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2·广州期中检测)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两地的资源特点,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  ) A.甲地主要开发塔里木河的水资源,乙地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B.甲地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乙地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C.甲地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乙地主要开发核能 D.甲地主要开发煤炭资源,乙地主要开发核能 解析: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判断甲、乙分别为新疆和长三角地区。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常规能源很少,又因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主要开发核能。 答案:C 2.有关两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乙地到甲地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甲地的荒漠化非常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大量植树造林 C.乙地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该岛在未来可能与长江口北岸相连 D.甲区域由于降水少而干旱,而乙区域则因为用水量大和水污染而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 解析:甲地的荒漠化非常严重,防治措施是退耕还草,但不提倡大量植树造林,因为新疆处于内陆,常年干旱,不能满足大量树木生长的水分需求。 答案:B 读下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乙图为长江三角洲。两地因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 答案:B 4.下列能够正确体现甲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亚热带湿润地区 ②黑土广布 ③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肥沃的水稻土 ⑤水田农业 ⑥林矿资源丰富 ⑦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⑧雨热同期, 一年一熟 A.①②③④ B.②⑥⑦⑧ C.①③④⑤ D.⑤⑥⑦⑧ 解析:东北地区为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一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黑土分布广泛,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答案:B (2012·大连联考)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秋色各有特色,按入秋时间早晚正确的赏秋顺序是(  ) A.abcd B.cdab C.dcab D.badc 6.在d城附近山区,能欣赏到的秋天景色是(  ) A.苹果满山坡 B.麦浪滚滚 C.绿草茵茵 D.红叶尽染山林 解析:第5题,根据经纬度准确定位,地势海拔高的先入秋,纬度高的先入秋。第6题,d城附近的山区,位于我国南方的丘陵山地,秋季景色是漫山红叶。 答案:5.A 6.D (2012·厦门期中检测)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的南方“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宋朝时北方大量的人口南移,先进农具和灌溉工具的发明(唐时的秧马,宋时的新式水车)提高了生产力,使这一带“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读材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7~8题。 7.西汉时,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交通落后 ②水系稠密 ③地势低洼 ④土质黏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南稻北麦”是我国东部农业地域的基本格局,它体现了(  ) ①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②人类不断改造并战胜地理环境的结果 ③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结果 ④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亘古不变 ⑤气候差异是产生农业地域基本格局的主要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第7题,交通落后属于社会、经济条件。第8题,“南稻北麦”的农业布局体现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而气候差异是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不是亘古不变的。 答案:7.B 8.D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9~11题。  9.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动态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野外测量 B.扫描旅游地图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10.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驶轿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 A.旅游交通图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第9题,因为该风景区是大型风景游览区,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技术,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第10题,将森林区和住宿区的图片相叠加,找出森林区和住宿区重叠的部分,即为答案(如下图所示)。  第11题,车载全球定位系统,能实时提供导航信息,及时查看车辆的运行轨迹、速度、行进方向,可避免迷路、走弯路。 答案:9.C 10.B 11.D 12.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 ②数字地球已能满足人类目前的需要 ③数字地球的最大特征是虚拟现实 ④数字地球采取集中方式存储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其最大的特征是虚拟现实。 答案: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存在着较大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和景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都江堰和坎儿井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成功建设的水利工程。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比较都江堰和坎儿井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16分) 比较项目 都江堰所在区域 坎儿井所在区域  所在自然地理区    地形区    气候类型    气候优势     (2)坎儿井由明渠、竖井、暗渠、涝坝四部分组成,修建暗渠的目的是(2分)(  ) A.增加冰川融化量 B.减少水分蒸发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 D.增加大气降水量 (3)由于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都江堰既能灌溉,还能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发展,都江堰和坎儿井还成为重要的________资源,又焕发出新的生机。(4分)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片信息确定都江堰和坎儿井所在区域,然后比较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纬度位置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坎儿井位于吐鲁番盆地一带,气候干旱,光照条件好,在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绿洲农业。第(2)题,根据坎儿井所处地理环境结合坎儿井图片信息分析其功能和作用。坎儿井地处我国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而蒸发旺盛,如果水在地表就会很快被蒸发掉,因此,地面径流比较缺乏。根据坎儿井图片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坎儿井是利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并进行农业生产灌溉,减少水在地表流动,以减少蒸发量,保护当地水资源。第(3)题,都江堰既能防洪,又可灌溉。都江堰和坎儿井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答案:(1) 比较项目 都江堰所在区域 坎儿井所在区域  所在自 然地理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形区 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优势 水热充足 光照充足  (2)B (3)防洪 旅游 1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华北电力系统引入了GIS系统,旨在提供华北电力局管辖范围内输电网和变电电力设备的GIS管理、提供输变电区图解决方案、提供GIS网络信息发布、并对输变电的直升机巡线提供辅助工具等。系统同时涉及与华北局所属的各分公司GIS系统的接口,与雷达定位系统的接口,以及与MIS系统的接口,该系统已开始运行,目前该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已经开始逐渐为各生产单位的生产、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1)GIS的工作过程需要哪些环节?(6分) (2)查询某电站的信息是利用的________系统。(2分) (3)利用该系统可建立________模型,来模拟该地电网的运行情况。(2分) A.实物 B.数字 C.纸质平面 D.沙盘 (4)要在该电网内某地新建一座火电站使用该系统分析、决策,分析时可能利用图中哪些图层叠加?除此之外还可能用到哪些图层?(8分) 解析:第(1)题,说明GIS的工作过程即可。第(2)题,查询某电站的信息属于GIS应用。第(3)题,利用GIS建立数字模型,模拟华北电网的运行情况,这是GIS解决的问题之一。第(4)题,建火电站必须考虑当地居民点的分布、水系特点、当地土地利用和地形特点,这些都和火电站修建及运行相关,地块与建火电站关系不大。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煤炭运输(交通图层)和风向风频及降水(气候图层)等。 答案:(1)包括地理数据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 (2)GIS (3)B (4)居民点、地形、水系、土地利用。 交通图层、气候图层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