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12·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越强。产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图为甲、乙两地区某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甲地区开始向乙地区转移该产业的时间是(  )                   A.T0 B.T1 C.T2 D.T3  (2012·广东茂名一模)读右图,完成第2~3题。 2.箭头①可能表示(  ) A.技术输出 B.资金输出 C.劳力输出 D.土地输出 3.如果箭头②表示服装厂的迁移方向,则对迁入地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改善生态环境 ②降低农民工务工成本 ③促进城市化发展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使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 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5.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2012·广东惠州四调)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B.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C.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④禁止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和超载过牧,退牧还草 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完成第7~8题。  7.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是(  )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8.该省工业主导产业是(  ) A.机械制造 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 D.轻纺工业 (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9~11题。  9.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10.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 ℃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11.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2·广东茂名一模)(32分)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2011年9月上旬我国部分地区强降雨量图”,图乙为“汾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汉江流域示意图。  图丙 (1)图甲所反映的强降水最有可能是    (锋面)引起的,降雨区位于锋面    (方向)。? (2)读图丙,该区域城市分布特点是        ,图中A、B两地河流地貌类型分别是        和        。? (3)根据图乙、图丙和所学知识,试比较汉江和汾河水文特征的异同。 汉江 汾河  相同点   不同点     (4)汉江流域有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13.(2012·广东揭阳高三统测)(24分)读下面我国部分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  材料二:洞庭湖年输沙量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资料来源:长江水利网)。 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 年输沙量(108m3) 占入湖总沙量(%)  长江来沙 1.094 82.0  “四水”来沙 0.241 18.0  入湖总沙量 1.335 100  出湖总沙量 0.351 26.3  湖内沉积量 0.984 73.7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条水系。 表2 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年份 1949 1958 1974 1977 1984  湖泊面积 (km2) 4 350 3 141 2 820 2 740 2 691  湖泊容积 (108m3) 293 228 188 178 174   (1)读“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    趋势。试分析我国耕地数量年变化的原因。? (2)读表1,洞庭湖沉积的沙主要来自长江,长江在    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泥沙淤积是导致湖泊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原因是    。? (3)读表2,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危害及其相应的措施。 ## 阶段检测(二) 一、选择题 1.B 解析:当甲地区产业竞争系数由最大开始减小、乙地区开始上升时,甲地区开始向乙地区转移该产业。 2~3.2.C 3.B 解析:第2题,箭头①由我国中部地区指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劳动力丰富。第3题,服装厂虽然污染较轻,但对迁入地不会改善生态环境。 4~5.4.B 5.D 解析:第4题,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的遗体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都能释放出大量的CO2,但真正使自然界中碳元素增加的是燃烧化石燃料。第5题,根据森林的生态作用可作出判断。 6.B 解析:①在大小兴安岭,应该是保护森林资源;②在三江平原,是湿地生态系统,故B项正确;③在内蒙古草原区,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④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方向是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7~8.7.C 8.C 解析:第7题,该省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而且所占比重最大,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第8题,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基地,主导产业是能源工业。 9~11.9.C 10.A 11.B 解析:第9题,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区域位于广阔的平原,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同纬度地区大。第10题,玉米生长受热量条件影响显著,因而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变化规律应与≥10 ℃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第11题,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功能。 二、综合题 12.答案:(1)冷锋 北或西北(写后或后方不得分) (2)沿河或河谷地带分布 河流侵蚀地貌(“V”型河谷) 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3)相同点: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汛期 不同点:汉江: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汾河: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 (4)自然条件:水热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丰富等。 解析:第(1)题,该锋面出现在9月上旬,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应是冷锋;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在我国即是锋面的北部或西北部。第(2)题,丙图位于汉水谷地,图中显示城市沿河或河谷地带分布。A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以侵蚀地貌为主;B位于汉江与长江汇合处附近的江汉平原,河流以堆积地貌为主。第(3)题,水文特征的比较,主要抓住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来分析。第(4)题,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要注意有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交通、种植历史、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13.答案:(1)下降 ①城市交通建设用地增多(或城市化);②退耕还林、还草(或生态结构调整)等。 (2)夏秋 围湖造田 (3)主要危害: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使其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出现的次数(频率)和强度增加。 相应的措施:做好入湖河流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或入湖河流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入湖泥沙;退耕还湖等。 解析:第(1)题,材料一表明,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原因是此时期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加快,加上我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占用了部分耕地。第(2)题,长江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河流水位高,河流水流入湖内,带来较多泥沙,湖泊面积与容积缩小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原因——围湖造田。第(3)题,湖泊有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危害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出现的次数(频率)和强度增加;应对的措施要从减少入湖泥沙和退耕还湖两方面考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