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2012年7月22日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天体系统共有几级(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北半球夏至日时,地球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与太阳距离太远 B.宇宙环境不稳定 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解析:第1题,图示天体系统有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第2题,由题知,图中地月系在7月22日时的位置,而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地球应位于甲处。第3题,A、B、D三选项所述的月球所处的环境与地球所处的环境相差不大,而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答案:1.B 2.A 3.C    2010年1月15日发生了全球未来一千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是我国22年来的首次日环食。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现象所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几级(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5.日全食时,用肉眼能看见的太阳大气层是(  ) A.光球和色球 B.日冕和光球 C.色球和日冕 D.光球、色球和日冕 解析:第4题,日食的产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成一直线,所以日食的产生体现的天体系统共有太阳系与地月系两级。第5题,平时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太阳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用肉眼看到。 答案:4.B 5.C    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现象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是(  ) A.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B.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 C.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D.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 解析:黄赤交角是指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出④表示的是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才会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因此导致了一年中不同纬度上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形成了五带;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也有了差异,出现了四季更替。 答案:6.D 7.A 8.下图为长江流经天门山附近示意图,读图思考,若沿东、西梁山作一长江横剖面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  解析:选D。根据长江流向及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流水对东岸侵蚀严重,在西岸沉积。    假设下图表示某纬线圈,A、B、C为该纬线圈上的三点,其中为昼弧,为夜弧,据此回答9~11题。  9.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 A.2时 B.5时 C.8时 D.10时 解析:选C。为昼弧,其对应的角度为120°,判断该昼弧对应的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间应该为当地地方时8时,日落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6时,同一纬线圈的各地昼夜长短一致,日出日落时间一致,故C处日出时间为8时。 10.在图示时刻,假设B点的经度为30°E,则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之比是(  ) A.1∶1 B.2∶1 C.3∶1 D.4∶1 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和为昼弧判断,B点的经度为30°E,其地方时为8时,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把全球分为两天,求出0时对应的经度为90°W,新一天的范围是90°W向东到180°,旧一天的范围是180°向东到90°W,则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之比是3∶1。 11.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东北平原雪花飞舞 ②北极地区冰面缩小 ③澳大利亚正值小麦的收割季节 ④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该地为南半球,日出时间是8时,确定此时是南半球的冬半年,拉普拉塔河位于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处于枯水期,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冰面会缩小。    读甲、乙两图,完成12~14题。   12.晨昏圈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于某一点,甲图是该点纬度的年变化示意图。当该点的纬度变化时,下列各时段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该点位于①和③时,全球昼夜平分 B.该点由①到②时,北京昼长逐日变长 C.该点由③到④时,悉尼昼长逐日变长 D.该点由④到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13.乙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a、b、c、d各点的位置与甲图中各点对应正确的是(  ) A.a和① B.b和② C.c和③ D.d和⑤ 14.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C.c地昼长夜短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第12题,该点位于①和③时,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全球昼夜平分。第13题,c点表示太阳直射赤道,为春秋分日,和③(或①⑤)点相对应。第14题,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即北回归线时,b地即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66°34′。 答案:12.A 13.C 14.B    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与当地所处的纬度相关。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有关A(30°N,11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16.A(70°N,120°W)和B(50°S,60°W)两地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月22日前后,A地最小的太阳高度出现在正北方 B.12月22日前后,A地最大的太阳高度出现在正南方 C.B地与A地相比太阳高度太高,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不利 D.B地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 解析:第15题,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是阳坡,积雪融化快;树木年轮北密南疏。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太阳在北方,房屋一般坐南朝北,可以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第16题,6月22日前后,A地出现极昼现象,最小太阳高度出现在子夜0时、正北方。12月22日前后,A地出现极夜现象,不会有太阳出现。B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非常方便。B地正午时太阳在正北方。 答案:15.A 16.A    下图为“某地区不同日期的日出与日落示意图”,据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显示,该地区在冬至时(  ) A.日出早,日落晚 B.白昼长,黑夜短 C.日出晚,日落早 D.白昼与黑夜等长 18.该地区的纬度位置(  ) A.在赤道附近 B.接近40°N C.为南回归线 D.靠近南极圈 解析:从图中看出,冬至日日出晚而日落早,昼短,夏至日日出早而日落晚,昼长,故可知此地为北半球;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差异小,而极圈附近差异大,从图中冬夏至日昼夜长短差异可知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答案:17.C 18.B    下图中甲、丙在晨昏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①南半球 ②北半球 ③东半球 ④西半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昼长乙>丙>丁 D.各地日落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解析:图中甲—丙为晨昏线,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时为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可知甲—丙为昏线;图中160°E通过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可知直射点的经度为70°E。图中乙位于南半球,昼长夜短;甲、丁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丙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 答案:19.B 20.C 二、综合题(共40分) 21.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________带。 (2)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选)(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4)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B.温带范围变大到30° C.7月,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 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对黄赤交角及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的理解。第(1)题,ST为北极圈,EF为北回归线,故二者之间为北温带。第(2)题,MN为赤道,EF为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由MN→EF→MN,是北半球夏半年,S′T′(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变化为:太阳直射点由MN→EF,极夜范围扩大;当直射EF时极夜范围最大;之后,极夜范围缩小。第(3)题,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各地昼夜等长,也不会发生四季变化。第(4)题,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1)北温 (2)太阳直射点从MN移到EF过程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太阳直射点移至EF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 (3)ABD (4)C 22.下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___日______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类型光照图的特征。通过读图,按照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极点为北极点;再次,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此时的节气是冬至;第三,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于180°经线,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在180°经线上,进而计算出0°经线是0时。 答案:(1)(23.5°S,180°) 12月22日 (2)乙 (3)D (4)16小时 23 4 23.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月______日。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4)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E点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点钟,日落时间为________点钟。 (6)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7)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解析:本题组以光照图为载体,考查了有关地球运动的多个知识点,是道综合题。做类似的题目一般首先判断南北半球,再确定太阳直射点,后面的问题基本就迎刃而解了。第(1)题,由于临近45°E的90°经线只能是90°E,故根据“沿地球自转方向,东经数值增加”的原则,可以断定为南半球,此时南极圈内为极昼,故日期为12月22日。第(2)题,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为23°26′S,另外,昼的平分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90°W。第(3)题,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为昏线,由夜到昼为晨线。第(4)题,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与E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点应为在90°W线上与E点关于23°26′S对称的点。第(5)题,由图可知90°W为太阳直射经线,此时为12点,据此可以计算其他经线的地方时。乙点所在纬线上的昼弧约为270°,可计算为18小时,因此,日出时间=12-18/2,即为3时,同理,日落时间为21时。第(6)题,A点在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为12小时;乙点所在纬线上的夜弧约为90°,可计算为6小时。第(7)题,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长度。第(8)题,全球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180°经线和0时所在经线,可以计算,90°E为0时。即沿地球自转方向,90°E~180°为一天,180°~90°E为另一天(E点所在一天),故全球与E点同在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应为3/4。 答案:(1)南极 12 22 (2)(23°26′S,90°W) (3)    (4)D>A>E 19°42′N (5)12 18 3 21 (6)12 6 (7)D (8)D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