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降水丰沛,属于湿润气候区 B.该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 C.该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D.该地区气候寒冷,冰川作用强烈 2.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  ) A.防洪 B.发电 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为渭河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南部,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图中水库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支流,而河流干流很少有水库,说明水库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洪和发电等,结合图示地区为黄土高原以及打坝建库的防水土流失措施,可推断水库的主要意义。 答案:1.B 2.D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3~4题。  3.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  ) A.a B.b C.1020米等高线 D.1010米等高线 解析:第3题,图中甲地是沟谷,可以采用打坝淤地的方式;乙地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为塬地,应平整土地:丁为陡坡,应种植植被护坡。第4题,若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随着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塬面很可能会后退。b与原有的塬面边界大体一致,所以首先塬面边界会变为b。 答案:3.A 4.B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1)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2),回答5~6题。  5.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6.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5题,根据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可知,该地区坡度陡,地形起伏大,能源中薪柴比重最大,对植被破坏严重,即可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6题,由题可知该地区为我国南方某山区封山育林禁止采伐不切实际,太绝对了,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也很难实现,所以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小水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答案:5.B 6.C 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质致密 ②地表沟壑纵横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气候比较干旱 ⑤冬季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8.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 ①延长了生产链 ②增加了农民收入 ③保持水土 ④改善局部气候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①错误;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⑤错误。第8题,本题考查了生态农业的优势。是否延长了生产链,题目信息不足,难以确定,①错误;该模式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效益。 答案:7.B 8.D 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结合下图,回答9~10题。  9.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解析:第9题,为了使鲁尔区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府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如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鼓励新兴产业迁入。第10题,在工厂遗址上建园艺展区,吸引游人前来参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说明该区已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9.C 10.A 焦作煤矿久负盛名,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焦作市除原煤外,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也非常丰富。焦作市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读焦作市位置图,回答11~12题。  11.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和哪一工业区类似(  ) A.鲁尔区 B.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C.英国苏格兰工业区 D.德国南部工业区 12.煤城焦作的出路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下面有关焦作以后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做强做大炼铝工业 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 C.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 D.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解析:第11题,焦作煤炭资源丰富,与德国鲁尔区形成类似。第12题,焦作石油资源并不丰富,不适合以石化工业为主导。 答案:11.A 12.D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该产业结构延长了产业链,减少了煤炭外运,减轻了交通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该产业结构实现了废弃物的部分回收,但仍有废弃物排放,加剧了环境污染。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废热及二氧化碳排出,加剧了气候变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13.C 14.C 读2001~200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走势图,回答15~16题。  15.关于2001~2005年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2004~2005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 ②2004~2005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 ③总体上天然气产量增速较快 ④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关于2001~2005年间我国天然气供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始终供大于求 B.始终供不应求 C.由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 D.由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 解析:第15题,根据两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2004~2005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2003~2004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天然气生产量增速快。第16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001~2003年,天然气的产量大于消费量(供大于求),而2004~2005年天然气的产量小于消费量(供不应求)。 答案:15.B 16.D 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计划从地处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预计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 A.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旺盛 C.需修筑的隧洞长 D.水源地污染严重,水质差 18.下列关于引汉济渭工程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可调水量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大 D.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7题,本题考查对调水工程的评价。