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2·浙江绍兴调研)下图表示中国1978~2006年能源生产重心(区域能源产业产量空间分布的重心)变化轨迹(不包括港澳台)。据此成1~2题。
1.1978~2006年中国能源生产重心总体上向( )
A.西南方向移动 B.东南方向移动
C.西北方向移动 D.东北方向移动
2.中国能源生产重心轨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振
B.东南沿海产业结构的提升
C.高耗能工业比重的提高
D.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978~2006年中国能源生产重心总体上向西南方向移动。第2题,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导致中国能源生产重心轨迹发生变化。
答案:1.A 2.D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⑤路线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解析:根据资源跨区域的调配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线,②、③为南水北调路线,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
答案:D
4.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问题
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
D.前提是市场需求
解析:资源调配应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调配的前提是调出区与调入区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C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为“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5~6题。
5.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6.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解析:第5题,川、渝地区地势崎岖,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第6题,变调水为调电,可以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调节黄河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答案:5.D 6.A
(2012·广州期末检测)下面图甲、图乙、图丙分别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的转移方向)产业典型产品周期、各生产环节附加值。据图回答7~8题。
7.产生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可能是( )
A.①国出现经济衰退
B.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①国
C.向技术条件比较优越的国家转移
D.接受产业转移的国家和地区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低
8.有关图示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重点发展处于C阶段的产业
B.②地区重点引进“加工”环节的产业
C.③地区重点发展处于A阶段的产业
D.④地区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解析:第7题,中国、东南亚等接受产业转移的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吸引产业投资的优惠政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职工培训等,内部交易成本低。第8题,④地区位于经济较发达的中国沿海地区,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今后发展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答案:7.D 8.D
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洋浦半岛上的洋浦经济开发区,依托洋浦的区位优势,确立了“新型临海工业基地,现代保税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总投资116亿元的石油炼化、总投资1 024亿元的纸浆生产等大项目相继投产。据此回答9~10题。
9.影响纸浆生产从国外转移到洋浦的主要因素有( )
①洋浦的政策优惠 ②中国有巨大的纸制品消费市场 ③转移环境污染 ④海南省全年气温高,人工速生林生长周期短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其有利影响是( )
A.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C.转移、扩散污染
D.减少就业机会
解析:第9题,纸浆生产从国外转移到洋浦既有占领中国市场、转移污染的大背景,也有海南资源、政策、环境的优势。第10题,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污染转移、扩散是其不利影响。
答案:9.D 10.A
2012年1月13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广东省深入实施“双转移”与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双转移”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11.目前,珠三角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是因为珠三角地区( )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 ②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
③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 ④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珠三角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有( )
①转入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健全
②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③加剧转入地的环境污染
④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11题,伴随着珠三角地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水电供应紧张等问题的出现,珠三角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提高,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发展空间日益紧缩,因此为了优化产业结构,珠三角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大量外移。第12题,珠三角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会调整转入地的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可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健全和产业协作能力较弱,也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阻力。
答案:11.C 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1: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下图所示。
材料2:2012年2月21日下午,第五届(2012)中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大会在成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通过举办本次论坛,与会各方进一步达成了关注和支持成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共识,必将促进成都与日本软件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材料3: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最新报告,印度已成为全球十大工业国之一。下图为印度部分地区图。
(1)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6分)
(2)分析说明日本的产业转移会给我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4分)
(3)成都与日本软件企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是什么?(6分)
(4)简析甲工业长廊吸引日本企业进入的区位条件和乙地发展机械制造业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题,三维坐标图中的横坐标反映产品周期与产业链环节两方面的内容,纵坐标反映销售额与产品附加值的情况。从产业链环节看,日本向我国转移的是低附加值的辅助部件生产与组装环节的产品;从产品周期看,日本向我国转移的是销售额下降的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品。因为有产业移出,所以会导致日本国内就业机会减少、环境压力减轻,同时产业结构得以调整。第(2)题,日本的产业转移会将一些有污染的企业移入我国,加剧我国的环境压力;如果移入与国内相似性高的产业,还会对我国的相关产业产生冲击。第(3)题,软件制造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双方合作的基础是成都具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第(4)题,印度的经济发展相对日本落后 ,因此具有劳动力丰富、土地成本低等优势。图中乙地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可以发展钢铁工业,根据工业联系,可发展机械制造业。
答案:(1)向中国转移的产业主要是辅助部件生产和组装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业,其产品处于销售额下降的成熟期和衰退期。 日本国内就业机会减少;环境压力减轻;促进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任答3点即可)
(2)会对我国的相关产业产生冲击;会加剧我国某些地区的环境压力。
(3)众多的教育资源,技术人才多,创新能力强;良好的产业基础;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文化积淀深厚;政策扶持;世界产业转移趋势等。(任答5点即可)
(4)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市场潜力大,地租低。
接近钢铁产地,可降低运费,加强生产协作。
14.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1: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段第一标B段主线路工程于2011年8月1日打火开焊,并在缅甸曼德勒市举行了正式开工仪式。由于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中缅油气管道是目前我国管道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材料2: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的80%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的敏感地带之一,目前控制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手中;同时该海域海盗活动也比较猖獗,全球60%的海盗袭击都发生在这里。
材料3: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 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近年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 000多万桶和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50多亿立方米。
材料4:
(1)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质灾害。(6分)
(2)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缅甸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3)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云南省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4)我国已规划布局了西北、东北和海上三大油气战略通道,再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何在?(6分)
解析:第(1)题,该区域地跨我国两大地形区,西部为山河相间的横断山区,东部为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第(2)题,缅甸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国内天然气消费量有限,可以把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一半多的油气管道在缅甸,其建设将会带动沿线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改善沿线地区的能源结构。第(3)题,我国南方地区能源资源缺乏,油气管道的修建将缓解云南的能源压力,优化云南省的能源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并能带动城市管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第(4)题,我国大部分原油来自中东,经过马六甲海峡,对其依赖度较大,而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不仅可以缩短运输距离,还可以减轻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
答案:(1)云南东部处于云贵高原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起伏较大;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2)将缅甸的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缅甸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改善缅甸沿线地区的能源结构;带动沿途地区钢铁、水泥、土建安装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缓解云南省的能源压力,促进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优化云南省的能源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云南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任答3点即可)
(4)有利于我国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和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缩短中东原油进入我国的距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