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地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A。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以积温为指标将某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热量带,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指标将某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都属于以单一指标为依据划分的区域。以地形、气候等指标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以语言、宗教等指标将某个区域划分为若干文化区,都属于采用综合指标划分的区域。 2.下列区域中,描述区域特点最具体、最详细的是(  ) A.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沿岸经济地带 D.浦东新区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空间尺度大小与所描述的区域特点的关系。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具体、越详细。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浦东新区的空间尺度最小,因而所描述的区域特点就最具体、最详细。 3.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植被和气候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水文 D.土壤和植被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造成区域间自然环境差异的因素。在我国,地貌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成为划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 4.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海拔较低,纬度因素是其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植被从东到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C.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湖泊较少 D.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解析:选C。 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期,由于热量的差异,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分为北方和南方。西北干早半干旱区,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从东到西表现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但湖泊众多,大小湖泊约1500个。 5.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广泛而深刻,也是人口最集中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但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并不严重 C.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 D.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致使教育和文化滞后 解析:选B。东部季风区由于气候适宜,交通便捷,经济发达,成为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由此带来了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青藏高寒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所以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阻碍了其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代表地带的名称是________地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B图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第________位;这个地带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省市与其所属地带连线正确的是(  ) A.山西省——A图       B.广东省——B图 C.云南省——C图 (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发展速度 (5)有关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大 B.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C.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越小 D.产业结构能反映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劣 解析:各个地带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地形、气候及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地形、气候优越的地区,适合发展第一产业,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也较高,因此二、三产业更为活跃,相应地降低了第一产业的比重;而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因而产生了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特点,这是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表现。结合图示,A图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应为东部经济地带;C图在三个地带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最小,为西部经济地带。 答案:(1)东部 第二、三产业比值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产业结构最优 (2)二 缺水 (3)C (4)B (5)B  一、选择题 1.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个干湿区域的指标属于(  ) ①自然指标 ②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 ③人文指标 ④单一指标 ⑤距离海洋的远近 ⑥综合指标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②④⑤ 解析:选A。干湿区的划分标准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它属于单一的自然指标。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据此回答2~4题。  2.关于“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 A.“银色中国”和“黄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 C.“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秦岭 D.“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3.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4.各区域与其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 C.“绿色中国”—地形起伏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 解析:本题组中描述的中国四个区域,就是抓住了四个区域自然要素的明显差异,非常形象地用颜色表达出区域的自然特色。银色—冰川—高寒—青藏高原,黄色—黄土—黄土地—北方地区,金色—沙漠—干旱—西北地区,绿色—森林—湿热—南方地区。这样,各个区域的特色及成因便凸显出来。 答案:2.C 3.A 4.B 读下图,回答5~7题。  5.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6.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为我国东北地区,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两地纬度差异大,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第6题,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土壤经长期耕作发育成肥沃的水稻土。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第7题,长江三角洲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市场影响城市周围种植花卉、蔬菜的比重上升,粮食、塘鱼比重有所下降。 答案:5.B 6.B 7.B 某地农村的传统住宅,多由晒干泥块构成,房屋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民为减少荒歉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繁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其他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据此回答8~9题。 8.该文描述的是哪一个平原的农村景观(  ) A.松辽平原 B.黄淮平原 C.河套平原 D.江汉平原 9.该地易出现荒歉的原因是(  ) A.生长季太短 B.冬季风太强 C.降水变率太大 D.土壤盐度太高 答案:8.B 9.C 10. 关于东部经济地带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主要农业基地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等都集中在这里 B.交通便利,集中了全国大多数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拥有全部的海岸线和大部分陆上边界线 C.是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文化水平最高的地带 D.发展工业的能源、资源条件较好 解析:选C。本题以东部经济地带为切入点,考查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差异和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 二、综合题 11.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三个自然区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三大自然区之间界线分别与哪些重要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3)下列不属于a区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4)下列关于b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 ②水系特征是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内流河 ③农业多为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下列关于c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 B.全部位于非季风区 C.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 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发源地 解析:该题以我国自然区划图为背景,综合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差异。解决该题的关键是抓住影响我国区域自然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气候和地形。第(1)题,依据地形、气候等要素,我国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第(2)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 000米等高线为界。第(3)题,东部季风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内蒙古高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4)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多内流河;自东向西随降水量减少,植被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第(5)题,青藏高寒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地势高、气温低;东南部为长江、黄河等大河发源地,属于季风区;建有青藏铁路。 答案:(1)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 000米等高线为界。 (3)C (4)B (5)A 12.(2011年山东威海模拟)下面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 位置优势 政策优势 主要开发 的能源 主要环 境问题  甲      乙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差异。 (3)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原因。 (4)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工业。 (5)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解析:甲区域为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乙区域为我国珠三角地区。新疆地处边疆,边境贸易发展较快;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人口前来务工和经商。新疆塔里木河主要为当地农牧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珠江水量丰富,航运价值高。区域合作中,新疆主要应发挥资源优势,珠三角则应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 答案:(1) 区域 位置优势 政策优势 主要开发 的能源 主要环 境问题  甲 与多国相邻,有边贸优势 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 石油、天然气、煤 荒漠化严重  乙 沿江临海,交通便利 对外开放 核能 环境污染严重  (2)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与其发展边境贸易和资源开发,给人们增加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有关;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因素有关。 (3)甲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解决了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4)纺织 能源 (5)甲:铁路;乙:水运。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