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1~2题。
1.若①是自然资源,②是能源,则③不可能是( )
A.常规能源 B.水资源
C.矿物能 D.可再生能源
2.若①是矿产资源,②是燃料原料,则③可能是( )
A.煤、石油、核能 B.铁矿、水能、沼气
C.地热、天然气、煤 D.石油、水能、铁矿
解析:第1题,水资源是自然资源,但不是能源。第2题,水能、沼气、地热不属于矿产资源;铁矿不能燃烧放热,不是燃料。
答案:1.B 2.A
读“人类文明发展四个类型示意图”,完成3~6题。
3.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世界能源从________进入“煤炭时代”( )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后天性资源在地区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出现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图中人类手中的工具是题眼,在阶段①~④中,人类手执的工具依次是石器、简易农具、电气钻、计算机,分别代表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时代。第3题,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的时期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第4题,世界能源从工业革命开始进入“煤炭时代”。第5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时期是采猎文明时期和农业文明时期。第6题,在后工业化阶段,后天性资源在地区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答案:3.A 4.C 5.A 6.D
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材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表格。
我国的天然林面积,全国木材产量的。东北是。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的用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1200万 km2减少到1988年的590万 km2,
。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序号
反映出自然资源的属性
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
①
②
③
④
⑤
解析:本题运用文字资料来反映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目的是考查同学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从自然资源的五个基本特征入手,考虑文字中划线部分的含义。
答案:①有限性 珍惜、节约利用 ②地域性 因地制宜 ③整体性 综合利用 ④多用性 合理利用 ⑤社会性 充分利用
一、选择题
下表为中国、日本、美国、法国四个国家某年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指标。读表,回答1~3题。
人口(百万)
GDP(十亿美元,1995年)
一次能源供应(百万吨油当量)
CO2排放(百万吨)
①
281.42
8986.90
2299.67
5665.44
②
1295.33
1040.31
1142.44
2996.77
③
126.92
5680.57
524.71
1154.85
④
60.43
1755.62
257.13
373.26
1.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日本、美国、法国 B.美国、中国、法国、日本
C.美国、中国、日本、法国 D.中国、美国、日本、法国
2.关于上述四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B.②国单位GDP排碳量最高
C.③国人均排碳量最低
D.④国的能源主要依靠水电
3.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努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政策支持 ②降低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 ③全部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④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从表中人口总数、GDP等数据可知,①~④国依次是美国、中国、日本、和法国。美国的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中国单位GDP排碳量最高;中国人均排碳量最低;法国的能源主要依靠核电。我国并没有全部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答案:1.C 2.B 3.C
(2012·绵阳中学月考)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指集成或单独使用的、靠近用户的小型、模块化动力设备,它可以位于终端用户附近,建设在工业园区、楼宇、社区内。在不适宜建设中心电站的地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小容量和模块化可提供现场型电力。分布式能源系统一般采用清洁燃料作能源,可减少粉尘、SO2、NO2、CO2、废水废渣等的排放。结合下表回答4~6题。
世界部分国家分布式能源装机及发
电量占总装机和总发电量的比例表
国家
总装机容量(GW)
分布式能源总容量(GW)
占总容量百分比(%)
总发电量(TWh)
分布式能源总发电量(TWh)
占总发电量百分比(%)
日本
268.0
36.0
13.4
1094.0
174.0
15.9
印度
112.0
5.2
4.6
535.0
16.5
3.1
德国
115.0
22.8
19.8
560.0
100.8
18.0
加拿大
117.0
14.0
12.0
580.0
65.0
11.2
巴西
88.7
3.5
3.9
350.0
11.5
3.3
4.日本分布式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5.9%。其较多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根本原因是( )
A.重视环境保护
B.除水能资源外其他常规能源资源短缺,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
C.天然气、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
D.分布式能源利用的历史悠久
5.下列关于我国能源利用前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分布式能源利用前景广阔
B.南方广大的农村地区气候湿热,多低山丘陵,径流量大,小水电站利用前景广阔
C.山西、内蒙古、陕西利用煤炭资源的优势可提高分布式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
D.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式能源利用前景广阔
6.关于表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巴西分布式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较小的原因是水能资源贫乏
B.印度分布式能源发电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该国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C.德国分布式能源发电量较大和该国先进的科技是分不开的
D.加拿大分布式能源发电量较大的原因是其常规能源短缺
解析: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常规资源匮乏。第5题,我国的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煤炭资源丰富,主要通过大型的电厂发电。第6题,分布式能源发电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答案:4.B 5.C 6.C
