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新浪网2011年5月27日消息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菅直人与韩国总统李明博于5月22日举行首脑会谈时达成一致,将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商讨。原定在2012年完成的三国自由贸易区官产学联合研究,将提前在今年内完成。中日韩三国还同意努力在今年内完成三国投资协定谈判。虽然各方都没有提到东亚共同体,但实际上而言,这就是三国向东亚共同体方向努力的一个重要步伐。“东亚共同体”再一次成为全球性热点话题。阅读资料完成1~2题。 1.“东亚共同体” (  ) A.在国家主导下进行 B.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 C.通过地方政府的协商而形成 D.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规范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 2.“东亚共同体”内的各成员国之间应 (  ) A.消除贸易壁垒,保留非贸易壁垒 B.商品和资本跨国界自由流通 C.生产资料、信息参与全球性配置与重组 D.逐步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 解析:第1题,东亚共同体属于区域经济组织,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它是以国家为单位的一种经济组织;选项D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第2题,区域一体化要求在区域内部逐渐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选项C和D均属于经济全球化。 答案:1.A 2.B 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3~4题。  3.箭头Ⅰ表示的是 (  ) ①资金 ②信息 ③劳动力 ④自然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如果该图表示我国近十年来东、西部间的产业转移则 (  ) A.箭头Ⅱ不可能表示高技术产业 B.区域甲有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 C.区域甲将先进入高科技产业阶段 D.区域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迅猛发展 解析:第3题,图甲中城市数量少,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优势,东部地区则向西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等。第4题,题干中的“近十年来”是关键词,这期间,我国的产业转移包括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和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根据两个区域的区域空间结构可以看出,区域甲的发展要落后于区域乙;台湾向大陆转移的产业包括劳动密集型和部分高技术产业。 答案:3.B 4.B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解析:跨流域调水的原因在于调入区水资源短缺,调出区水资源相对富余。图中①河为辽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且辽河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致使水资源短缺。 答案:B 6.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解析:由图可知,工程经过地区多为平原,地势平坦,调水难度小,利于工程建设。 答案:D (2012·北京海淀区高二期中检测)中新网2011年4月14日电 依托中哈石油管道和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为主的“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日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下图是“中哈石油管道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运输方式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优势是 (  ) A.投资小 B.连续性强 C.适应性强 D.灵活性好 8.我国建设该管线的主要意义是 (  ) A.保护沿线的生物多样性 B.彻底转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C.促进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 解析:第7题,管道运输是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其优势是连续性强。第8题,我国建设该管线便于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油,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但不会彻底转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7.B 8.D (2012·郴州高二检测)近100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 2012年中国将成为造船业第一大国。读图回答9~10题。  9.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不包括 (  ) A.发达的科技 B.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 C.承接国的优惠政策 D.国际贸易的发展 10.关于当前造船业转移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沿海地区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C.有利于东部重工业基地建设 D.促进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世界造船业的迁移趋势符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特点,其工业生产不是技术指向性,因此科技的影响比较弱。我国承接造船业转移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地区,造船业不是重度污染企业。 答案:9.A 10.D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12.图中①③资源输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解析:第11题,根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路线,②为南水北调的中线,③为西电东送的南线。第12题,①资源调出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③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和广西的高原、丘陵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11.D 12.A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1:2012年1月30日中国石油集团消息称:“西气东输”二线建成投产时间表已确定:上海、广深、广南支干线,分别于2012年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建成投产;其他支干线加快建设步伐,2012年年底全部建成投产。 材料2:我国海外气源及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图。  (1)由材料知,引入海外气源或塔里木新增气源是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的基础。你认为海外气源除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外,还有可能来源于哪里?为什么?(6分)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 与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有哪些。(4分) (3)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经过青海、四川进入湖广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对两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6分) (4)与第一条西气东输管线相比,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有何优劣?(4分) 解析:图中箭头表示天然气的来源及运输方向,由图可推断西气东输第二条线路的国外气源地分别为俄罗斯、中亚和西亚,这些地区石油、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大。从国外进口能源不仅要考虑运输费用和安全问题,还要考虑与能源输出国的关系,以保证能持续、稳定地提供能源。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天然气研发也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与第一条管线相比,第二条线路更长,覆盖区域更广,跨地形、水文条件复杂区更多,因此投资更大,施工难度更大。 答案:(1)西亚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原因:这些地区天然气储量大,是能源富足区,商品率高;距离我国近,是我国陆上邻国或相邻地区,较安全。 (2)两国天然气储量大;陆上邻国适宜于建设管道运输并且不经过第三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可以不间断运输。 (3)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四川盆地属于我国四大天然气分布区。意义:可促进两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两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两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当地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4)优势:气源更充足,可覆盖华中、华南能源短缺区;优化该区能源结构,缓解因燃煤造成的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劣势:西段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投资大;所经地区多为人口稀少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发挥作用小。 14.(2012·长沙高二检测)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靠近香港和东南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土地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约占广东省面积的23%。从90年代中期开始珠江三角洲逐步向广东边远地区实施产业转移。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区域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会引起资金等经济要素的转移,并导致产业转移。图中箭头代表的经济要素有资金、________、________等,试分析这种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较周围的广东其他地区发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4)接受产业转移的广东边远地区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4分) (5)通过产业转移,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的________,这对缩小广东区域内的________有重要意义。(4分) 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意义,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各地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首先得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答案: (1)信息、技术、人才、产品、管理等(任答两个)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 (2)改革开放时间早,首先得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3)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4)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较为丰富 (5)产业集群 经济发展差异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