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试题 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解析:第(1)题,描述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需要结合图示进行判断,由图示可以看出1986~2002年地面沉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沉降的深度不断增加。出现上述现象的人为原因,可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的扩大、需水量的增加、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措施可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关键是要解决水的短缺问题,从而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具体措施可以从管理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10年2月开始,中国将通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根据“15号令”,凡是地方违法违规土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以上者,将被追究责任,包括主要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材料二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 (1)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简要分析我国应该如何保护耕地资源?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我国实际来分析。第(2)题,我国应该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 答案:(1)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耕地减少等。 (2)数量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问责制等。质量保护: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3.(2012年预测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震源深度24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海啸,并引发核泄漏危机。 (1)日本核泄漏,为什么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2)对此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第(1)题,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将会参与地壳的物质循环,通过大气、水等各种渠道被带到其他地区。第(2)题,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而要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往往并非一个国家能力所及,它需要国际间的协作才能完成。 答案:(1)受大气运动影响,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使这些地区遭受污染。 (2)加强监测预报,加强国际合作等。 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2)简述图示A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A区域为黄土高原,注意题干要求。 答案:(1)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2)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 5.下表反映的是我国化石燃料在产生相等能量的情况下,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数量差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灰分 SO2 NO2 碳氢化合物  煤 148 700 10 29  石油 14 400 5 16  天然气 1 1 1 1  (1)表格的污染物中,能够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 (2)酸雨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危害有_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时还会排放一种气体,但表中没有显示这种气体,说出这种气体的名称并说出这种气体的排放对环境能够产生哪些影响? (4)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大气中60%的灰分、87%的SO2、67%的NO2均来自煤炭的燃烧。为减轻大气污染,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形成酸雨的物质是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论。第(3)题,表中未显示的气体为CO2,这种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从大气增温、植物生长方面分析。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SO2、NO2 (2)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荒漠,建筑遭到腐蚀 (3)CO2。CO2可以作为绿色植物的原料,促进植物的生长;CO2能使大气增温,造成温室效应。 (4)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