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双选)(  )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解析:对应选项和坐标图可知:北坡、西坡缺失某一高度以下的自然带,显然是山麓 高度造成的;东坡雪线比西坡低,说明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故西坡高山灌丛草甸 带比东部高而窄,应是因为西坡更干燥造成的;北坡雪线比南坡低是由于北坡是阴 坡。 答案:AC 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解析:该山体2 500米以下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带,故该山体应位于南方湿润地区;该山 体1 500米以下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说明其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答案:AD 3.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因为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若受纬度位置 和海陆分布影响应该属于温带荒漠带。但由于地貌特征和地表物质组成、潜水的埋藏 及流动性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利用源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 水的河水或地下水灌溉的经营活动,使得这里逐渐形成了绿洲。因此说绿洲是由于地 下水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干预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D 4.(2011年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解析:荒漠的形成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从图中可知大峡谷远离海洋,深居内 陆,且河谷受下沉气流影响,大气增温减湿,从而形成荒漠景观,峡谷两壁植被差异 由降水差异引起,由此可判断为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异所造成。 答案: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 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5.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A→B→C→D反映了自然带________分异规律,F→G→I反映了自然带 ________分异规律。 (2)自然带D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自然带E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属于同一气候类型的两个自然带字母代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A在大陆东岸向高纬延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然带H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其在大陆东岸向低纬延伸,在 大陆西岸向高纬延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理解理想大陆的含义;第二,理解自 然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三,把握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通过以上内容 问题可迎刃而解。 答案:(1)由赤道向两极 由沿海到内陆 (2)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3)G I (4)东侧沿岸有暖流经过,且处在信风带的迎风海岸 (5)南半球该纬度带是海洋 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