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下图,回答1~3题。  1.一般情况下,河流R (  )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  )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 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解析:结合图示经纬度数值判断,图示区域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流有春季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和夏季降水形成的夏汛;P是大庆,该城市属矿业城市,是在大庆油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优势条件是土地面积广、人口少、即人均耕地面积大。 答案:1.D 2.B 3.B 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地是 (  ) A.秦岭 B.贺兰山 C.阴山 D.太行山 5.与成都平原相比,乙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 A.土壤肥沃 B.光照条件好 C.灌溉条件好 D.复种指数高 解析:结合经纬度与海拔高度可以判断甲地为阴山山脉,乙地为河套平原,乙地的光照条件要优于地处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而成都平原在水热和土壤方面均优于河套平原。 答案:4.C 5.B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P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 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②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③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图中Q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该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 A.邻近大冶铁矿,原料丰富 B.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 C.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D.地处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经济基础好 解析:根据图中河流可判断出P地为三峡大坝,M为巫山。巫山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落差大,加上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因此P处水能资源丰富。Q为重庆市,地处长江与其支流嘉陵江的交汇处,水运便利。 答案:6.C 7.B 读我国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表及西南地区部分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8~10题。 地区 资源潜在总值占全国比重(%) 资源人均潜在值(全国平均数为100) 资源结构(%)     农林牧资源 矿产、水能资源  全国 100 100 65.1 34.9  西南 23.3 119.2 49.4 50.6  四川 14.4 147.4 43.1 56.9  云南 4.2 127.3 49.2 50.8   8.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 B.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 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 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 解析:注意比较对象,西南地区农林牧资源总值约相当于其资源潜在总值的76%,四川省人均资源总量高于云南省,西南地区石油不丰富。 答案:B 9.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湿热 B.地形复杂 C.交通不便 D.经济基础薄弱 解析: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制约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答案:C 10.南昆铁路的建设对下列资源的开发有利的是 (  ) ①云南的磷矿开发 ②贵州的煤炭开发 ③红水河流域的水能开发 ④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开发 ⑤贵州平果铝土矿的开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解析: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资源开发,主要依赖管道运输;平果铝土矿位于广西,而不是贵州。 答案:A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形剖面示意图所沿的纬线,可能是 (  ) A.40°N B.30°N C.23.5°N D.45°N 12.关于甲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是我国西部的平原,号称“天府之国” C.沙漠广布,绿洲点缀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西部平均海拔在4 000米左右,且有许多高大山脉,应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甲处海拔降到500米左右,由此可推断甲处为四川盆地。40°N、45°N主要穿过我国北方,23.5°N穿过云贵高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平原的特征;沙漠广布、绿洲点缀是塔里木盆地的特征;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的特征。 答案:11.B 12.B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3.下面两图分别表示我国东部地区春、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重(%)。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上面两图中,表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的是图__________,秦岭—淮河的南、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在春、夏两季中降水量占全年比重较小的是______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淮海平原春、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的差异较大,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什么? (4)图中A、B两地均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比较两地粮食生产并完成下表有关内容。 A地 B地  商品粮基地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    制约粮食产量的自然因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降水、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及成因等,联系学过的知识,仔细思考,便可轻松解答。 答案:(1)1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大;以南地区所占比重小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雨季短,集中在夏季;以南地区雨季长 (2)夏 受伏旱影响 (3)黄淮海平原夏季降水多、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如果春季降水少易形成春旱;如果夏季降水过多,易形成暴雨洪涝,不利于农业生产。 (4) A地 B地  鄱阳湖平原 三江平原  30%以下 50%~75%  易出现旱涝灾害 夏季热量不足  14.(2011·安徽蚌埠模拟)读“某区域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 (2)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并解释其成因。 (3)试列举M地形区在农业和工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表示我国南方地区,A、B两处的气温较周围地区低,地势较高,是山地,通过位置可以确定是南岭和武夷山。武夷山走向是东北—西南向,其东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2)E处等温线较同纬度地区向南凸出,是地形的影响;而F处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是受海洋的影响。(3)南方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农业发展上易造成水土流失;工业上多有色冶金等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大,易形成酸雨危害。 答案:(1)南岭 武夷山脉 山脉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于西侧背风坡。 (2)E地等温线向低纬(南)凸出,主要受地形影响;F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影响大所致。 (3)江南丘陵农业发展中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酸雨问题。 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3)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解析:该题侧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干可知:①图示区域为天山地区及塔里木河流域。②天山山脉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向北、向南递减为200毫米、50毫米以下,天山迎风坡地形雨是降水较多的原因。③图例有时令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为6~8月,有结冰期,都是该区河流的特征。④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的人文原因,主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人类的某些不合理活动方面回答。 答案:(1)自天山山脉向其南北两侧递减。 (2)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3)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