读图可知,引汉济渭工程引水隧洞的长度超过了80km;该工程的水源地位于秦岭以南,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可调水量较充足;该工程主要通过隧洞引水,蒸发少;该工程的水源地位于汉江中上游,且周边地区城镇分布少,因此污染较轻,水质较好。综上,选项C正确。第18题,本题考查了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使汉江流向下游的水量减小,会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可调水量减小;盐碱化是由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引起的;读图可知,北调的汉江水是通过黑河注入渭河的,位于武功的下游,不会使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大。 答案:17.C 18.D 下图为某区域能源调配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的煤炭数量逐渐超过了晋煤的数量,原因是(  ) 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 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小 C.越南距珠三角距离更近,越南煤的运费低廉 D.晋煤综合开发,外运减少 20.除了跨区域能源调配外,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缓解该区域“电荒”的是(  ) ①要求产能过剩的企业错峰、避峰用电 ②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③加大区域内矿物质能源的开发力度 ④限制家用电器的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9题,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越南煤与晋煤相比较,品质不占优势,但越南与珠三角地区距离近,越南煤的运费相对低廉。第20题,本题考查缓解能源短缺的解决措施。读图可知,能源调入区域为珠三角地区,该地区矿物质能源贫乏,开采量有限;限制家用电器的消费,一方面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案:19.C 20.A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读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B区域内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什么?在该地建设全国性生产基地的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2)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③地各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3)近年来,a、b、c等城市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分析其人为原因。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图B区域为陕西、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产地。该地煤炭资源丰富,但开矿特别是露天开矿易破坏地表植被,加重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第(2)题,①是黄土高原中的沟谷,②是黄土塬,③是坡地。根据课本知识很容易答出治理措施。第(3)题,沙尘暴天气的出现有干旱、大风等自然原因,也与地表植被破坏有关。在草原牧区由于滥垦、过樵、过牧都会造成荒漠化,导致尘土较多,在大风作用下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答案:(1)煤炭。开矿中要防止水土流失,避免环境污染,做好土地复垦。 (2)①为沟谷,应打坝拦泥蓄水固沟;②为黄土塬,应平整土地,营造护田林网;③为坡地,宜育林、育草护坡。 (3)滥垦、过樵、过牧;不合理开矿造成植被、地表形态的破坏。 22.读欧洲某月气温分布示意图(℃)和相关统计资料图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时间(地方时) 3 7 11 15 19 23  温度(℃) 3.7 1.5 4.2 5.7 5.0 4.1  (1)根据图甲判断图示地区所处的季节为________,简述该地区的等温线在总体走向上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2)鲁尔区在图示季节中出现过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据表中的数据,判断一天中污染程度最大情况发生在________时间段上。试分析此时污染最严重的原因。 A.3~4时 B.7~8时 C.13~14时 D.3~24时 (3)鲁尔区第二产业的主导工业是________、________等,读图乙分析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图中流经德国鲁尔区的a河流曾遭受严重污染,鱼虾难觅,今日却清澈洁净,成为欧洲人度假休闲的胜地之一,试分析该河成功治理的有效途径。 解析:第(1)题,由图甲知,此时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在0℃以下,为冬季;由于受海洋和西风的影响较大,等温线分布大体与海岸线平行。第(2)题,近地面气温越低,对流运动越弱,大气污染物越难以扩散。第(3)题,鲁尔区是在煤炭等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重工业为主,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第(4)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加强立法、行政管理,加强环保宣传,实行污水达标排放等。 答案:(1)冬季 等温线的分布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洋流和盛行西风。 (2)B 此时地面附近温度最低,大气对流不旺盛,空气污染最严重。 (3)钢铁 煤炭 化工 机械 电力(任答两点) 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加剧。 (4)①制定和严格执行防治污染的政策法规,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②对工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③科学种田,预防和减少农业污染;④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⑤禁止向河里倾倒各种垃圾等。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下图是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2:下面两图分别是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和长江流量年变化图。  材料3:南水北调工程以“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为原则,坚持把规划、实施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与南水北调东线相比,中线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有哪些?试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2,说出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措施。 (4)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取得最大效益,沿线省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海拔高于受水区,而东线工程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过黄河后才可顺地势向北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位于汉江的中上游,水质比长江下游的好。第(2)题,东线所调的水在华北平原地区下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会使该地区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第(3)题,本题考查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材料2中的两幅图可知,北京市降水量小的季节即为其水资源短缺的季节,而该季节长江流量较小,由此产生供需矛盾;调节季节差异即为解决措施。第(4)题,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可作答。 答案:(1)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质较好。 (2)东线输水河道淮河以北段的沿岸地区(或位于华北平原的沿线地区)。东线输水河道的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由于该线沿岸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在短暂雨季以外的时期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 (3)矛盾:受水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季节,恰好是长江的枯水期。解决措施:可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在长江的丰水期把水蓄积起来,等到受水区缺水严重时再向北调水。 (4)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点此下载】