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书 P17]
1.下图是我国几个省区轮廓示意图,下面旅游资源与所在省区搭配正确的是( )
A.①路南石林、②承德避暑山庄、③敦煌石窟、④苏州园林
B.①桂林山水、②云冈石窟、③长城嘉峪关、④苏州园林
C.①桂林山水、②龙门石窟、③酒泉航天中心、④杭州西湖
D.①黎族风情、②苏州园林、③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④无锡太湖
解析:选B。从省区轮廓判断,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桂林山水;②为山西省,有大同云冈石窟;③为甘肃省,有嘉峪关;④为江苏省,有苏州园林。
2.下列四个旅游景点中,成因与其他三地明显不同的是( )
A.泰山 B.桂林山水
C.路南石林 D.瑶琳仙境
解析:选A。泰山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地质构造上属于地垒;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都是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3.岳阳楼、悬空寺、兵马俑、日月潭四处名胜,按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是( )
A.岳阳楼、日月潭、兵马俑、悬空寺
B.悬空寺、兵马俑、岳阳楼、日月潭
C.日月潭、悬空寺、岳阳楼、兵马俑
D.岳阳楼、兵马俑、悬空寺、日月潭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我国旅游资源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省区纬度分布情况的了解。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北部;悬空寺位于山西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陕西西安著名景点,世界闻名,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台湾日月潭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4.关于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是以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为分界的
B.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表现为自然旅游资源东部清新秀丽,西部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东部以汉族文化为特色,西部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
C.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中,又体现出了南北差异。其中东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部旅游资源以“雄”为特色,北部以“秀”为特色
D.我国的西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藏文化为特色。
解析:选B。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是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脉—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而不是以二、三阶梯为界。我国东部旅游资源存在南北差异,表现为北“雄”南“秀”。我国的西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属于我国的西部,自然旅游资源以宏伟粗犷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其中青藏旅游资源区以藏文化为特色。
5.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国古代的规划师和建筑师多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B.国家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主要目的是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C.海南岛应大力开发“三S”旅游
D.山顶、远离江河之处高地往往是构建城市和村镇的相对理想的地方
答案:D
6.“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桂林旅游区,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以灵渠——中国最早的运河为代表的诸多人文景观,加之便捷的交通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据报道,在2010年国家“旅游黄金周”期间,以桂林为中心的旅游区游客比2009年增加了三成,旅游收入是2009年的两倍,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桂林山水的游览价值在于(双选)( )
A.山水的景观美
B.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
C.对地貌、水文成因的科学研究
D.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
(2)桂林著名的山水秀色是在可溶性石灰岩地区广泛发育而成的。由于处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的__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可知,这一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应属于________环境。
解析:本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形成和意义以及化学知识和地壳演化史等知识。桂林山水属于地质地貌景观,侧重于山水景观。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往观光、考察,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主要景观有峰林、溶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长期溶解和冲刷侵蚀形成的。重要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当地广泛分布的石灰岩地层以及珊瑚化石显示该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是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答案:(1)AC
(2)侵蚀(溶蚀) 峰林 溶洞 CaCO3+H2O+CO2===Ca(HCO3)2
(3)温暖的浅海
一、选择题
1.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不包括( )
A.黑龙江五大连池 B.河南云台山
C.广东丹霞山 D.山东泰山
解析:选D。2004年2月,在我国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中国有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河南嵩山、云南路南石林、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2.由球状风化的花岗岩地貌,茂盛的亚热带植被和常年不断的云雾共同营造的旅游资源是( )
A.广东丹霞山 B.安徽黄山
C.湖南武陵源 D.新疆天山
解析:选B。广东丹霞山属于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形成的丹霞地貌景观;湖南武陵源由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两种地貌融为一体,形成十分罕见的自然景观;新疆天山属于极高山,并不在亚热带。
3.“三S”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组合是( )
A.大河、沙滩和阳光 B.大海、沙滩和大风
C.大海、沙滩和阳光 D.大浪、沙滩和阳光
解析:选C。“三S”旅游所依托的是大海(sea)、沙滩(sandbeach)和阳光(sunlight)三项资源的组合。