读下图回答7~8题。
7.目前全球共有30余个国家拥有核电站,总数为400余座,下列关于核电站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沿岸
C.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D.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8.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 ②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③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④技术发达,核电技术成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7题,世界核电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第8题,核燃料能量集中,运费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核泄漏之后可能造成严重污染。所以日本大力发展核能的原因是因为常规能源短缺,而核电技术成熟。
答案:7.C 8.D
9.(2012·深圳市宝安区高一调研测试)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风能资源都非常丰富,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
A.秋季、春季 B.夏季、秋季
C.冬季、春季 D.冬季、夏季
解析:选D。内蒙古高原冬季风势力强,东部沿海夏季风比较强。
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目前浙江三门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和山东乳山红石顶核电站等工程正在全面展开(见右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我国在图示区域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
A.改善当地环境状况
B.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改善当地投资环境
D.推动当地GDP增长
11.下列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状况在短期内将难以改变的局面,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建核电站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所必需的
D.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解析:第10题,图示区域的核电站都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里能源供应紧张,建核电站是为了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第11题,建设核电站属于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才是节约型社会所必需的。
答案:10.B 11.C
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13.在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中能源①居首位的国家是( )
A.瑞士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解析:第12题的解答方法是把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与相应的条件相联系确定答案,然后根据熟悉的程度逐项找出与所给条件的关联,不熟悉或根本不知道的放在最后。比如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在减少,各种新能源所占比重在增加,世界能源目前是以石油为主导,由此可判定B项正确。解答第13题首先必须明确①代表石油;其次明确能源消费构成中,中国以煤炭居首,法国以核电居首,英国因为北海油田的开发而以石油居首。
答案:12.B 13.D
二、综合题
14.图甲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乙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甲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解析:第(1)题,采取“分析数据法”。图中柱状图表示风能装机容量,折线图表示发电成本,据此可以判断:装机容量在逐渐升高,发电成本逐渐降低。分析其原因时应结合当前世界能源供需现状归纳。第(2)、(3)题,采用“区域定位法”。根据经纬度可知,甲位于内蒙古,乙位于四川盆地。内蒙古地区夏季风速较小,冬季气象灾害频发,人口稀少,离消费市场较远;四川盆地受地形影响,风力较小,但水能丰富。
答案:(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主要原因: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②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③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2)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②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③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3)原因:①离冬季风源地远;②受盆地周围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非洲及主要产油国石油基本状况统计(单位:桶)。
国家或地区
探明储
量(亿)
日产原
油量(万)
日均消
费量(万)
非洲
774
793.7
252.7
阿尔及利亚
92
165.9
22.4
利比亚
295
137.6
________
埃及
________
75.1
55
尼日利亚
240
201.3
11.3
安哥拉
54
90.5
________
材料2:非洲石油资源分布略图。
(1)非洲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岸及________沿岸,该洲最大的产油国是________。
(2)比较A、B两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为什么把非洲确定为“加强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要地区?
解析:第(1)题,由表和图可知,北非的产油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埃及位于地中海沿岸。尼日利亚位于几内亚湾沿岸。从日产原油数值上可确定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第(2)题,A、B两地区分别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由于地形地势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所以两地区中多雨湿润的A地区阴天多,光照缺乏,而B地区太阳辐射强。第(3)题,由材料1可知,非洲已探明石油储量大,日产原油量多,且区域内消费量少,这为外部提供了稳定的石油供给条件。
答案:(1)地中海 几内亚湾 尼日利亚
(2)A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B地区。A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且地处盆地地区,所以太阳辐射总量少;而B地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所以太阳辐射丰富。
(3)非洲石油储量大,日开采量多,但本地消费少,大多石油供出口。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