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用地等现状条件 解析:选B。城市项目选址要与城市环境规划相协调,对于影响环境卫生及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当避开城市的水源保护地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以及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 4.下列有关石化企业的选址要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水量大 B.需用原料多 C.占地多 D.对航空无影响 解析:选D。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散发热量大,有强烈上升气流,加上设备高耸,对航空不利。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读图回答5~6题。  5.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6.某开发商欲在图中下列几处地方中选择一处建高级住宅区,你认为应选择在(  ) A.a B.b C.d D.g 解析:根据图中风向标可知,该市西南风和东北风风频最小,f区位于该区西南部,处于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又据图中等高线可知城区中河流的大体流向为从东北至西南,f又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故最可能为工业区,g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环境优美,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答案:5.C 6.D 读山东省某城镇项目选址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农业发展最合理的是(  ) A.蔬菜、花卉 B.冬小麦 C.茶树 D.苹果 8.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在图中字母处规划建立工厂。其中选址不合理的是(  ) A.a火电厂 B.b自来水厂 C.c印染厂 D.d印刷厂 解析:第7题,郊区适宜发展花卉、蔬菜种植。第8题,a处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可建火电厂,b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段,可建水厂,c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段,不宜建污染水体的印染厂,d处位于市区,可建基本无污染的印刷厂。 答案:7.A 8.C 9.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解析:选C。住宅区是人们主要的休息场所,晚间回家休息,故停车率较高,白天外出工作,故停车率较低,从停车率变化图中看,与曲线②相符合;商业区昼夜人口变化率大,白天人多,停车率高,深夜人口稀少,停车率低,故曲线③符合题意。 10.(2011年中山高二检测)上海世博园区横跨黄浦江两岸,浦东园区占据了世博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本次世博标志“一轴四馆”布置在此。读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现代化中心商务区由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两部分组成。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上海现代化中心商务区的形成原因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上海现代化工业新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所具有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答案:(1)浦西外滩 陆家嘴 位于上海市的中心和靠近交通干线(黄浦江) (2)体现了在历史的基础上创新 符合距离市中心最近和通达度最高的经济原则 符合社会因素中知名度高的原则(南京路是上海最知名的商业区) (3)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趋向于沿海、沿江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西客站是一座大规模的客运站。北京西客站的站址选择,曾经有三个方案(如图和表),经过对比,采用的是第一个方案。为什么采用这个方案?谈谈你的看法。  北京西客站三个方案对比 方案 主要集散人流和车流的道路 站房、站场和站前广场的位置  (一)车站中心正对羊坊店路方案 羊坊店路(北段宽54 m,南段宽60 m)和按总体规划改建的莲花池东路(80 m)站中心距天安门6.7 km 范围内有炉渣砖场、农机化服务公司、机关仓库、首钢原料堆放场地、一些零散居民  (二)车站中心正对北蜂窝路方案 北蜂窝路(40 m,如加宽则需要至少拆除现有的两座楼房)站中心距天安门6 km 范围内有农机化服务公司、首钢的北半部(炼钢车间)等单位  (三)车站    中心正对翠微路方案 翠微路(宽30 m,两侧都是政府机关)站中心距天安门8.4 km 范围内主要是农田、菜地  解析:在大城市建客运站,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如车站周边街道的宽敞程度、建站范围内的建筑物等的搬迁量、占用耕地多少、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或货物的集散。三个方案对比表中有三项比较内容。第一栏是方案名称;第二栏是主要集散人流和车流的道路,道路的宽度影响到客、货流的集散速度;第三栏是站房、站场和站前广场的位置,比较它们在规划区域范围内拆迁单位的情况,它直接影响到工程量的大小。 答案:第三方案虽然搬迁单位较少,但占菜地最多,距市中心最远,而且距电影制片厂最近,车辆行驶震动时对制片生产有干扰。另外,翠微路较窄,道路两侧多政府机关,与旅客、车站、服务设施等内容不大协调。第二方案需要拆迁首都钢铁公司的炼钢部分,拆迁量很大,投资较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