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 B.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2.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fc、eb都是直接注入干流,因此都属于一级支流;bc河段多水利枢纽,说明该段落差大,但海拔不一定高;bc段的梯级开发与fc段灌溉农业的发展没有多大关系。该流域东部铝矿资源丰富,而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如果进行西电东送,将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第2题,该河下游地区的流域范围狭小,这最可能是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被带到下游沉积导致的,故在该流域内植树造林,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1.C 2.C  怒江大峡谷素称“东方大峡谷”,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及板块俯冲的缝合线地带,每年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带来大量的雨水,山高、谷深、水急,森林郁郁葱葱,矿产、水能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富饶,也是最险奇莫测的地带。下图是怒江大峡谷,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3~4题。 3.本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地震 4.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 A.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 B.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 C.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D.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 解析:第3题,本地区山高、谷深、水急,因此水土流失是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泥石流、地震为自然灾害。第4题,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是最合理的措施。 答案:3.B 4.C  读图,回答5~6题。 5.在M、N河流域曾经分布着面积广大的绿洲,但如今绿洲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减小,绿洲因闲置而退化 B.过度开垦导致生态失衡 C.流域油气资源开采不当 D.大水漫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6.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流域统一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D.上游修建水库解决用水不均的问题 解析:第5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人口的增加、过度开垦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绿洲退化。第6题,塔里木河由于沿河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下游地区用水紧缺,生态恶化。流域统一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可以使塔里木河流域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解析:5.B 6. C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中的最末一个梯级电站,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溪洛渡水电站,目前为中国第三大水电站。读图回答7~8题。  7. 向家坝水电站建成之后将产生的影响有(  ) A.加重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 B.重庆、万州等地夏季酷暑有所减弱 C.控制了长江上游流量,三峡水电站年发电总量将会因此而减少 D.进一步缓解华东、华中等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其环境质量 8.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甲是流经东南亚国家最多的河流,注入印度洋 ②乙省省会因纬度较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且北有重重山岭阻挡,故气候冬暖夏热 ③该地区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且分布集中,地域组合好 ④该地区是地震多发区,形成了以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第7题,向家坝水电站的建立会减轻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不会影响三峡的年发电总量。向家坝水电站距离重庆、万州较远,对其夏季气温调节作用微弱。第8题,甲河注入太平洋,乙省省会是昆明,夏季因地势高,气温凉爽。 答案:7.D 8.C 读2006后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9~10题。  9.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10.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 解析:第9题,黑龙江、吉林两省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第10题,读图可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大致为北方多南方少,北粮南运是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 答案:9.C 10.B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11~12题。  11.限制该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12.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 B.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②地发展立体农业 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第11题,考查生态问题。根据地形图可知,该地区低山丘陵占有一定的比例,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红漠化现象,且红壤酸性强,易出现土壤酸化。第12题,考查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根据地形图可知,①地为平原,发展种植业很有优势,A选项错误;②地为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更具优势,C选项正确;该地水热条件优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应该发展多种经营,D选项所述不是最佳出路。 答案:11.C 12.C 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东北地区冷湿环境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影响其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连续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部 B.岛状多年冻土带多分布在森林茂盛的阳坡 C.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连续多年冻土南界南移 D.连续多年冻土界线明显南凸是受山地的影响 14.冻土层的存在,对东北地区景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冻土层的存在,减轻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B.冻土层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易引起沼泽化 C.冻土层抑制河流的向下侵蚀 D.冻土层使其上的建筑物更加稳固,有利于交通建设 解析:第13题,图中连续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岛状多年冻土带一般分布在年平均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山间盆地、平缓山间沟谷以及低洼的山前缓坡等部位;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连续多年冻土带的南界北移;受山地地形影响,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其它地区偏低,连续多年冻土界线明显南凸。第14题,冻土层的存在。增加了气候的寒冷程度,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易引起沼泽化;冻土中的季节性冻土在夏季时会冻胀甚至融陷,对其上的建筑物危害较大,不利于交通建设。 答案:13.D 14.C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指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化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据此回答15~16题。 15.