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2011·上海)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回答1~3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3.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华北平原文化 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D 2.B 3.B 解析:第1题,②④均为生态移民,可以改善因环境恶劣造成的贫困状况;三峡移民属于重大工程移民。第2题,大规模的人口迁入会加大迁入地的环境压力,因此必须考虑迁入地的环境承载力或环境人口容量。第3题,京津地区的地域文化为华北平原文化;上海地区的文化属于江南水乡文化。 (2011·宁夏银川)读“世界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完成4~5题。  4.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该国核心经济区(  )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D.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5.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巴西 答案:4.D 5.B 解析:从该经济区的位置和人口迁移特点可判断为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该经济区经过a-b-c的发展,核心区地位下降。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6~7题。  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7.引起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答案:6.C 7.A 解析:第6题,经济因素是引起我国大量人口向东南沿海迁移的主要因素。第7题,美国老年人口向南部与西部迁移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8~9题。  8.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方向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 C.人口主要从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 D.人口主要从甲地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 答案:C 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地为四川、乙地为上海、丙地为广东。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人口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9.关于近几年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运输压力 B.加大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加大了迁入地的社会治安压力 答案:B 解析:人口迁移对交通运输而言,加大了运输压力;对迁出地而言,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增加了经济收入等;对迁入地而言,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难题,但会加大对环境和社会治安的压力。 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11.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最可能分别表示(  ) A.四川 广东 B.湖北 重庆 C.河北 山东 D.新疆 河南 1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答案:10.C 11.A 12.A 解析:第1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人口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第11题,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内陆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第12题,现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是为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和较高的经济收入。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表回答13~15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和前五位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五 位人口流 入省   第一位 人口流 出地 第二位 人口流 出地 第三位 人口流 出地 第四位 人口流 出地 第五位人 口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3.从表中可以看出(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14.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15.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原因 B.经济因素 C.人口政策 D.宗教信仰 答案:13.B 14.C 15.B 解析:第13题,从表格可以看出,四川既是第五位人口流入大省,也是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人口流出省份。第14题,M省人口流入量大,可排除人口较少的省份和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另外,从历史渊源看,山东历史上有闯关东的传统,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山东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回流。第15题,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综合题 16.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为把握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及时了解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对象包括农业流动人口和非农业流动人口,监测地区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2010年04月02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发表《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基于五大城市流动人口监测结果》的报告。 材料一 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 这次监测结果显示,北京的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太原、成都以省内流动为主,比例分别为62.5%、87.0%。深圳的流动人口,省内流动占33.8%,14.8%来自湖南。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比女性高0.6年;非农业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4年,比农业流动人口高3.1年。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的就业及收入情况见下图。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在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试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3)为了改变流动人口生存状况,请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答案:(1)主要集中在青年人口;呈现就近流动趋势;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农业流动人口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业,非农业人口就业环境要好于农业人口,农业流动人口收入远低于非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2)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城市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要比农村高;国家流动人口政策的放宽;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3)实行平等的就业政策,优化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清理和取消针对流动人口不合理的规定和收费,取消对流动人口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加强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对流动人口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依法要求各类用工单位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一是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特征,材料二是流动人口来源的地区,材料三是流动人口就业领域及收入方面的问题,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分析这几个方面的特征。第(2)题,流动人口主要是农业户口,可以结合农村与城市之间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第(3)题,可以结合材料中总结出的流动人口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7.(2012·青岛质检)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201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1)结合图,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 (2)结合表,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迁移;向第一产业转移最少。 (2)特征: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原因: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