4.观察下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属于山水组合形成的旅游资源是( )
A.ab B.cd
C.bd D.ac
解析:选B。女神司春是江西三清山的四大绝景之一,为一地质地貌景观;苍山云海是地质地貌景观与气候景观的组合;山水交映以及珠帘挂川属于山水组合景观。
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读图回答5~6题。
5.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6.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解析:第5题,以甲景观可以判断为喀斯特地貌,其主要形态为石林和石芽,故选项B正确。第6题,甲、乙两景观都为石林地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甲景观为石林地貌的初期发育阶段,乙景观为石林地貌的成熟阶段,故甲景观以化学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为主,选项C正确。
答案:5.B 6.C
“红三角”区域经济圈,包括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广东韶关三市,区域人口1500万,面积8万平方千米。由于三市同是革命老区,又同属红色砂砾岩地貌,且三地相连成三角形,故被称为“红三角”。读图回答7~8题。
7.按成因分类,本区域的红色砂砾岩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侵入岩
解析:选B。地质历史时期,砂砾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砾岩,因此,红色砂砾岩属于沉积岩。
8.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形成的地貌景观,在亚热带地区与丰茂的植被相映衬,成为特色鲜明的风景旅游资源。这种地貌景观是( )
A.丹霞地貌 B.雅丹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球状地貌
解析:选A。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后可形成丹霞地貌景观。
读下图,回答9~10题。
9.被梁启超先生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彩塑位于( )
A.衡山方广寺 B.平遥镇国寺
C.山东灵岩寺 D.开封相国寺
10.图中的彩塑能成为旅游资源的原因是( )
A.艺术高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C.因寺而名,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D.属于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解析:山东灵岩寺中彩塑是人类艺术的结晶,属于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答案:9.C 10.D
二、综合题
11.包括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在内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2007年6月27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读“喀斯特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的________(填岩石名称)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________”的水的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2)该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地表的类型多样,如________、________,地下的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貌反映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气候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2007年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南方喀斯特”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喀斯特景观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气候条件。喀斯特景观的形成分析如下:
答案:(1)石灰岩 二氧化碳 溶解和冲刷
(2)石芽 峰林 落水洞 溶洞 (3)高温多雨
12.读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旅游景点名称:
水文景观:A________、K________;建筑景观:C________、H________;文化艺术景观:B________、G________;生物景观:F____________;地质地貌景观:D____________、E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L_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三地中,适宜发展“3S”旅游的是________,适宜发展大漠探险旅游的是________,名列世界三大冰雪艺术区的是________。
(3)从图中可明显看出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旅游资源的分类、分布特征及读图析图能力。图中字母主要指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其分布在我国相当广泛,但相对来说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答案:(1)天山天池 杭州西湖 布达拉宫 承德避暑山庄 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峨眉山 九寨沟 泰山 黄山 庐山
(2)甲 丙 乙
(3)分布广泛 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13.阅读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国家将重点培育形成12个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旅游局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黄金周期间,红绿各色旅游产品竞相斗艳。特别是红色旅游产品,借红色旅游年之势,一举成为黄金周市场的亮点。
(1)上图所示的革命遗址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位于________省境内,1997年,江泽民为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2)图示建筑所在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应该是________(填字母)。
A.沪浙红色旅游区 B.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C.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D.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3)“十一”假期,济南市6名同学计划到图中革命纪念地参观,下列路线中最经济便捷的一条是__________(填字母)。
A.乘火车先后经京沪线、沪杭线、浙赣线到达目的地
B.乘飞机直接到达目的地
C.乘汽车到聊城,再转乘火车经京九线到达目的地
D.乘火车先后经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到达目的地
(4)请写出你熟悉的我国其他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两个)
答案:(1)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江西
(2)B (3)C
(4)井冈山、西柏坡、延安、遵义会议会址、南京梅园、重庆红岩村等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