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第一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刘金洪) 一、选择题 (2010·扬州四模)右图中O点为昼半球的中心点,a、b分别是O点所在的经线与纬线。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a所在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地太阳高度角均大于零 B.各地地方时均为12点 C.6小时后,a为昏线 D.O点以北昼长夜短,O点以南昼短夜长 2.当纬线b度数达到年内最大值时,若在O点上空俯视,则所见的地球可能为下图中的(  )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18.5°N,72.5°W)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仅16千米的地方,该国官方预计遇难人数可能超过十万人。据此回答3~4题。 3.当海地地震发生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  ) A.2010年1月12日21点53分 B.2010年1月13日5点53分 C.2010年1月13日21点53分 D.2010年1月12日24点53分 4.海地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黄冈模拟)读“6月22日四地日出时刻与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甲中,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6.图乙所示的地点,最有可能对应图甲中的哪个地点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武汉5月)读右图,完成7~8题。 7.若GH为赤道,EF为晨昏线。地球公转的某一过程中,θ角不断变大, 则 (  ) A.地球公转速度渐快 B.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C.北极地区的极昼或极夜范围渐大 D.全球趋于昼夜平分 8.若OE、OQ分别为日界线,θ按顺时针方向增大,则 (  ) A.图示半球逆时针自转 B.OQ地方时为0时 C.太阳直射OF经线 D.O点附近极昼范围扩大 (2010·云南统考)如图所示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据图完成9~10题。 9.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10.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最大昼长小于12小时 B.②地在回归线上 C.③地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D.④地四季分明 (2010·南宁一模文综)右图为“地球上某日部分等太阳高度线示意图”,EF为晨线,E点地理坐标是60°E,80°N。据此回答11~12题。 11.此时,大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 A.60°W,20°N B.120°W,10°N C.60°E,10°S D.120°E,0° 12.此时,图中赤道上各点太阳高度的值(H)正确的是 (  ) A.Ha=90° B.Hb=20° C.Hc=70° D.Hd=80°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至日时太阳高度大小与某日太阳辐射强度曲线图”。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据此回答13~14题。 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可能是 (  ) A.昆明 B.重庆 C.武汉 D.郑州 14.该城市的昼长大约为 (  ) A.10小时08分 B.11小时25分 C.12小时35分 D.13小时52分 二、综合题 15.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a、b为晨昏线,且晨昏线由a向b方向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甲地的昼长是    小时。 (3)试说明此季节北京与堪培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持可持续发展,2010年3月27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从斐济开始,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等国的城市率先熄灯,欧洲、美洲等国的城市紧随其后。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 材料二 几个主要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1)当新西兰和斐济开始此活动时,北京时间是        ,图中5个城市中最接近正午的是         。 (2)关于以上5个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5个城市均在大陆西岸 B.伦敦与雅典的气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与旧金山昼夜长短变化一致 (3)当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家住伦敦的珍妮观察到太阳方位与 右图大致相符的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位于东半球和昼半球且昼夜等长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 (5)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发现此时清晨日出时操场旗杆的影子朝向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