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 试题汇编 单项选择题 1.造成浙江、四川两省农业种植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浙江、四川两省农业种植结构比较图 A.气候 B.经济 C.地形 D.技术  2.图5为太行山区的一次特大暴雨雨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图中  A.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300米 B.揭示的降水规律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C.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D.标注“铁路”处的铁路线是陇海线  下图是我国四条河流各月平均流量图,阴影部分为径流量。读图完成16~18题。  3.位于东北山区的河流是( ) ?A.②? B.①???????? C.③? ??D.④ 【解析】②有春汛与夏汛两个汛期,因此位于东北地区。 【答案】A 4.四条河流中纬度最低的河流是( ) A.①? ??B.②???????C.④ D.③ 【解析】③汛期最长,说明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可能位于华南一带; 【答案】D 5.①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冰川融水? B.大气降水?? ??? C.地下水? ?D.湖泊水  图8为我国甲、乙两地民居景观图。完成27~28题。  甲 图8 乙 6.甲地民居景观分布于我国 A.安徽皖南 B.东北平原 C.云贵地区 D.四川盆地  7.甲、乙两地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当,但地域差异显著。形成两地民居景观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A.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 B.气候、河流和植被 C.地理位置、植被和土壤 D.地形、±壤和河流 【答案】A 【解析】纬度大致相当,但地域差异显著,主要是受地形、海陆位置以及受此影响的气候等因素导致的。 读“我国1998—1999年棉花价格与棉花生产关系图”(图9)。完成29~30题。  图9 8.导致我同1998—1999年棉花播种面积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业劳动力缺乏 C.市场需求减少 D.国家政策的变化  9.我国1998—1999年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适宜 B.交通条件改善 C.农业科技进步 D.土壤得到改良 【答案】C 【解析】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进步。 截止到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三位。图2中序号代表的世界遗产依次是布达拉宫历史区、云南石林、九寨沟风景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武夷山、泰山。读图文资料回答3、4题。  10.图2中世界遗产所在省区简称、地形区组合正确的是 ①藏、青藏高原 ②滇、云贵高原 ③川、成都平原 ④秦 、 秦岭 ⑤闽、武夷山脉 ⑥鲁、华北平原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11.图2中标出的旅游景点 A.随地球自转,②的线速度比④小 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 C.正午太阳高度角③比⑥小 D.从春分到夏至,④比⑤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下图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回答25~27题。  12.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水稻田 B.弃耕地 C.园艺业用地 D.鱼塘 【答案】A 13.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香港郊区  14.从1961年至199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 A.农产品市场萎缩 B.水果及花卉生产利润大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且近三年粮食产量均在1万亿斤以上。但是,为满足粮食需求,今后10年内每年至少要增产粮食80亿斤。回答第8、9题。 15.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生产与消费仍处于 “紧平衡”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粮食出口量大幅增加 C.人口增长数量大 D.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 【答案】C 【解析】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生产与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数量大。我国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变慢,接近现代型。 16.关于保证我国粮食增产的措施及其具体做法对应正确的是 A.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停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B.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优良品种的研发推广 C.建设粮食优势产区——扩大新疆、内蒙古的粮食种植 D.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改善粮食的流通渠道  下表所示我国不同地区2010年粮食生产效率。读表回答2~3题。  17.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 A.东南省份精耕细作 B.东北和新疆机械化水平高 C.东南省份科技水平高 D.东北和新疆劳动力廉价  18.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水热配合好④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效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最高的是东南地区。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