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C.自然灾害的特点只包括突发性 D.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解析:选D。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因而不能称为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可能诱发某些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但不能完全制止自然灾害的发生。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等特征。 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①滑坡、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③不属于自然灾害,④为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无关,只有①②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 3.我国是个多灾害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长白山地 解析:选B。滑坡和泥石流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主要发生在山区,在重力作用下,物质沿一定坡度向下运动。我国西南地区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暴雨集中,容易造成滑坡和泥石流。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4~5题。  4.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5.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解析:7月以后,由于夏季风异常,锋面雨仍滞留于Ⅱ区、Ⅲ区,在该区域内控制的时间长,从而出现南方的涝灾,而北方的Ⅰ区,锋面雨未到达,而长时间持续高温,造成北方的旱灾。 答案:4.B 5.C 6.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寒潮 B.春旱、伏旱 C.火山、地震 D.滑坡、泥石流 解析:选D。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但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比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人类乱砍滥伐森林、围湖造田等活动,会使洪涝灾害增加。相对来说,人类对台风、寒潮、干旱、火山、地震的影响较小。 7.(2012·襄阳期末)读“我国北方沙尘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近几年沙尘暴加剧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北方出现沙尘暴天气时,其前方却出现泥雨天气,试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和②均是沙尘暴的源地,治理沙尘源的主要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沙尘暴近几年在我国华北地区特别严重,甚至影响到首都北京的日常生活,引起中央及各级领导与政府的关注。其自然原因是北方冷锋快速南下,大风吹起原有沙质地表的尘土。其人为原因是乱伐森林,乱垦草场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泥沙裸露。在沙尘暴天气出现时,其前方属暖湿气团,暖湿空气抬升,气温下降,凝结成云降水,雨水与沙尘混合就成了泥雨。解决的办法是加强我国西北、内蒙古地区的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工作。同时更要加强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 答案:(1)冷锋快速南下,大风吹起原有沙质地表的尘土 乱伐森林,乱垦草场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泥沙裸露 (2)沙尘暴天气出现时,其前方属暖湿气团,暖湿空气抬升,气温下降,凝结成云降水,雨水与沙尘混合就成了泥雨 (3)加强我国西北、内蒙古地区的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工作  一、选择题 (2012·信阳高一调研考试)下图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回答1~2题。  1.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2.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 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第1题,该海域位于台湾岛东北,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第2题,四地中,①③的水深不足1000米的条件,不易形成海啸。②水深超过2000米,且海底地形坡度较小,易形成海啸。④虽水深超过3000米,但震级小于里氏6.5级,不易导致海啸。 答案:1.A 2.B (2012·山西省高一阶段性诊断)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水灾多发的自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支流众多 B.河道弯曲 C.降水集中 D.山高谷深 4.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经济 ③开发程度 ④河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图示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水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河道弯曲,且支流众多,导致排水不畅,很容易发生水灾。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聚落多沿河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地形平坦,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淡水及运输功能。 答案:3.D 4.C 右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6.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小 解析:第5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由图可知,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第6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5.A 6.B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7~9题。  7.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8.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9.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 解析:第7题,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第8题,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第9题,植树造林可增加地表稳定性,拦截坡面径流,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答案:7.D 8.B 9.B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11.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12.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  ) A.加强监测预报 B.植树造林 C.疏散重灾区人口 D.进行水利建设 解析:第10题,P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Q地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旱彼涝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进退导致锋面雨带的南北推移。第11题,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平原地区。第12题,水利建设中修建水库可以在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因而可以起到旱涝兼治的效果。 答案:10.A 11.C 12.D 13.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解析:选B。从图中纵坐标时间尺度和横坐标持续时间看,①在某一瞬间发生,时间较短,②在某日发生持续几小时,③在某月发生持续几天或几个月,④在某年发生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一般说来,地震持续时间最短,故①为地震;而干旱持续时间最长,能持续几个月以上,故④为干旱。 二、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1: 2011年冬季,新疆呈现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气候特征,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雪、冻害等气象灾害,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材料2:下图为“北疆降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解析:读图可知,暴雪主要分布在山区,是由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暴雪融化后可能形成洪水灾害、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 答案:(1)主要分布在山区。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 (2)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大量雪水易在山区形成滑坡、泥石流;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干旱灾害指在足够长的时期内,因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干旱灾害分为:轻度干旱(Ⅳ级)、中度干旱(Ⅲ级)、严重干旱(Ⅱ级)和特大干旱(Ⅰ级)四个等级。 材料2:据国家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江苏、甘肃、陕西八省冬小麦受旱9611万亩,占八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35.1%,占八省耕地面积的21.7%,44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 (1)下图中乙阴影地区是我国________(填“冬”或“春”)小麦的主产区。简要说明乙地区种植小麦的限制性条件。  (2)2011年10月以来,乙地区受到干旱灾害的影响。试分析本地区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 (3)分析下图所示的我国近40年干旱灾害的年际变化特点,并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解析:本题以2012年入春以来我国小麦产区出现大面积旱情为背景,考查了气象灾害及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第(1)题,乙区域是我国的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的 主产区,旱涝、风沙、盐碱对小麦种植影响大。第(2)、(3)题,注意读图和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干旱与我国的季风气候和地表径流量等因素有关。 答案:(1)冬 本地区降水较少,且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旱涝灾害、盐碱、风沙灾害较多,影响作物生长;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较少,水资源缺乏,影响农业的灌溉等。 (2)冬末春初以来降水少,无雨日多;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点,土壤失墒较快;气温起伏大,旱冻相叠加,加剧干旱灾害等;江河来水少,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 (3)特点:多大旱、连年旱,干旱灾害严重。自然原因: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和年际分配不均;干旱地区面积较大,地表地下径流较少,水资源缺乏,人均水资源不足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