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是日本某地地震前后的图像对比。据图回答1~3题。  1.此图像的获取主要依靠了(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人工现场拍摄 2.据图可以直观看出(  ) A.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总数 B.海啸袭击的范围 C.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 D.地震的震级 3.要想快速准确统计灾情,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可依靠(  ) A.遥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D.安排大量工作人员现场调查 解析:第1题,获取图像信息主要依靠遥感技术或现场拍摄,图示范围较大,不应是现场人工拍摄所得。第2题,人员伤亡总数、经济损失总量及震级依靠图像不能直观看出,但前后图像对比可看出海啸袭击的范围。第3题,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灾情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可帮助处理所获灾情信息,两者结合可快速准确统计灾情,为救灾工作提供依据。 答案:1.A 2.B 3.C 4.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研究中。要对我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GPS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学考察 解析:对我国“三北”地区沙漠化的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可用卫星遥感定期拍摄,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片就可了解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状况;人工科考费用大,效率低,并且这也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C 2011年6月27日,位于渤海湾中部的蓬莱19-3海上油气田,在距山东龙口海岸约38海里处,发生溢油事故,下图是“该油气田的位置图”。据此回答5~6题。  5.对于本次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 ①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②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③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④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为了制订相关油污染治理措施,我们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解析:第5 题,利用RS和GPS可以监测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和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第6题,利用GIS可以制订相关油污染治理措施。 答案:5.C 6.C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7~8题。  7.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8.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解析: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而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则需要用GPS技术。 答案:7.B 8.C 读“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完成9~10题。  9.该专题研究的可能是(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10.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9题,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涉及土壤、水系、地形、土地利用及居民点分布,该专题研究的可能是耕地分类和评价。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商业分布和规划、学校布局等与自然因素关系不大。第10题,深埋垃圾场选址需考虑水文地质和区域规划,而大气污染及造纸厂、印刷厂分布与深埋垃圾场位置无关。 答案:9.A 10.D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此回答11~12题。 11.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地球”就是指“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D.“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12.应用网络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  ) ①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 ②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③外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 ④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站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1题,“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是各种信息技术的综合,能为复杂的生产和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第12题,信息化社会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问题,如国家安全问题、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问题等。 答案:11.D 12.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6分)(  ) A.全球定位系统(GP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遥感(RS) D.决策支持系统(DSS) (2)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________来判断玉米的生长状况(3分)(  ) A.电磁波特征 B.种植密度 C.种植面积 D.形状特征 (3)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3分)(  )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X射线 (4)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8分) 解析: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反射、发射电磁波,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人们可根据电磁波的差异来辨析物体的不同,遥感技术就是在此原理上发展起来的。 答案(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C (2)A (3)A (4)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状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进行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合理即可)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1: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船“雪龙”号于当地时间2012年2月2日19时57分(北京时间3日凌晨3时57分)穿越0度经线,目前正全速向东航行,于8日左右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并按计划展开第二阶段作业。 材料2:2005年与2007年北极冰层比较。  (1)考察船在向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4分) (2)材料2中图片的获取主要利用的地信息技术是________;此图反映北极冰层面积在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监测并预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10分) (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1)题,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GPS,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第(2)题,利用遥感获得的资料,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极地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出其变化趋势。只有通过GPS才能判读出海平面细微的变化。第(3)题,利用GPS技术实时对北极熊的行踪进行监测,可了解北极熊的生存状态。 答案:(1)GPS。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2)RS 缩小 全球气候变暖 RS和GIS GPS (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