珠江三角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②建立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③减少粮食播种面积 ④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珠江三角洲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淘汰一批落后企业 ②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 ③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④淘汰传统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15题,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稳定粮食面积,确保现有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第16题,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并不是淘汰传统产业,而是改造提升。 答案:15.B 16.A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7~18题。 材料1: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计划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材料2: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  17.建立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是有利于(  ) A.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转移污染 D.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 18.长三角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已经启动,广东省也正在加快出省高速铁路通道建设。其意义是(  ) A.缓解用地矛盾,分散大城市职能 B.获得规模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促进产业向珠三角集聚 D.改善经济区位,发展外向型经济 解析:第17题,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可使落后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使得区域经济的差异有所减小;此外,也便于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从而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第18题,高速铁路的建设必然要占用耕地,不会缓解用地矛盾,此外它只是出省通道,可加强与外省市的联系,并不会有力地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并非为了促进产业集聚。 答案:17.D 18.B 下图表示我国西部地区某乡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情况(a点代表70年代,b点代表90年代)。读图完成19~20题。  19.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各数据趋于减小的是(  ) A.粮食总产量 B.人均粮食占有量 C.耕地面积 D.粮食单产 20.有关西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产量 B.现有工业以技术导向型工业为主 C.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人口压力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均在增加,而单产却在降低(本题需要注意各坐标轴的起始数据并非为零)。第20题,西部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向西部移民只会加重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压力;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人才、资金匮乏,不适合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农业生产宜加大科技等投入提高单产,盲目的以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19.D 20.D 二、综合题(共4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1:该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文化大省、交通中枢,为我国古今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为该省示意图。  材料2:该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该省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材料3:该省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年 34.9 35.5 29.6  2007年 15.7 55.0 29.3  (1)据图简述该省的地形特征,并指出其东部主要地貌成因。 (2)数十年来该省东部相继形成了一批商品粮基地,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请从水文、土地资源方面说明该省建国前农业落后的原因。 (3)简述该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优势条件及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4)该省的发展是我国“中部崛起”的缩影,结合该省情况请你简述中部地区的发展方向。 答案:(1)地形特征: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区、丘陵面积较小;②地势西高东低;③东部海拔200m以下,西部海拔500m到2000m之间;④东部地表起伏小,相对高度小;西部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东部地貌成因: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 (2)①水文:夏季黄河有夏汛,冬季有凌汛;造成黄河溃堤、改道,泛滥成灾,形成大面积的黄泛区;水利工程设施少;②土地资源:该省东部多风沙地、盐碱地和低湿、涝洼地;中低产田面积大。 (3)优势条件: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科技发达、市场广阔。显著变化: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上升。问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4)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巩固和发展农业。 2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1: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不同地点测得的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和E点以上流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1)E河段的汛期在________季,补给方式主要为________。 (2)简要说明G曲线较平稳的原因以及与流域防洪防汛的关系。 (3)分析E、G两河段及流域的开发利用条件与方向,完成下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自然背景、存在问题及流域的开发条件与方向。第(1)题,由经纬度可确定图中河流为莱茵河。根据E河段的径流量变化曲线,可知其汛期出现在夏季,但其夏季降水较少,说明降水不是该河段的主要补给方式,根据其所处地区的海拔高度,可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其主要的补给形式。第(2)题,从径流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河流不同支流的汛期不同,使得下游河段的径流不致出现过大变化,有利于防洪。第(3)题,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其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解答时一定要结合不同河段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图中的相关图例进行分析。 答案:(1)夏 高山冰雪融水 (2)由于不同的河段(或支流)形成汛期的季节不一样,在季节上的交错,降低了河流中下游洪水的洪峰值,河流中下游水量较平稳,有利于防洪防汛工作。 (3)  23.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第(1)、(2)题,较为简单,仔细阅读材料和图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第(4)题,对该观点既可肯定也可否定,但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若肯定,可从水果的消费市场来考虑,若否定,可从水果的用地减少方面来考虑。 答案:(1)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2)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任答两点即可) (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量增加,消费市场广阔(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答案合理即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